陆逊这边看似是在不停的打败仗,可是,忽然,有一天,陆逊却派人给孙权送来消息,务必请孙权领兵赶去支援,孙权心中暗暗叹了口气,他越来越后悔自己不该派陆逊领兵挂帅。
可是,当领兵赶到后,陆逊早已做好了精心的准备。
鱼儿已经上钩,陆逊要把这个天大的功劳白白的送给孙权。
马超不听诸葛亮的劝阻,领兵冒然深入,愣是被陆逊给引进了山里,等到周围伏兵出现,马超在才知道自己上了当,虽然拼死杀出了重围,可付出的代价,却是几乎全军覆灭。
孙权来了几乎什么也没有做,眼睁睁的瞅着马超被陆逊杀的落荒而逃,甚至还险些丧命,马超的兵将,在陆逊的精心布局之下,近乎全军覆灭。
这一次,孙权不得不挑起大拇指,暗暗称赞陆逊,自己果然没有选错人,而且,陆逊将这份功劳几乎全都让给了孙权。
孙权心中非常感动,将陆逊唤到近前,忙询问陆逊“伯言,连日来,你一直在吃败仗,如今江东上下对你都非常不满,这一次,为何甘心将如此天大的功劳让于我?”
“因为主公乃是江东之主,主公刚刚接管江东,眼下正是树立威望之时,主公荣焉,做臣子的才会感到荣焉,陆逊本是海昌县一个小吏,承蒙主公提拔,主公对伯言有知遇再造之恩,陆逊愿誓死追随主公,虽死无憾。”
陆逊说着,扑通一声,跪倒在了孙权的面前。
对于封官加赏,陆逊看的极为平淡,眼下江东根基不稳,孙权虽然当上了江东之主,可是,孙权却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功绩,陆逊想的极为长远,他知道,孙权远比自己更需要这份功绩,何况,陆逊为人处事一向低调,没有孙权的提携,他也不会小小年纪就领兵挂帅。
把功劳,让给孙权,陆逊并没有任何的损失,因为陆逊本来就官职低微,大不了被训斥一番,孙权忙把陆续搀扶了起来,用力的拍着陆续的肩头,孙权激动的答应道“伯言若不负我,来日,仲谋定不负君。”
其实,孙权的心中,早就想找人代替周瑜,只是,一直苦于没有合适的人选,陆逊的出现,隐隐让孙权看到了希望,当然,孙权也不能仅凭陆逊一次的表现就过分器重他,一切还需要观察日后陆逊的表现。
………………
伏龙凤雏,得其一,可安天下,二者兼得,可得天下!
这话说的不假,但也不全对,这里指的的更多的是两人的才能。
但是,两人加在一起,并不能发挥出1+1等于或者大于2的实力,因为,诸葛亮情商更高,庞统为人狂傲,举止傲慢,加上相貌丑陋,他和诸葛亮,并不能和睦的共存。
所以,原著中,刘备龙凤兼得,最后并没有得到天下。
为何?
因为,诸葛亮在刘备心中,近乎神一样的存在,而庞统呢?地位差诸葛亮太多,两人未出山之时,可以说,都是声名在外,并驾齐驱,无人能与之争锋,论地位,论名望,甚至说,庞统还要高出诸葛亮不少。
但是,诸葛亮是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来的,当时,诸葛亮的心里,早有辅佐刘备的意思,却一二再,再而三的让刘备上山相请,这正是诸葛亮的高明之处。
就像曹操要加冕魏王,却一再推让,一连被献帝让了三次,这才勉为其难的答应。
诸葛亮的情商,高出庞统太多,没有出山之时,看起来极为清傲,摆出了极大的架子,甚至把关张都气的不清,张飞还差点一把火烧了诸葛亮的草庐,但是,出山之后,诸葛亮的态度却摇身一变,谦卑有礼,低调处事,为人亲和,不论是谁,见了都对诸葛亮挑大拇指称赞。
可是庞统,却近乎后世职场的应聘面试一样,没有人来请他,他不得毛遂自荐的四处推荐自己,结果,先是孙权不理睬,曹操他又瞧不上,到了刘备那里,刘备虽然态度没孙权那么厌烦,一开始,也仅仅给庞统安排了一个县令的职务,归根结底,刘备眼里,也瞧不起庞统。
跟了刘备之后,刘备跟庞统在一起,总是时不时的嘴里说道“我家军师怎么样,我家军师怎么样……”
庞统心中不忿,换了谁,也不会服气,庞统急于立功,想帮助刘备拿下西川,其实,不过是想让刘备高看他一眼,不想被诸葛亮给比下去罢了。
庞统的个性,谁见了都烦,就算诸葛亮,心里也对他极为排斥,甚至说,恨的牙都直痒。
因为,庞统总是能毫不客气的戳穿他的计策,让他脸上有些挂不住,比如周瑜的死,诸葛亮去吊丧,庞统直言不讳的揭穿他是假仁假义故意来江东做戏罢了。
跟刘备一起,在西川打了一场胜仗,刘备跟他夜里喝多了,气的掀了桌子,也是因为庞统不顾忌刘备的脸面,转过天来,刘备找庞统,庞统也没有认错。
庞统就是这种个性,很少有人能容他,但是,不得不说,虽然在三国中出场次数寥寥无几,但是,庞统的才能却真的并不输给诸葛亮。
一次是庞统巧献连环计,还有,被刘备安排了个小小的县令,一百多日,整日酩酊大醉,不理政务,最后,却短短半天的功夫,就把积压了几个月的案件处理的井井有条,让张飞佩服的五体投地,也让刘备改变了看法。
难怪两人共同辅佐刘备,没有帮助刘备最后成就霸业,因为两人并不能互补共融。
这一次,诸葛亮保了刘循,可以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