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汉末三国志>第024章 鲁肃和“榻上对”

东吴集团中先有孙策和张纮的“江都对”,后有鲁肃和孙权的“榻上对”。

【鲁肃和周瑜】

鲁肃,字子敬,临淮郡东城人。

历史上鲁肃会投靠孙权和周瑜是有很大关系的,可以说是周瑜把鲁肃带进了东吴集团。鲁肃家庭富有财产,性格颇爱施舍。早先,在天下已经大乱之时,鲁肃不治家事,大量散发家中钱财,标价出卖田地,以救济穷人结交士人为要务,深得当地人们欢心。

当时周瑜在袁术麾下担任居巢长之时,他就有闻鲁肃之名,于是带数百人来拜访有意去拜访鲁肃,并请求资助粮食。当时鲁肃家有两仓米,各三千斛,他于是用手指一仓就让周瑜取去,周瑜确信鲁肃是与众不同的人物,于是与他结为友好,其情谊有如公孙侨、季札那样牢不可破的朋友关系。

当群雄相互争夺的混战将要扩展到鲁肃家乡时,为了避害,鲁肃举家迁居东城。当时的东城,为袁术的辖地。袁术听到鲁肃的名声,就任命他为东城县长。鲁肃见袁术麾下没有制度法纪,不会成就大事,于是携带族中老弱之人和有侠气的青少年一百多人,南往至居巢投奔周瑜。

南迁时,他让老弱之人在前,自率敏捷强悍的青年在后。袁术得知鲁肃迁居,派人急速赶来阻拦。鲁肃排开精壮人等,张弓搭箭,对追兵说:“你们都是男子汉,应该明白大势。方今天下纷纷离乱,有功,得不到赏赐,无功,也受不到责罚,为何要逼迫我呢?”说着,命人将盾牌立在地上,远远开弓射去,箭把盾牌都射穿了。追兵一方面觉得鲁肃的话有道理,一方面估计凭自己的力量也奈何不得他,只好退回。鲁肃得以顺利到达居巢。

不久,周瑜东渡长江,投奔孙策,鲁肃与他同行,把家留在了曲阿。见到孙策后,孙策很赏识鲁肃。但后来,鲁肃的祖母去世,他回东城去办理丧事,就因此没能留在孙策麾下。

当时刘子扬与鲁肃十分友好,他写信对鲁肃说:“当今天下豪杰蜂起,凭你的资质才干,尤其适宜于当今社会形势。你还是赶快回去接走老母亲,不可滞留东城。现今郑宝这个人,在巢湖拥有一万多兵众,占据富饶的地区,庐江郡许多人都前往依附他,何况我们这些人。看他的趋势,还会广聚更多的人众,机不可失,你应该速去那儿。”鲁肃听从了他的劝说。安葬祖母完毕返还曲阿,鲁肃就打算北往巢湖。正巧周瑜已把鲁肃的母亲接到吴郡,鲁肃便把打算投奔郑宝的事告诉周瑜。

当时孙策已去世,孙权尚在吴郡,周瑜对鲁肃说:“过去马援答复光武帝说过,‘当今时势,不仅君主可以选臣下,臣下也可以选择君主’。如今吴主亲信贤人智士,接纳奇才异能,况且我听说古代哲人的神秘论证,接承天命替代刘氏者,必定起于东南,推算历数观察形势,最终会造建起帝王基业,与天命相符合,也正在东南。现在正是有识有志之士归附英杰的时代。我正领悟到这个道理,你不必把刘子扬的话当作一回事。”鲁肃听从了他的劝说。鲁肃就这样被周瑜拉入了江东孙权集团。

【榻上对】

周瑜因此向孙权推荐鲁肃有辅佐济时之才,认为应当对这种人广为招致,以成就帝王的功业,而不可让他离去,所以孙权对于鲁肃一开始就颇为期望。

他立即接见了鲁肃,同其谈话后非常欣悦。各位宾客告退后,鲁肃也告辞出来,而孙权却单独把他挽留回来,两人合榻对饮。

于是孙权与鲁肃秘密商议,孙权直接说道:“当今汉室如大厦即倾,四方纷乱不已,我继承父兄创立的基业,企望建成齐桓、晋文那样的功业。既然您惠顾于我,请问有何良策助我成功?”

鲁肃回答说:“过去汉高祖耿耿忠心想尊崇义帝而最后无成,这是因为项羽加害义帝。如今曹操,犹如过去项羽,将军您怎么可能成为齐桓公、晋文公呢?以鲁肃私见,汉朝廷已不可复兴,曹操也不可一下子就能除掉。为将军考虑,只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变幻形势。天下局势如此,据有一方自然也不会招来嫌猜忌恨。为什么呢?因为北方正是多事之秋。您正好趁这种变局,剿除黄祖,进伐刘表,尽力占有长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后称帝建号以便进而夺取天下,这有同汉高祖建立大业啊!”

孙权听到这一番话后心里是非常高兴的,但不能表露出来,于是谦虚的说:“我现在尽一方之力,只是希望辅佐汉室而已,你所说的非我所能及。”

之后张昭因此责怪鲁肃不够谦虚,对他颇有诋毁,说鲁肃年少粗疏,不可重用。孙权不以张昭的话为然,反而更加看重鲁肃,赐给鲁肃母亲衣服、帷帐及日用杂物,使鲁肃家庭变得与原先一样富有。

历史上“榻上对”实际上是“江都对”的继承和延续。在“江都对”中孙策表明自己想做一个外番,而张纮认为孙策目标应该至少不低于齐桓、晋文的地位,到了“榻上对”时孙权表示自己企望建成齐桓、晋文那样的功业,而鲁肃直接表示孙权未来应该称帝建号以便进而夺取天下,目标和汉高祖平齐了。

“江都对”中张纮表示后期孙策应该平定荆扬二州,然后凭倚长江,扫除群雄,而鲁肃在“榻上对”中表明孙权应该尽力占有长江以南全部地方,然后在企图再进一步。其核心思想都是“先南后北”。

不同的是,“江都对”提出的时期


状态提示:第024章 鲁肃和“榻上对”--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