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汉末三国志>第066章 浅谈三次伐辽

曹睿上台之后,于太和六年(232)、景初元年(237)以及景初二年(238)三度伐辽,最终将公孙氏覆灭。。:。

三次伐辽

太和六年(232),曹睿因为公孙渊勾结孙吴,派遣殇夷将军田豫率领青州部队循海路、幽州刺史王雄率领幽州部队循陆路两路讨伐辽东,最终曹睿因为公孙渊和孙权联合,感到事情棘手,下令退兵。

在太和年间,因为蜀汉的诸葛亮和东吴的孙权连年出兵北伐,曹睿面临的防守压力很大,所以在此时虽然他对于公孙渊勾结外敌很不满,并且一度出兵讨伐,但顾及到总体局势,最终放弃了这一次作战。而后公孙渊背叛孙权向曹魏表示了忠心,辽东和曹魏的关系重新缓和。

不过之后公孙渊对于曹魏使者的态度非常恶劣,曹睿重新有了伐辽之心,并且以能力优秀的毌丘俭为幽州刺史,毌丘俭到任后再次提议曹睿平辽,被曹睿所认可,然而当时辽东已经和吴国断绝关系,所以曹睿先礼后兵,派毌丘俭率兵征召公孙渊来朝。

景初元年(237)毌丘俭等人的第二次伐辽,可以说是为了后来的第三次伐辽所打基础。首先这次军事行动的第一要务是征召公孙渊入朝,在公孙渊拒绝的情况下才会采取军事行动,而公孙渊只要拒绝入朝,实际上就等于向曹魏宣战,这也就给了曹魏进攻的借口和理由。

在兵力上毌丘俭的部队也只有幽州一州的士兵而已,而第一次伐辽的部队还包括了青州士卒,这次可以说实力上不是很强的,在毌丘俭出兵之前,光禄大夫卫臻就直接明说过毌丘俭想以一州部队平辽是很狂妄的,所以说毌丘俭这次出兵失利不是什么意外,就算没有大雨的影响,单凭幽州的部队也很难打下偏安一方固守的辽东。

这点曹睿本人不可能想不到,否则第一次伐辽他就不会出动两州的部队了,当时曹睿对于毌丘俭的这次军事行动可能也就是‘逼’公孙渊表态,如果公孙渊确实反了,毌丘俭能以一州部队灭辽最好,不行退回来调动大军再打就是了,所以毌丘俭出兵失利后并没有记载得到责罚,因为曹睿的基本目的已经达到了。

景初二年(238)曹睿准备好之后派出司马懿第三次伐辽,这一次作战才是真正的灭辽之战。在外部局势上蜀汉和孙吴对于曹魏威胁已经降低,曹魏得以腾出足够的力量讨伐辽东;在道义上公孙渊作‘乱’称王,所以师出有名;在实力上司马懿单单从中央就带了四万‘精’锐大军,后面幽州刺史毌丘俭也可能率领部队参战,总体实力已经高于了第一次伐辽,而公孙渊面对两州的部队就已经希望不大,更何况现在还有司马懿这些‘精’英将帅带领。

所以第三次伐辽的结局实际上在曹睿派出司马懿之时就已经决定了,说到底公孙渊只是在辽东偏安,总体实力也就是在郡级别的,最多达到小州级别,和司马懿的大军差距太大了,和曹魏更是一个天一个地,公孙渊一开始就不应该有着妄想。

司马懿平定辽东,我们可以直观的发现司马懿的用兵如神,但我们更需要明白当时明帝曹睿在这里面的谋划和准备,直接灭辽的的确是司马懿,但真正灭辽的却是曹睿。

伐辽的影响

历史上司马懿平定辽东影响巨大,首先这大大加强了曹魏对于周边尤其是东北亚国家的影响力,其次此战大幅提高了司马懿的威望,是日后司马懿的重要战功之一,最后则是一个小问题,公孙氏灭亡之后,一些曾经被压制的小国蠢蠢‘欲’动,不过在强大的曹魏面前,这些都是小事情。

曹魏平定辽东后,对东北亚有即时‘性’的重大影响,因为各国无论是想争霸或者争盟友,考虑的对象是由公孙渊变成魏。其中以有内外部压力的邪马台国最为积极,故魏也封卑弥呼为亲魏倭王,假金印紫绶,连同大使难升米也获得率善中郎将,假银印青绶。日ben从海路至带方,再走陆路至中原的中日外‘交’再次开通。卑弥呼死后发生内‘乱’,结果要由魏廷裁决,由壹与继位才平息纷争,可见魏的影响力之大。(注1)

而司马懿本人在此战表现是非常出‘色’,用兵极为灵活,此战也成为了经典战例,被后世兵法引用。战后,司马懿本人在曹魏的声望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不久曹睿就让他和曹爽一起成为了托孤大臣,二人共同辅助新帝曹芳管理朝政。灭辽之战和平孟达之‘乱’一起被后事认为是司马懿的主要军事战绩之一。

本来灭辽之战是曹睿给自己刷业绩的,前期的准备和谋划工作也是曹睿实际上干的,司马懿其实只是在最后拿了人头,曹睿如果不是要保证这次作战必须成功,以司马懿的声望和地位是很难捞到这次出兵机会的。

灭辽之后世人都知司马懿,曹睿反而被多数人所遗忘,这等于曹睿给司马懿做了嫁衣。不过怎么说呢?以司马懿在这次作战中的表现,尤其是日后司马懿的地位也反在曹睿之上,这种结果其实也谈不上不合理。

除了好的影响之后,也有坏的影响,因为公孙氏在东北一直被较强势,所以公孙氏被消灭后,有些小国就开始蠢蠢‘欲’动了,其中以高句丽为代表,后来屡次入侵魏国,但当时曹魏不是好欺负的,作为报复,幽州刺史毌丘俭两度讨伐高句丽,差点将其灭国。

在当时公孙渊和诸葛亮、孙权以及柯比能四人可以说是曹睿面对的四个


状态提示:第066章 浅谈三次伐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