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汉末三国志>第020章 蜀汉四相

后世将诸葛亮、蒋琬、费和董允四人合称为蜀汉四相,但实际上其中只有诸葛亮担任过丞相,其他人都是以尚书令管理朝政。ranen ? ?. r?a?n??e n `o?rg

董允在其中相对不出名,也不是诸葛亮指定的继承者,不过董允曾经负责过宫中之事,敢于匡正刘禅的不当行为,所以刘禅对于董允比较惧怕的。

【尚书令董允、吕】

董允,字休昭,他是掌军中郎将董和的儿子,董和是南郡枝江人,他家的祖上本是巴郡江州人。刘备册封太子时,董允被选为舍人,候升洗马。后主刘禅继承皇位后,董允被升为黄门侍郎。

丞相诸葛亮将北征曹魏,住在汉中,担心后主刘禅年轻,不辨好坏是非,考虑到董允公正无私襟怀坦白,打算让他担任宫中辅佐之职。于是诸葛亮上疏说:“侍中郭攸之、费、侍郎董允等,都是先帝择选出来留给陛下的良臣,至于斟酌可否,尽忠进谏,都是他们的职责。我认为宫内之事,不论大小,都应咨询他们,这样定能做到堵塞漏溢,收取成效。如果没有忠诚善良的言论,则斩杀董允等以惩诫他们的怠慢。”

诸葛亮不久即请任命费为参军,升董允为侍中,领虎贲中郎将,统辖御中亲兵。因为郭攸之性格素来和顺,故不过挂名而已。向皇帝进言劝谏的任务,董允几乎全包下了。董允处理问题为了防患于未然,竭尽匡救之理。刘禅常想采选美女填充后宫,董允认为古代天子的后妃人数不超过十二名,现今后主的嫔嫱人数已够,不宜再有所加,始终坚持不听从命令。后主刘禅对他更加敬惧。

尚书令蒋琬任益州刺史时,上奏要让位给费和董允,又表彰“董允任职宫中多年,辅佐王室,应当赐爵加封来嘉奖他的功劳”,董允坚辞不受。刘禅渐渐长大,宠信宦官黄皓。黄皓便阿谀献媚,处心往上爬。董允常常对上则正色批评皇上,对下则严厉斥责黄皓。黄皓害怕董允,不敢为非作歹。董允在世之日,黄皓的官位一直不过黄门丞。

延熙六年(243),董允被加封辅国将军。延熙七年(244),董允以侍中兼职尚书令,作大将军费的副手。延熙九年(246)和蒋琬同年去世。

董允之后,蜀国内部以吕为其接替者。吕的父亲吕常,是原先送刘焉入蜀的将军,因官道堵塞,于是不能返回中原。

他自小失去父亲,喜好读书弹琴。当初,刘备平定益州,设置盐府校尉一职,管理盐、铁的财政收益,后来校尉王连请吕与南阳人杜祺、南乡人刘干等共为典曹都尉。吕后被升任为新都、绵竹县县令,他心地善良体恤百姓,百姓无不称颂,在本州各县城中首屈一指。又升任巴西太守。

丞相诸葛亮连年出兵,征调各郡兵员、钱粮,不少地方都不能及时如数送交,吕召募士兵五千人交给诸葛亮,他对这些人进行慰问讲明道理并加以监督制约,这些人竟没有一人逃走。吕被转任为汉中太守,兼任督农,负责供应军需粮草。诸葛亮去世后,吕累次升任为广汉、蜀郡太守。

蜀郡为京都所在地,户口众多,又逢诸葛亮死后,士兵开小差的很多,又有人冒领这些人空额的军饷,各地奸巧纷纷出现。吕到任后,进行防范禁止,他对士兵们开导劝谕,几年之间,那些脱漏军籍而自愿出来的人有一万多。

后来吕入朝担任尚书,接替董允担任尚书令,公事都及时处理不留拖延,门内没有停留的宾客。吕先后任职朝廷内外,自己生活俭朴,谦虚少言,为政简明而不繁琐,以清明能干著称于朝;然而用法过严过深,喜爱起用文官俗吏,所以虽说官居高位,但在各郡县中他的名声不大好。延熙十四年(251年),吕去世。

吕去世后由陈接替其为尚书令。

【后诸葛亮时代的掌权者】

在蜀汉四相之中,诸葛亮地位最高,是真正的丞相,蒋琬和费都不过是尚书令,蒋琬最高官至大司马,费官至大将军,董允则只是以侍中兼职尚书令两年,但因为董允长期作为内侍,很好的约束了蜀汉内部的宦官势力,所以董允的影响力也不小。

至于吕,他本人不是荆州派,也不是诸葛亮的嫡系,上台还后因为用法过严过深,所以地方上名声不好,后世对于他的评价也一般,未能列入蜀汉名相之列。

诸葛亮死后,蒋琬从建兴十二年(234)开始担任尚书令,升迁为大将军,后来还被任命为大司马,掌控蜀汉大权,一直到延熙六年(243)因为病重,费开始担任大将军,次年(244)蒋琬已经将益州刺史的职位辞让给了费,彻底放权养病。

费则从延熙七年(244)开始接过蒋琬的旗帜,一直到延熙十六年(253)被刺杀,二者掌管蜀汉朝政差不多二十年的光阴,蜀汉的后诸葛亮时代差不多就是这段时间(234-253)。

蒋琬、费作为诸葛亮的继承人,基本延续了诸葛亮的政策,二者都在掌控部队后北上汉中对抗曹魏,在蒋琬时期,因为蒋琬本人的身体问题,蜀汉未能发动大规模的攻势,到了费掌权时,他自认不如诸葛亮,于是限制了北伐的规模,等待后来人。所以后诸葛亮时代,蜀汉对于曹魏的威胁一直比较有限,但也因此蜀汉在军事上的消耗并不是很大,完全在承受范围之内。

政治上面蒋琬、费、董允和吕都担任过中书令,费和吕担任尚书令的时间相对较长,前三位都是诸葛亮一手带出来的,政治方面


状态提示:第020章 蜀汉四相--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