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张量山准备做饭时,吕素回来了,低着头一副灰心丧气的样子,手里提着一只竹篮子。篮子的缝隙还往下低着水滴。
张量山笑着问:“素素,怎么了?鱼不新鲜吗?”
吕素撅着小嘴看了他一眼把手里的篮子递给张量山,叹了口气说道:“不是,白鱼真的很好,可她们……她们说我没在女村住满一年,不够资格分鱼。只给了我这些……人家本来还想请小川吃鲜鱼的……”吕素说着眼圈都红了,看样子眼泪就要流出来了。
张量山连忙打开篮子的盖子,里面居然是上十只只张牙舞爪的大螃蟹!见到有人打开篮子一个个争先恐后的竖起大钳子,吐着白色的泡沫往上爬。可是七手八脚的相互撕扯一只也都没爬上来。
原来小青好心叫回吕素来分鱼,这时大伙都分的差不多了,只剩几条最为肥美的白鱼被分鱼的村姑留下了。不料那分鱼的村姑知道村正一贯不喜欢吕素,她想巴结村正便故意刁难吕素,说她没住满时间,愣是一条白鱼也没给她,而将那几条最肥美的白鱼留给了公主,却将水车中的没人要的螃蟹分给了吕素。原来古人长途运活鱼为了防止死鱼腐烂往往会在水车中放一些食腐的虾蟹,以保证水质的新鲜。但这些虾蟹却是古人不吃的东西,却分给吕素便是欺负人了。
“螃蟹!”张量山笑得合不拢嘴了。
吕素歪着头叹道:“是介虫……”
“多好的人呀!看这蟹肥的……”张量山没理她自顾自的看着这些个足有现代一斤重(接近秦代两斤)一个的‘大家伙’他的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吕素不解的看着张量山“可这是介虫呀!”
“什么介虫?这叫螃蟹!我认识的很呀!”
庞虎走过来探头看了看篮中的螃蟹奇道:“贤弟啊,这介虫是用来吃掉鱼车中的污物的。怎么能吃?”
张量山忙道:“能吃!能吃!而且好吃得很呢!”
秦国人不吃蟹,可张量山吃!要知道这种大河蟹在现代是多难得啊!张量山看着螃蟹垂涎欲滴。须臾,他回过神来抬头才看见身边两个呆呆看着他的人。他连忙咳嗽一声正色道:“嗯!素素你想请小川吃鱼对吧。”
吕素被张量山刚才那副馋像吓着了,半天才点点头:“可是,我没有拿到鱼……”
张量山挥挥手:“你去叫他吧,就说晚上请他吃蟹!”
吕素连忙说:“可是,怎么能请人吃介……这蟹呀!”
庞虎也说:“小山呀,这个介虫好吃吗?”
张量山才明白‘原来我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呀!’他笑着说:“放心,你去叫他就是,我保证他一定会来的。”
原来秦人是不怎么吃蟹的。《礼记·月令》上说,孟秋时节,阳气弱,阴气盛,此时“介虫”就会出来毁坏水稻。“介虫”据东汉郑玄的注释其实就是螃蟹。《礼记》是记载岁时大事的文献,作者在书中正儿八经地提到介虫一事,可见这事发生的概率不会太低。据文献记载,在早期中国,爆发最大规模的一次蟹灾是在春秋,地点是吴国。《国语》曾记载了一次越王勾践与宰相范蠡的对话,其中提到,今吴国稻蟹不遗种。也就是说,吴国当时正发生非常严重的蟹灾,整个吴国粮食作物因之减产,甚至到了连明年春播的种子都留不足的地步。闹蟹灾的那些年,人们也不是没有吃蟹的习惯,我国早期文献《周礼》和《汲冢周书》中就有有关吃蟹的记载。《周礼·天官·庖人》说:“疱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凡其死生鲜薨之物以共王之膳,与其荐羞之物及后、世子之膳羞。”话中的“荐羞之物”根据上文提到过的郑玄的解释其实就是全国各地的土特产,譬如两湖地区的鱼,青州等地的蟹。《汲冢周书》则说,周成王时,海阳有蟹入贡。考青州、海阳在今渤海湾一带,那么照此推来,此蟹必是海蟹无疑。当年沿渤海湾各地赶趟儿地一拨拨地往朝歌送这劳什子,估摸着是当时令海鲜进贡的,这跟我们在前面提到的在吴越湖区引发蟹灾的那类蟹是两码事。也就是说,早期中国人吃的多半是海蟹,吃河、湖等淡水蟹还是稍后的事。
好说歹说吕素才将信将疑的走了,庞虎又凑了过来,伸长脖子看着螃蟹问:“小山你会弄不?要不我去弄条白鱼来,我去找那些秦商一定会有的。”
张量山笑道:“不必了,你去准备些姜蒜和醋酒就好了!”说完便挽起袖子去打水洗蟹了。庞虎本是军旅中人又和张量山呆惯了,也没什么架子,见张量山说的肯定,料想张量山不会骗他,便打起下手准备配料去了。
不一会张量山便洗好了螃蟹,他也不怕蟹螯,用麦草将洗好的蟹一只只的捆好放在一边,生了火准备好了蒸缶。只等吕素和易小川过来就开蒸了。
再说吕素去请易小川却不太顺利,当吕素在易小川院子门口告诉他吃蟹的事时,易小川果然如张量山所说喜出望外。
“蟹?螃蟹吗?太好了!我马上就来!”说完便回屋换衣去了。易小川也是一副馋涎欲滴的样子,到让吕素有些心动了,看样子小山哥哥没有骗她,这种叫螃蟹的介虫一定很好吃。自己在家曾听说有人在灾年吃过蝗虫之类的虫子,想着就恶心。难道这螃蟹真的很好吃吗?
不料等易小川换完衣服出来,却变了一个嘴脸。他面露难色的说:“对不起啊,素素我忘了,其实今晚我约了金威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