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汉末三国志>第008章 董卓讨伐战 中

【相持阶段】

曹操逃回酸枣之后,依然认为联军应该主动出击,而不是天天在这里喝酒聚会,寻欢作乐,这样不思进取下去,只会令天下人失望,也不会给联军带来胜利。他向众人提出建议,袁绍领河内兵到孟津,酸枣将领进驻成皋,占据敖仓,在轘辕、太谷建立营塞,控制险要,袁术则由南阳到丹、析,入武关偷袭关中,认为只要这样的话董卓便不能敌,关东联军定能胜利。

但张邈等人不接受他的意件,反而认为曹操已经是败军之将应该好好检讨了一下自己,这让曹操十分失望。于是曹操便带着部下们跑到扬州一带去募兵,集结了千余人,跑到河内投靠袁绍去了。

这个时候孙坚也最终和袁术会合了,他被袁术上表为破虏将军、领豫州刺史,部属袁术,准备北伐董卓。

有一次,孙坚在东门外设宴款待运粮官,结果恰逢胡轸的先遣骑兵突然袭来,但孙坚仍然泰然处之,命令部下不可轻动,反而徐徐入城,董卓军的将领们看到孙坚的部队非常整齐且据坚城以待,于是不敢进攻,最终退还。

后来,袁术派孙坚到梁东驻兵,董卓也派徐荣、李蒙四处出击,孙坚和徐荣在梁县发生遭遇战,结果徐荣大获全胜,孙坚被打得溃败而逃(注1)。那个时候孙坚喜欢戴红色头巾,但他为了顺利逃走,则让他的亲信将领祖茂戴上,自己则从小路逃走了。祖茂也不傻,他吸引了追兵之后,将红巾蒙在坟墓前的一根烧柱上,董卓军被此误导,祖茂就这样逃掉了。

此时河内郡的袁绍、王匡等人也有进军的意图。王匡派自己的从事韩浩率领兵驻守孟津,另外派“泰山兵”驻守河阳津,随时准备向董卓进攻。董卓知道以后,派出一部分兵马虚张声势的让王匡军认为他们会从平阴县渡河进攻,另外则派出精锐部队从小平津绕路到王匡军的后方发动突袭,王匡军遂不及防几乎全军覆没。

【另立?】

历史上韩馥虽然最终决定支持袁绍,但他思前想后,还是觉得袁绍会威胁自己,再加上那些酸枣联军将领实在是无所作为,于是他开始逐渐减少对于联军的补给。酸枣联军军粮耗尽之后,大军不得已解散,各人都率军回到自己的地盘,但大家仍然保持了相互之间的盟友关系,依然商定共同讨伐董卓。

联军解散之后,刘岱由于和原兖州刺史桥瑁不和(可能是因为刘岱取代桥瑁成为了兖州刺史,导致两人就此不和),便杀了桥瑁,这使得讨董联盟进一步破裂。袁绍虽然知道韩馥畏惧自己,并且处处为难自己,但他依然保持着与韩馥之间的关系,以大局为重,或许那时袁绍就知道像韩馥这种人并不可怕,而且他也早晚会为自己所用的。

董卓看到联军撤退之后,便派出了韩融、阴修、胡母班、吴循、王瑰想与袁绍、袁术等人议和(注2)。但此前,董卓已经将在洛阳、长安一带的袁氏一族屠灭,袁绍、袁术均与董卓有血海滔天之仇,两人都直接拒绝了董卓,袁绍让王匡杀死了胡母班、王瑰、吴循三人,袁术也杀了阴修,最后只有因韩融有德名以幸免。虽然袁绍并没有同意和董卓议和,但这个时候袁绍的心思已经不在讨伐董卓方面上了。

初平二年(191年),韩馥、袁绍以及关东诸将商议,认为献帝年龄幼小,被董卓所控制,又远在长安,关塞相隔,不知生死,幽州牧刘虞是宗室中最贤明的,准备拥立他为皇帝。

曹操却说到:“我们这些人所以起兵,而且远近之人无不响应的原因,正由于我们的行动是正义的。如今皇帝幼弱,虽为奸臣所控制,但没有昌邑王刘贺那样的可以导致亡国的过失,一旦你们改立别人,天下谁能接受!你们向北边迎立刘虞,我自尊奉西边的皇帝。”

韩馥、袁绍写信给袁术说:“皇帝不是灵帝的儿子,我们准备依周勃和灌婴废黜少主,迎立代王的先例,尊奉大司马刘虞为皇帝。”袁术也是给予拒绝。

不久后,韩馥与袁绍派遣前任乐浪郡太守张岐等带着他们的提议到幽州,向刘虞奉上皇帝的尊号。刘虞见到张岐等人,厉声呵斥他们说:“如今天下四分五裂,皇帝在外蒙难,我受到国家重恩,未能为国雪耻。你们各自据守州、郡,本应尽心尽力为王室效劳,却反而策划这种逆谋来沾污我吗!”他坚决拒绝。韩馥等人又请求刘虞主持尚书事务,代表皇帝封爵任官,刘虞仍不接受,打算逃入匈奴将自己隔绝起来,袁绍、韩馥这才作罢。

袁绍在拥立幽州牧刘虞失败后,又打起了冀州的主意,这个时候联军的盟主袁绍实际上已经退出了董卓讨伐战。

【艰难的盟主】

不管是读过《三国演义》也好,还是看过正史也罢,大家都不由不觉得袁绍这个盟主,实际上并没有发挥出多少作用,感觉他这个人能力也就这样。但公正的说一句,这还真的不能全怪袁绍本人。

因为在历史上,袁绍虽然是关东联军的盟主但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威风。

袁绍在逃出洛阳之后,尽管被董卓任命为渤海太守,但他受制于韩馥,而韩馥是怎样忌惮他的又是怎么也有过介绍了。其结果就是袁绍虽然当上了盟主,但他有名无实,所能控制的部队也就仅仅是在河内一带,就算是这点部队,也是王匡、张杨等人带来的,后面还有曹操带了千余人,他自己直属的部队少之又少。像酸枣一带的部队


状态提示:第008章 董卓讨伐战 中--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