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崛起之第三帝国>83.第83章 苏德联手了?

1919年6月14日,协约国集团向德意志帝国、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同时下达了最后通牒!限令德国人在7天之内全盘接受协约国提出的对德和约——就是史称《凡尔赛条约》的和约。

而协约国对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的要求则是无条件投降,停止一切形式的抵抗,交出所有武器,取消苏维埃共和国,把布达佩斯城交给正在进攻它的罗马尼亚、捷克、塞尔维亚和法国联军……这就是“真正的无条件投降”了,匈牙利人要是答应,那他们真的国家的命运都要看协约国的良心了。

不过这么一份严苛到极点的最后通牒,在英美法三国的领袖们看来还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协约国的联军在5月下旬就已经攻击到了布达佩斯城外。

之后的攻防战虽然打得有些惨烈,据说罗马尼亚人和捷克人都损失惨重,匈牙利人的游击队活动也非常猖獗,据说还有许多德国军事顾问在帮匈牙利人指挥和训练部队。但是并没有谁会怀疑这场战争的胜负。

在巴黎的伍德罗.威尔逊、劳合.乔治和克列孟梭他们看来,现在的问题只是什么时候打下布达佩斯。即便匈牙利的布尔什维克死硬到底,胜利也不过是时间问题——这当然都是外行人想当然的观点。

至于内行嘛,只要稍微知道一点世界大战中罗马尼亚军队的表现,恐怕都会把心悬到嗓子眼儿的。因为正在进攻布达佩斯的庞大联军中至少一半人(罗马尼亚人)是完全靠不住的。

谁都知道,一战中罗马尼亚的军队除了军服好看——这是公认的,他们的总参谋长扬.弗劳雷斯库上将仿佛是个时装设计师,亲自过问了军服的设计,使得罗马尼亚军队拥有了最时尚、最有品位的军装——就没有任何优点了。

他们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唯一的作用,大概就是让德国人缴获了足够多的粮食和燃料,可以支撑到1917年俄国崩溃。

正因为了解罗马尼亚军队,德国军事顾问们才会将罗马尼亚选为首先打击的对象。

就在协约国要求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无条件投降,然后任凭宰割的时候。由四个步兵师(包括12个装备了1913年式75山炮的炮兵连)和一个特遣支队(穿着漂亮的罗马尼亚军服,都能说罗马尼亚语,还根据罗马尼亚军队的部署情况编造了番号)组成的预备队集团军,已经在副国防人民委员兼集团军政委桑托.贝拉、集团军司令员斯特罗姆菲尔德.奥勒尔和德国军事顾问、贝克上校、隆美尔上尉等人的指挥下,偷渡蒂萨河,向喀尔巴阡山愉快地开进了。

他们通过的地区都是匈牙利游击队活动的区域,因为游击队活动频繁,不断袭击联军的后勤线,所以联军被迫将大量部队部署在从特兰西瓦尼亚通往布达佩斯的公路沿线。因而没有多余的兵力占领中小城镇,更不用说乡村了。

而这样的部署,则大大方便了匈牙利预备集团军的开进。大队大队头戴德式钢盔、满身尘土的匈牙利人,几公里几公里地连续不断,步行着,或者骑着马,坐着马车。大炮和少量的辎重和他们一起前进。沿途还有匈牙利农民为他们提供食物。几乎没有经历什么交战——只有负责掩护大部队前进的小股侦查部队和游击队同敌人发生了交火——直到6月20日他们奇袭突破了没有几个罗马尼亚人把守的伏尔康隘口。

夺取伏尔康隘口的战斗异常轻松,罗马尼亚人不仅被打了个措施不及,而且他们打仗的本事和经验也不能和匈牙利人相比。匈牙利人打了四年零三个月的世界大战,而罗马尼亚人只打了四个月整个国家就被人占领了。在正常情况下,罗马尼亚的军队根本打不过匈牙利军队……

……

“他们,他们怎么敢这样!这些该死的匈牙利布尔什维克怎么敢进攻罗马尼亚,这太不可思议了,太不可思议,实在太不可思议了……”

罗马尼亚遭到进攻的消息,很快就由身在布加勒斯特的法希东方远征军司令弗朗歇.德斯佩里报告给了协约国联军总司令部。然后又由福熙元帅亲自报告给了正在凡尔赛宫商量万一德国人拒绝最后通牒应该怎么办的克列孟梭。

克列孟梭被这个消息惊到了,反复说了三遍“太不可思议”。

“乔治,到底怎么回事?不是说匈牙利人的主力都集中在布达佩斯吗?”

会议室中的美国总统伍德罗.威尔逊用沙哑疲惫的声音发问。在巴黎的几个月大概是他这辈子最疲惫,最不愉快的日子了。原本以为参战是个非常不错的主意,不论是民主党还是共和党的大佬、智囊都是这么说的。他的私人智囊,有华尔街背景的豪森上校也和他讲:战争肯定能获胜,胜利肯定能给美国带来好处!

可是现在战争获胜了——胜利看来是定局了——但是好处在哪儿呢?怎么没有看到?反而是麻烦一个接着一个排着队找上门!

在欧洲呆了几个月,每天都陷在各种纠缠不清的麻烦当中,国内的批评声音也如潮水一样涌来。仿佛他这个美国总统没有为国家干成什么大事儿,反而是惹了不少麻烦。

而今天,给德国和匈牙利的最后通牒都快到期了,这两国彻底投降的消息没有传来,传来的居然是匈牙利红军打进罗马尼亚的消息!

这还有完没完了?

“总统先生,战场永远是被迷雾所笼罩的。”福熙有些尴尬地解释,“对于匈牙利红军的情况,我们也不是太了解。只知


状态提示:83.第83章 苏德联手了?--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