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汉末三国志>第034章 自作孽 下

【战否?】

曹操拒绝了袁绍的迁都提议之后,袁绍麾下的谋士田丰为此感到忧心忡忡,并且认为这将会成为袁绍的心头大患。

建安三年(198)春天,田丰就直接对袁绍说到:“我们迁都的计策,既然不被采纳,那最好早点儿谋取许县,接来天子,然后假托天子的诏令,向全国发号施令,这才是最好的办法。不这样做,我们则最终将受制于他人,那时即使后悔也不起作用了。”

那时曹操已经出兵第二次讨伐张绣,许昌正是空虚之际。而田丰的话被曹操知道后,曹操立刻放弃了当前的战果,不顾张绣和刘表大军的围追阻拦强行回到了许昌,生怕出一点意外。但袁绍却最终没有听从田丰的建议。

袁绍在这关键时刻犹豫了,因为袁绍这时还没准备好和曹操决战。

曹操在得到天子获得大义之后,一度小人得意,开始不把袁绍放在眼里,先是下诏书批评袁绍,又让自己做大将军,而让袁绍做太尉,低自己一等,但在把袁绍真正惹怒之后,曹操又发现了自己还不能把袁绍得罪死,于是又赶紧和袁绍修复关系,让出了大将军的位置,并且还让袁绍监管幽州、冀州、并州和青州四个州。

曹操的这些措施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袁绍这次的确接受了朝廷的任命,他和曹操之间的关系表面上也因此开始缓和。

在这种情况下,袁绍并不想为了夺取献帝而和曹操彻底的闹翻,当时的确是出兵夺取天子的一个好机会,但就算在那种情况下也并不能保证袁绍就一定能成功,但只要袁绍出兵了,和曹操之间的关系百分百就没戏了。

而且袁绍如果出兵了没成功,更会在道义上陷入巨大的劣势,被认为是乱臣贼子,还可能会失去朝廷的一切支持,袁绍大将军、冀州牧的职位都可能会被朝廷剥夺,对于袁绍集团以后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尤其实在北方还没一统的情况下。

当时袁绍虽然已经压制了公孙瓒和张燕,但他后方的威胁依然没有解除,北方四州并没有完全平定,尤其当时公孙瓒还拒绝了与袁绍缓和关系,袁绍的后方并不是稳固如山。袁绍还需要大将军的称号,也需要监管四州的名义,所以袁绍在这时避免和曹操的冲突不是没有理由的。

而田丰错了吗?也没错!

来看看那个时候曹操面临什么情况,袁术称帝了,吕布还活着,而曹操自己则深陷和张绣、刘表的战争之中,虽然张燕和公孙瓒没有被消灭,但至少已经得到了压制,也就是说袁绍的情况要比曹操好很多,袁绍是不想和曹操为敌,但当时曹操则是不敢再和袁绍结仇。

否则曹操又不傻,会白白的把大将军让给袁绍,还搭上北方四个州?

在这种情况下,两个选择可能都是对的,也可能都是错的,但历史上只会有一种结果。

【内乱的起因】

历史上袁绍集团内部是远不如曹操集团内部团结的,其原因归根到底也是袁绍自己的锅。

袁绍历史上有好几个儿子,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三位,分别是长子袁谭、次子袁熙、三子袁尚,袁谭字显思(也有说字显恩或者显忠),袁熙字显奕(一说作显雍),袁尚字显甫。其中袁谭年长而且聪慧,袁尚年少但漂亮。

当时袁绍的妻子是刘夫人,是袁尚的生母(袁谭、袁熙的母亲可能是别人),非常喜欢袁尚,多次在袁绍的面前称赞他,而袁绍也惊异于袁尚的容貌,毕竟袁绍自己也是一个大帅哥,所以他也就有了让袁尚继承自己大业的心思。

当时据《后汉书》记载袁绍准备把袁谭过继给自己的兄弟,应该就是已经被董卓所杀的袁基。而后来从郭图等人的话中可以得知是审配建议袁绍这么干的。

但毫无疑问的袁绍把袁谭派去了青州,让他远离了冀州,无法再和袁尚相争。而当时青州是个什么情况呢?袁绍军控制下的就只有平原一地,还直面公孙瓒大军的兵锋。

沮授看到袁绍准备这么干,就劝说他到:“历来人们说一万个人追逐兔子,但只要有一个人得到了兔子,其他想得到的人全部作罢,这是因为名分已经确定了的缘故。再说,年龄相仿就看谁有才德,德行相仿就看卜筮结果,这是古代的制度。希望您大则考虑前代人之所以成败的告诫,小则考虑追逐兔子而名分确定的道理。”

沮授既没有站到袁谭一边,也没有站到袁尚一边,但明确希望袁绍早点确定继承人,以避免内耗。

结果袁绍怎么说,他回答到:“我还想让孩子们各自治理一个州,以便看出他们的才能,再选择出继承人呢。”

沮授做了最后的努力,告诫袁绍到:“将军如果不能改变这个决定,祸乱就要从这件事上发生了。”

可惜袁绍完全听不下去,还是把袁谭派了出去,最终袁谭担任青州刺史,袁熙担任幽州刺史,袁绍的侄子高干担任并州刺史,而袁尚则留在袁绍的身边,每个人都自成一派,拥有各自的势力,袁绍集团也因为继承人的问题开始从内部分裂。

沮授作为袁绍的主要谋士,为袁绍监管全军的二号人物,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大局观好,也善于变通,他在提出“冀州对”后并不是不知变通的死板执行,而是因时而变,结合实际采取行动。

尤其在看待天子的问题上,沮授更是权威性的人物。在三国时代里就是沮授第一个提出“挟天子而令诸侯”这种思想的


状态提示:第034章 自作孽 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