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穿越重生>铁骨>第一四三八章 再次遇袭

“既然不能指望从国际上获得支援,那就只能靠我们自己了。”蒋介石沉吟良久,再次看向地图,问道:“安毅,你对当前我军排兵布阵有何看法?我要你实话实说,不能搪塞我!”

安毅点了点头,举起竹条指向华北方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日军三个月灭亡我国根本就是一个无稽的笑话,目前平汉铁路被我军严防死守,随时都可以爆破铁路大桥,日军绝对不敢自这一线发起进攻,我们不介意日军白白送几千人上桥送死,因此,黄河南岸仅有济南周边地区集结有日军主力,华北日军只能以此为前出基地,攻城略地。故,若是我军能够坚决拔除这根钉子,把日军赶回黄河北岸,再把胶东半岛之日军赶下大海,那短时间内,日军除了进攻山西外,别无选择。

“现在就要看中日双方兵力调集的速度,不过今天国防会议刚刚对战区重新进行了划分,许多部队需要换防,等我们一切搞定,起码得到一个月以后了,估计在此之前,日军已完成兵力集结,所以下一步我们仍需以防御作战为主。

“从目前的情况看,日军只能选择向西和向南两条进攻路线,而不管向西向南,滋阳(今兖州)均为其必攻之地,故济南南面津浦铁路沿线之历山、界首、泰安、大汶口、南驿、曲阜、滋阳应层层设防,充分利用我军战略纵深,延缓日军之攻势,必要时甚至不惜一切代价,发起反冲锋,以我之血肉长城,打破日军速胜之幻想。

“若是日军意志够坚强,付出巨大牺牲,拿下滋阳,则日军兵力施展空间随即大增,向西,可乘铁路至京杭大运河畔的济宁,然后以济宁为中心,经略附近之金乡、郓城,继而威逼菏泽、考城、内黄、兰封,最后截断陇海铁路,使我第一战区和第五战区分割开来。一旦让其站稳了兰封,则日军可由陇海铁路迅速西进,进占开封、郑州,从侧翼威胁我河防部队的安全,届时不需日军发起攻击,我河防部队只能选择后撤,这样平汉铁路即为日军敞开,日军囤积于华北的百万大军即可挥师南下,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一种局面,因此必须做出万全的应对。

“若说日军的西路只是潜在的威胁的话,那么南线攻势势必石破天惊,我军非拿出十二万分的精神才能应对。一旦让日军沿津浦路南下,攻占邹县(今邹城)、界河、滕县、官桥、临城、韩庄和台儿庄,则徐州危矣。徐州若是沦陷,则蚌埠、合肥门户大开,首都南京也会受到威胁,故此,欲保南京,必守徐州,欲守徐州,则必在徐州以北的沂蒙山地区,给予日军重创,暂断日寇伸向徐州的魔爪,则江淮可保安定,否则我军将失去江北这一大粮仓。”

蒋介石细细揣摩,连连点头。

安毅的分析,与德国顾问团和参谋部的意见基本上一致,但安毅强调的西线问题,此前并未引起蒋介石足够的重视,在他看来,日军沿铁路线南下,是最好的选择,而且津浦路沿线拥有兖州铁矿、中兴煤矿等日本看重的矿产资源,断不会舍易求难,但听安毅一解说,才发现西线也是危机重重,若是日本人真的势如破竹,攻下开封和郑州,则平汉铁路、陇海铁路都将成为日军纵横驰骋的舞台,届时山西、河南、安徽、山东、陕西、湖北等地,皆受日军威胁,原本清晰明朗的战局,会重新变得混沌不清。

现在蒋介石手里并不缺兵员,一旦第三战区全部交由安毅的第一集团军负责,解放出来的数十万大军加上集结于南京的兵力,完全可以组成二十个集团军北上,拼尽全力也要堵住日军前进的道路。

随后,蒋介石漫不经心地问起了西南大张旗鼓筹办军校四处招生的事情,安毅心中一凛,全神应对,没有讳言此举有逾越之嫌,但一再保证,这样做的目的,不过是吸引广大知识青年从军报国,以充实国家的国防实力。目前教育部和军政部均没有建设新的军校的打算,广大知识青年报国的热情无处发挥,若是把这些年轻人招入部队,又有浪费人才之嫌疑,还不如果断地招入需要学历较高的专业军事院校,进行系统的培训,使之能够为军队的正规化建设服务,真正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而不是到前线当炮灰。

安毅把自己的姿态放得很低,主动承诺,如果此次专业军校建设效果良好,待抗战胜利,将免费替中央组建完全一样规模的对等专业军事院校,同时,叙府飞机制造公司将再次向中央支援50架a26战斗机、30架仿德国ju88俯冲轰炸机、15架s3高空侦察机,以弥补保定空战中央空军的损失。

蒋介石听了大为满意,满脸都是笑容。轻飘飘的几句话,就敲诈来安毅上百万的军资,还得到安毅战后帮忙建立正规专业军事院校的承诺,这笔买卖着实划算。

这个时候,蒋介石也看开了,以去年西安事变中那么好的机会,已经控制南京城压制何应钦等一干军中大佬的安毅都没有趁机动摇叛乱,篡夺自己的位置,现在中央兵强马壮,同时拥有比之去年宛若云泥之别的崇高声望,安毅更不可能打自己的主意了。

就在与安毅谈话的时候,蒋介石心中忽然有了主意:

既然安毅预计德意日终有一天会和美国干上,那日后日本的败亡将不可避免。等到赶跑日本人,自己就把安毅派到东北去对付苏联人,既然他那么会经营,想必在东北也可以开创出一番新局面来,就算他在东北割


状态提示:第一四三八章 再次遇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