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青春校园>民间春秋>第十七回 老乡送书信喜煞人
不明白事儿。”

张老乡也不客气,接过来毛笔说:“好哇,那就由俺来代笔了。大家伙儿把想说的话都说出来,俺看怎么写最合适。等写完了以后,俺读给大家伙儿听。如果写得不合适,咱们再修改,直到大家伙儿全都满意了,咱才算写好!”

如此,在全家人七嘴八舌的热闹气氛中,张老乡终于把家书写好了。读了两遍,大家都说写得比他们想说的还好,还完善。于是,张老乡从褡裢的夹层里取出来一个早已准备好的牛皮纸信封,将这满载全家人殷切希望和谆谆叮嘱的千言万语装了进去。然后,他一边小心地把书信放回到褡裢的夹层里,一边感慨万千地说:“‘家书抵万金’啊,俺可得保存好嘞!”

此时,日头已经走到中天了。郭氏的弟弟说:“娃儿他娘已经告诉对面的饭铺了,咱们到那里吃饭去。定了大肉面、羊肉焖饼子和各种时令小炒菜。大家伙儿光顾了高兴,张大哥一定饿坏了!”

午饭后,大家伙儿返回郭氏娘家屋里继续说话。很快,董家成和憨子两家人也都过来了,屋子里坐不了这么多人,大家伙儿就干脆坐在院子里聊上了。

张老乡兴致勃勃地说:“耿兄弟是个做生意的好手,三个娃娃也很聪明能干,并且都很能吃苦,他父子们现在干得蛮好呢。照俺看啊,就这个干法,不出三年就做大了。这到时候哇,那肯定是需要增加人手的哩。”

他环顾四周,对董家成和耿憨说:“这几个大一些的娃儿都可以出去和他们爷儿四个一起干,说不定还能展成一个大商行呢!”

但郭氏却摇摇头说:“俺知道,他不会一直在外面展的。他太离不开这个生他养他的‘三六九镇’了。在家的时候,他就老是念叨着,要是有朝一日家了,先做的就是在镇上建一个小学堂!他说了,镇上的娃娃们太需要读书了。还说,如果可能,再盖一座像模像样的戏台,咱三六九镇上不能没有戏台。大家伙儿除了做活计,还应该有一个了解古今大事的场子。老话不是说了嘛,唱戏哩,劝世哩,这话是很有道理的。唉,他的这些个话呀,俺听得多了,倒能给背下来了。”

张老乡由衷地说:“这位耿兄弟,真是让人敬佩!”

郭老爷子说:“娃娃们是需要读书认字的。大侄子你不知道,俺女婿可是俺们这镇子上的文化人儿呢,三个大点儿的外甥也跟他爹学了不少,尤其是俺的大外甥和大外甥女,写写算算的已经没有一点儿问题了,这可是很让俺开心的事儿呢!”

郭氏的弟弟说:“是啊爹,不像咱爷儿俩,刚不是个睁眼瞎,认的那两字儿,只勉强处理得了咱饼铺的日常账目。”

于是,几家的大人们都说:“说得是,娃娃们读书认字是个大事情!”

大壮终于找着机会插话了,有些不好意思地轻轻说:“俺和秀儿也跟耿正和耿英认了一些字呢,只是还远远不够用啊。等以后有机会了,可一定要好好儿学了。没有文化知识还真是不行,连封书信也写不了,干着急呢!”

刘氏和裴氏相视一看,会心地笑了。裴氏说:“傻小子,一定会有机会让你好好儿学的!”

她说这话的时候,刘氏和郭氏一起瞥了一眼秀儿。秀儿那两个漂亮的白净脸蛋儿立马就变成了两个大红苹果。

这一切都没有逃过张老乡的锐眼,他开心地笑了,爽朗地说:“俺可知道俺这位耿兄弟为什么那么热爱他的‘三六九镇’了。这里确实是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呢。看来,他们父子还真值得为这个好地方做一些事情啊!”

郭氏的弟媳已经帮着婆婆重新烧好了一大锅绿豆汤,用好多个碗盛了凉着。大家伙儿又继续与张老乡聊天,七嘴八舌地问了一些耿家父子们在汉口镇上的情况。

裴氏附在郭氏的耳边说:“何不请这位张兄弟也帮咱修封书信给他耿伯他们带去呢?”

郭氏悄悄地告诉她:“吃午饭之前已经写好了。告诉娃儿们他爹,咱这儿今年的年景儿不错,咱们大家伙儿一切都很好,叫他和娃儿们不用惦记,安心做他们的生意就好了。”

裴氏说:“这就好了!”

刘氏已经听到了她俩说的话,也说:“咱们在家里,一切都好说,主要是他们,出门在外的,叫人不放心。现在好了,阿弥陀佛,大人和娃娃们都好,生意也好!”

大壮给张老乡端来一碗凉好的绿豆汤,小声儿问:“张大伯,汉口镇那一带可还算太平?”

张老乡接过绿豆汤来,非常善解人意地看了一眼大壮那憨憨的可爱模样,哈哈大笑道:“太平盛世,当然是太平盛世啦!那地方富庶得很,乡俗民风也很好,‘盛世少贼人,盛世无赖人’嘛。耿兄弟说了,他和耿英在店里做销售,耿正和弟弟赶车进货。耿英眼活手勤,能说会道,很是个做生意的好手呢!”

大家伙儿也跟着笑了。董家成说:“张大哥你不知道,耿英可是一个难得的好女娃儿啦!怎么说的呢?是,是……”

耿憨见他拍着自己的脑袋说上来下文的着急样子,赶快说:“是文武全才!”

董家成赶快接话说:“对对对,是文武全才!”

刘氏笑着说:“看他拙嘴笨舌的样子,想夸一夸吧,还不会!”

大壮不好意思地躲到屋子里去了。

秀儿也小声儿问张老乡:“张伯伯,你说耿正学会赶车了,还能带小直子进货?”

张老


状态提示:第十七回 老乡送书信喜煞人--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