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穿越重生>铁骨>第一四〇五章 战略调整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平望镇莺湖园东南方的平波岛上,与沈凤道、林耀东和一干侍卫晨练完毕的安毅,凭栏而望,莺脰湖美景尽收眼底,生出丝丝感叹。

“司令,据说这岛上有一座平波台,由道人周妙圆修筑于明天启六年,拜佛烧香船只凡途经莺脰湖者大多要上此台来进香,司令是否去烧上几柱香?”机要参谋沈子凌笑着说。

安毅晒然一笑:“求人不如求己,若是神仙鬼怪真的灵验,为什么放任日寇侵略欺凌我辈?在我看来,求神拜佛不过是求个心安理得罢了对了,昨夜的抓捕行动如何了?”

沈凤道摇摇头:“还不清楚,我们回莺湖园就该差不多了。昨夜虎头和夏俭,截断了通往上海的水陆交通,连夜展开搜捕行动,估计收获不会小。”

安毅笑了笑,在侍卫的簇拥下,回到莺湖园的下榻地。

没想到还没收到二十四军和二十六军的消息,东北救**的捷报反倒第一时间传来。留下值班的机要参谋成世明,站到刚刚由参谋人员展开的大幅黑龙江东部区域地图前,对照地名,详细禀报:

“昨夜救**展开大型破袭作战,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区,展开全线反击。首先是老爷岭一线,唐军长把第一师黄邦强一旅,布置于五林河北岸,利用北岸的优势地形及提前修筑的防御工事,顽强堵住了日军进攻的道路,我们在长城抗战期间的老对手日军第八师团连续攻了一夜,每次其前锋部队刚刚渡过河,就遭到一旅迅猛而坚决的打击,一旅充分利用河道阻隔日军前后兵力脱节形成的局部优势,给予日军大量杀伤。

“一师谢逸第二旅布置于壳子河北岸的崇山峻岭之中,虽然这些山都只有300至600米高,但山高林密兼之日军路途不熟,不敢贸然深入,日军第二十一师团屯兵于壳子河北的平坝地带,等待向导或者是工兵侦查部队到位,预计从明日开始,将向东展开攻击行动。一师吴晓丹第三旅作为该方向的战略预备队,随时堵住前线漏洞,给鸡宁及平原地区民众转移赢得宝贵时间。

“日军第七师团,原计划沿着被破坏的绥滨铁路,向东进攻穆棱镇,在大青背山遭到我二师官兵迎头痛击。大青背山山势雄起,铁路完全是在狭窄的山谷中行进,二师王虎伟第四旅充分利用地形,给予第七师团沉重打击,尤其是我们事前在磨刀石镇构筑的永固工事发挥了巨大作用,日军连夜发起数轮强攻,均无功而返,目前日军第七师团已退回铁岭镇,估计今后的主攻方向依旧是冲着绥芬河方向。

“日军第一〇八师团和第三十八、三十九、四十、四十一共四个独立旅团,分别布置于牡丹江东岸各城镇和关卡。昨夜救**动员了第二师两个旅,第八、第九、第十师三个师,外加紧急编成的第十一师和十二师,展开全面的破袭作战,日军布置于牡丹江东岸的战略要点纷纷被拔除,经过一整夜的作战,取得歼敌八千余的胜利。”

说到这里,成世明又来到另一张展开的吉林省地图前:“董金明师长率领的第七师,以万宝山、桦曲柳顶子、蚂蚁顶子诸山及舒兰县城为根据地,展开游击作战。经过多次试探,发现吉林日军抽调一空,各地防御空虚,于是果断向平原地区进军,顺利进入五常、榆树、扶余、德惠、农安、九台等地,大肆破坏日军精心构筑的集团部落,解救大量被圈禁剥削的民众。今日凌晨两点,第七师扩编后已经迅速扩大至四万人的部队全面出击,炸毁吉滨(吉林市—哈尔滨)铁路、新滨(长春—哈尔滨)铁路,并攻破榆树县城,缴获大量物资后安然撤退。目前长春日军已经紧急动员,又从松原调了一个独立旅团攻向榆树。预计现在植田谦吉那个老王八已经一夜睡不着觉了。”

房间里传来一阵哄笑。

成世明再次换了个地方,来到参谋人员摊开的大幅辽宁地图前,指向地图上的一个个城市:

“金洪默师长率领的第四师,于八天前占领桦甸县城后,即把县城交由抗联第一军和第五军管理,然后率领部队,昼伏夜出,沿磐石、辽源进入西丰县周边地区。三天前,第四师兵不血刃拿下西丰县城,然后继续以镇守该地日军守备大队的名义,向长春关东军司令部报平安。在取得一个较为稳定的落足点后,第四师于两天前正式进入辽河平原地区,大肆摧毁日军的集团部落,解救民众。今天凌晨,为了配合救**总部的行动,第四师炸毁了南满铁路四平至铁岭段多处铁路、桥梁,并于凌晨四点攻占了辽源县城。估计接下来调至沈阳的日军,恼羞成怒之下,会放弃北上,全力围剿第四师。”

安毅啧啧称奇:“唐红雷他们好大的手笔,现在东面、南面、西面都有了动静,想必北面声势也不小。”

成世明点点头,脸上满是兴奋:“救**第五师、第六师通力合作,于凌晨四点半攻陷绥化城,然后主力迅速挥师南下,利用装甲列车、坦克和强大的炮兵,在兴隆镇全歼日军北上增援的两个独立旅团。不仅如此,第五师十四旅还拿下了北安以西的富裕县城,彻底堵死了日军北上大、小兴安岭的道路。在南满铁路没有修复之前,黑龙江地区敌我实力发生重大转变,短时间内,日军无法向黑龙江北部地区发起大规模攻势。”

成世明讲解完,安毅接过电文,对照地


状态提示:第一四〇五章 战略调整--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