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乱唐悍匪>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阵定输赢

每天都在呼吁:求收藏,求推荐,求支持啊

-------------------------------------------------

刘在明是个无利不起早的小人,按理说,看到素不相识的黄毛大汉裴宝满遇到危机,应该不会有那么闲,冒着风险来插把手的。只是,各位看官有所不知,在这个世界里,正如那裴宝满的师父裴姓老道所说的,道家的大势衰落了很多。

既没有后世太极张三丰那样流芳千古的武家镇店之宝,在政治格局的影响力上,也远不如唐朝时代那么风光。

在五代十国这种战乱年代,依附权贵,多重下注,是道家继续生存并发扬光大的唯一途径。可惜近五十年来,道家竟无法产生一个能够影响天下大势的牛逼人物!

甚至连刘在明这种在其他朝代里根本就是给皇帝站岗放哨的跑龙套角色,竟然也成了放眼天下,出身道家的最出彩人物了,这让道家各位大佬们如何能够安然入睡啊!

现在是军阀混战的年代,培养一个家大政治家不太切合实际,那么,既然又冒出来一个如此年轻且有逼格,实力又能进入了“中原十大英雄榜”的道家人物,刘在明哪里能忍得住不来相救!

“师弟莫慌,师兄刘在明来也!”

刘在明纵马狂奔,手中唱戏班子的花枪的枪头爆裂,整支枪杆从原来的两米多长徒然暴涨,延伸到七八米长!卷起一地的草碎烂泥,远远就朝着耶律绾思狠狠劈去!

呵呵,大家真以为刘在明手中那根唱戏班子用的花枪只是拿来装逼么?

no,那可是人家吃饭的家伙!

这是刘在明同志真正的本尊武器-长鞭!

刘在明一身本事,八成都在这条长鞭里了!这条长鞭也是他祖师爷留给他的,据说是远古时期一只天外神蛛吐出来的丝编制出来的,刀削不断,火烧不裂,坚韧不拔!在刘在明手里使出来,可硬可软,可长可短,当做超级长枪突刺一点也行,当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一扫弄死十几骑也行,挥舞长鞭骑在马上冲杀起来,简直威不可挡,如杀神下凡!

当然,天外神蛛这种细节大家就不要太在意了,古时候酸文人笔下花样实在太多,明明只是保密配方而已,实在骗不过去了,就推说是“远古”或者“天外”的材料,人家即使不信也问不下去了。

耶律绾思一见刘在明的长鞭卷成一团花似地,笼罩住他的全身就这么套了下来,一拨马头也开始催马跑起来,手中长枪也枪影重重四处点缀,只听当当当当连续十七响,连续点住了刘在明长鞭打来的十七个关键节点,生生挡住了长鞭的攻势!

刘在明一见长鞭受阻,腕力一挺,整支长鞭瞬间就变成一条笔直的长枪,一鞭就朝着耶律绾思的战马捅了过去!而就在此时,本来摔倒在地上的裴宝满早已翻身而起,手中三米长的长枪,也是奋力朝着耶律绾思胯下战马的四条腿扫去!

尼玛太卑鄙了,两个“十大中原英雄”跟人打架,不去打人家本尊,却去扫人家的马腿!

没办法,道家崇尚自然,打马腿比打人腿容易,何乐而不为呢?

只见耶律绾思也是了得,丝毫不惧,手中红缨枪随手一摆,打散刘在明的长鞭,又飞速下探,当的一声将裴宝满打来的那根银色长枪也挡了回去!

然后,耶律绾思双腿一夹,纵马就跑开,不再理会两人,自己加速跑去追大部队了!

呃?怎么回事?耶律绾思打不过他俩,跑了?

那倒不是,以耶律绾思的本事,打刘在明和裴宝满两人联手还是有把握的,至少败是不可能的,要是接着打下去,大概再打十几个回合就能伤了其中一人!

只不过这里可不是华山之巅几个高手在比试,这里可是战场!

就在三人打斗的那几个回合里,战场的形势已经开始大变!耶律绾思发现似乎自己中计了,赶紧要去追上他的骑兵部队,去重新领队突围!

最前面的三千银鞍契丹直一路狂跑,这时已经冲进了易州步卒在河边部署的阵地里!

易州步卒早已在此摆下了阵地,就像围棋棋盘似的,星星点点,甚是工整。这些易州步卒这一次同样摆的是龟壳阵,但是比起早上临时摆阵那会儿就结实得多了。早上只是就地趴下,用盾牌覆盖两人做龟壳,现在龟壳前面都有障碍物!

每组易州步卒出城的时候,两人手里抗着一个二三十斤的石条石块,虽然挺重的,但是好在也不用走太远,摆阵时放下石块,旁边打上木桩,在堆些沙石什么的,便成了一个单人沙发大小的小型堡垒,龟壳躲在这个小型堡垒后面,那就安全多了,可以放心去敲人家马腿了!

每个堡垒之间都离着两米远,足够让一匹马通过。所以三千银鞍契丹沿着河边直冲进来的时候,丝毫没有受到阻碍,很快就穿阵而过。

紧接着就是三千契丹骑兵冲进阵来,易州军长官们的哨子吹了起来,长矛兵们躲在龟壳下方开始挑挑拣拣地敲契丹人的马腿。

六千人的大阵,虽然不至于所有马腿都能去敲,但是敲下来几百骑左右的契丹兵还是没太大问题!

一时之间大阵里面人仰马翻,惨叫连连。

数百们后排的易州步卒纷纷跳起身来,手中长矛捅得落马的契丹兵们鲜血淋淋。

后面的契丹军一见前面的易州军阵地里有古怪,连忙下意识就转弯,企图从大阵的侧面跑过去。大阵是沿河边建的,右侧有的是


状态提示: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阵定输赢--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