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玄幻奇幻>大明武夫内>第五十六章 光阴似箭(2)

但王友山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进京的路上救助了一家快要饿死的难民,这家人也要进京投亲,他顺便带这家人进京,没曾想这家人居然是宫内内官监太监的亲戚。

本来士人和阉人总要划清界限,可王友山做事豁达讲理,对待这位太监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这一来大得好感。

都察院做御史几年,又一次选官调动的机会,那太监权势滔天,直接给他寻了两个去处,若要高升,南直隶督学御史,若要发财,两淮巡盐。

可这两个位置却是朝中某派盯了许久的,一听这个顿时急了,据说某位二品大员登门拜访,威逼利诱。

到最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知道到传言,王友山放弃了三年后成为湖广布政使的机会,致仕还乡。

那位太监却做事周全,替王友山开出了条件,两淮给巡盐御史的年敬,六年内有一成是王友山的,做督学御史那位和王友山结拜为异xing兄弟,要承情照拂。

年敬一成,那是几万两银子,督学御史的照拂,那是高官的人情,王友山钱上权上都不缺少,风风光光的回乡。

不过说来说去,王友山的回乡还是让人不太理解,因为那些难题都可以很简单的变通解决,不知道为什么直接回来。

但这些却解释了一样,为什么王兆靖这么有把握中举,有这样的人脉关系在,高中也是正常。

王兆靖十三岁的时候,就中了秀才,成为当年徐州不大不小的逸闻,而且赵进从自己父亲那边听到说法是,衙门上下都对王兆靖的才学很惊叹,觉得就算没人照顾,凭着这真才实学也稳稳过关。

这人还真当得起文武双全的评价,和科举顺利相比,王兆靖的武技也稳步提高,他在京师学武的师傅是出身御马监禁军的高手,擅长剑术,王家返乡,高价把这位师傅也带了过来,这个人赵进他们曾在货场上看到过,是个气度沉稳的中年人。

从王兆靖这边,赵进才知道,敢情这几个用器械的少年每天玩乐的时间都不多,也就是来货场比武而已,其余的时间都在勤学苦练,知道这个之后,赵进将自己的训练量再次加大。

和赵进、陈昇变得jing悍沉静不同,王兆靖随着年岁增长,愈发当得上玉树临风这四个字,越到后来,大家在货场上比武的时候,常有些大胆的姑娘媳妇远远观看,后来还出现了马车和轿子,帘子被掀开一条缝,来看这位王公子。

因为这个,徐州城还有传闻,所谓“金童玉女”,“金童”是说王兆靖,“玉女”却说的是木淑兰,只不过真了解的知道不是那么一回事。

除了比武之外,王兆靖随身开始带着个书箱,比武间隙就拿出来诵读。

王兆靖和货场上的少年讲述书中故事和道理的时候,唯一能接上话的就是赵进,而且赵进还能讲出更jing彩的故事和更深更准确的道理,这让王兆靖又是震惊,又是佩服。

在王兆靖印象里,赵进每天学武,根本没什么看书识字的机会,可偶尔能发现,赵进似乎能读懂他手里的书,但好像字认得不全。

但这也很不简单,王友山每年都要出游几次,王兆靖偶尔会跟随,他也算见多识广,自然之道局限于一地的人如果不读书的话,见识会狭隘异常。

可赵进却不同,他对历史了解的不太清楚,但也支离破碎的知道不少,对天下间的地理形势,各地风貌特产则很清楚,甚至海外蛮夷的也有所了解,要知道,很多人至今不知道倭国朝鲜还有那些佛郎机人到底来自何处。

除此之外,赵进对格物致知的道理比旁人jing通,一些机关巧思,一些天地自然的道理,都能说得清楚。

王兆靖也旁敲侧击的打听过,也安排下人去看过,赵进父母叔父都不是文人,赵进平时也没有什么读书的时间,这些东西不知道怎么了解到的,后来王兆靖还怀疑到了木淑兰,木淑兰的确认字而且读书。

不过即便这个也没办法解释,王兆靖找的理由是,赵进在私塾学会识字,然后自己看书,要不然不会和自己借纸笔,这也比较牵强,好在赵进的表现只能说出se,没什么惊世骇俗,王兆靖最后解释为能者无所不能。

孙大雷依旧很胖,动作依旧很慢,不过出手越来越有威力,因为他家及时把产业店铺都转移到了隅头镇,那里是京杭大运河新的南北节点,贸易中转的中心之一,这些年非但没有败落,反而发财了。

因为发财有钱,看着从前懒散无能的胖小子居然专心学武,孙家花钱给他请了个师傅,勤练不缀,老师指点督促,孙大雷也是不断提高。

本来因为抢生意的事情,孙大雷面对赵进还有点局促,后来才恢复了从前的关系。

徐州城愈发破败,稍微有点人气的也就那么两条街道,孙家父母也开始常年呆在隅头镇经营生意。

按说父母和孩子常年分开,家境优渥一点,加上宠溺孩子,会让孩子很容易学坏。

孙家父母去了几个月后回来就准备带着孙大雷一起过去,没曾想孙大雷因为有比武激励,每天没工夫琢磨别的,整天勤奋练武,这让孙家父母觉得儿子长进不少,就带着孙大雷的弟弟妹妹去了隅头镇。

父母在外地,每月银钱给的足,孙大雷特别豪爽大方,现在比武奖品这块,他和其他几人的份量一样,还经常拿好吃的来和大家分享。

而且孙家还做了一件事,花了不多的钱把货场这


状态提示:第五十六章 光阴似箭(2)--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