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穿越重生>铁骨>第八二二章 冰与火的见证(十二)

民国二十二年三月一日五点三十分,随着朝阳城北响起一串串手榴弹的爆炸声,神出鬼没的顾长风、杨九霄部近万将士突然发起的又一次朝阳突袭战打响。

这是日寇进占辽西战略重地朝阳以来的第三次遇袭,一而再、再而三对敌军腹地同一目标进行反复打击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严重违背了古往今来的任何一种兵法原则和作战常规,也正因为这样,完全出乎横蛮自大的日寇意料之外,使得侵略者再一次付出惨重代价。

连续一分多钟的手榴弹爆炸声是两百名突击勇士的杰作,这些身披白色战袍,每人携带十二枚手雷的官兵踏着日军哨兵的尸体,分两路沿着尚在施工的车站排水道,潜入城北日军腹地,在一声悦耳的口哨声响起过后,猛然冲了出去,将手雷扔进一个个哨位和一栋栋日军强占的民房,五千余名装备精良的将士在爆炸声响起的一刹那,纷纷跃出黑暗,以连为单位,奋不顾身冲进城里。

爆炸声尚未停止,喊杀声震天响起,机枪声、手枪声、冲锋枪声与五千余将士的怒吼交汇一起,形成无可阻挡的浩大声势,足以摧毁敌人的任何抵抗意志。

城中的日军笠原守备大队是个一千一百人的满编大队,由于城外道路入口和城南公路桥梁的警戒护卫任务繁多,其中的两个中队已经分散出去负责各要点的警戒保卫,一个一百七十余人的机枪中队也都分成两部,分别驻扎在城北在建车站和城南的检查哨内,前线各部留守担任后勤供给和运输的官兵加起来不到千人,算上城东大营里的三千五百伪军,城中兵力大概有五千余人,可其中大部分经过一天的劳累,这会儿都在休息,这个时间段也是一天中睡得最香的时候。

在安家军突然发起的首轮进攻中,日军守备大队的机枪中队与另一个步兵中队一样,尚在睡梦中就遭到数不清的手雷超饱和攻击,数以百计的日军没有醒过来就血肉飞溅、横尸于床榻之上,侥幸逃过手雷袭击的日军尚未在火光与硝烟之中辨清方向,一阵阵密集的弹雨从破烂的窗外和门外扫射而至,等袭击者冲进屋内清除残余时,一个个院子和一间间营房里几乎没有活着的人。

位于城中府衙的笠原大队大队部已是一片火光,杨九霄两个营的铁血将士隔着院子高墙,扔进上百枚手雷的同时,又用炸药包炸毁了院墙,蜂拥而入,数百支轻机枪、冲锋枪,对院中任何的移动物体和门口、窗户进行猛烈射击。

惊醒过来妄图拿起武器抵抗的日军官兵,大多是没来得及瞄准就被打成了蜂窝,主楼二楼朝北窗户刚刚打开喷出一串射击的火苗,就遭来三挺机枪的火力还击,紧接着五六颗手雷飞跃三十余米,准确无误地投进窗内,剧烈的爆炸将屋顶冲出一个巨大窟窿,破碎的窗户连同残砖碎瓦,漫天激射。

频频晃动的高楼突然“轰”的一声冒起冲天大火,很快将硝烟弥漫、杀声不绝的整个院子照得通亮。

此时东门内的伪军营区已经乱成一团,暂二团弟兄在各自长官的率领下,直接冲向东西两座营门,距离百米之外冲在最前面的数十弟兄不约而同开火,四名值班伪军哨兵连同营门前新建的半封闭岗亭一道,被打得血花飞散,木屑四溅,被震天的爆炸声和喊杀声惊醒的一个团又两个营的三千五百留守伪军从热被窝中慌乱爬起,来不及穿上衣服鞋袜,就没命地冲向营房大门内的整齐枪架,企图抄起武器,抵抗突然遭受的攻击。

可致命的是,伪军的枪械遵循日军为他们定下的管理原则,在非战斗、执勤和非一级战备期间,必须清空弹仓,等相互碰撞、在惊慌嚎叫中晕头晕脑的三千多伪军找到子弹袋时,密集的子弹已经打碎一间间营房的大门和窗户,一颗颗冒烟的手雷转眼飞至,在密集的人群中轰然爆炸,延绵不绝。

一座座营房中鬼哭狼嚎,惨叫声不绝于耳,惶恐中冲出房门的伪军成了最好的活靶子,训练有素、配合默契的安家军官兵早就等在屋外三四十米的地方,用手枪就能轻松击毙任何一个逃出者,更别提老兵们手里冲锋枪和轻机枪无情的点射了。

几乎在城北爆炸声传来的同时,城南三点五公里的在建机场四周,也同时响起了密集的枪声。

狙击手准确击毙南北塔楼和两个入口处的哨兵,倪志强一跃而起,率领将士们抬起提前准备好的木梯和门板,飞快地架到了铁丝网上,一队队人马纵身而起,踏上斜铺的木梯和门板,飞也似地冲入空旷的机场。

有三个方向的攻击连队嫌木梯和门板铺就的通道太过狭窄,干脆用数颗手雷炸毁铁丝网基桩冲了进去,转眼间就将分布在东、南、西三个方向的日寇工兵营房和伪军营区团团围住,猛烈攻击。

倪志强早就对机场布局烂熟于心,亲率一个排的警卫冲向机场北侧大凌河畔那一排排简陋的窝棚,六千余名被日军用刺刀和皮鞭抓来的民夫就住在那里。

日军运输大队营区则设在顾长风和弟兄们无比熟悉的城东南关帝庙,顾长风率领的三百余精锐在城北发起进攻之时,飞速动手,等南面一河之隔的机场枪声大作、吼声如雷的时候,五十余名会开车的特种兵已经在高高挂起的马灯下,拉开一扇扇车门,提出一桶桶热水,灌入日军泻空的水箱,接着两两一组,用摇把艰难地发动冷却的卡车。

这时侍卫长秦子峰笑容满面地提着一把日军


状态提示:第八二二章 冰与火的见证(十二)--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