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帅军一路追杀叛军,有的来不及逃走或者没有打算逃走的人也遭到了李良军的冲击,骑兵过处,所剩无几,基本上都是尸横遍野,血肉成河了。
而且,原本浑浊的沙河变成了一条血河。
为了不拖延速度,李良甚至下令,杀死了全部伤兵,将他们弃尸岸旁,然后轻兵急进,渡过沙河,向赵军撤退的方向追去。
对于李良而言,赵军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即使他们拥立了赵歇为王,他们的军队也是一盘散沙,即使自己的军队已经剩下一万余人,也可以轻易击垮赵军。
只是,在进攻信都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吃力而已。
此时天色已经渐渐昏暗下来,李良一路急行军,沿途根本看不到叛逃的军士,有斥候归报,叛逃军士已经逃往信都城了,李良得报后并没有再下令急进,而是在距离赵军军营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等待天明再一决雌雄。
赵凯为了能打赢李良,他选择了蒯彻口中所说的土丘地带作为最后战场,但此时赵凯扎营的地方并不是土丘,这里距离土丘大概还有二十多里的路程。
但是这里背靠山林,一旦李良想要夜袭大营,赵军若是不敌,可以从树林后撤,毕竟树林之地并不适应骑兵的突进,可以轻易甩掉李良军的追击。
不过,赵凯自认为李良不会有这个机会。
在赵营附近,赵凯已经放出去三波游哨和斥候了,如果李良敢袭营,赵凯将会集结部队,与他誓死一战。
而且,赵凯选择这里筑营还有另一个意思,明日一战,赵凯必须把李良引到土丘之地,若是直接在土丘之地扎营,会提前引起李良的注意,到时候计策不成反被袭,得不偿失。
此时夜已深,除了巡逻士兵的脚步声外,还有时而响起的狼啸声。
火把燃烧也会发出“啪啦啪啦”的声音,在中军大帐里,赵凯并没有入睡,虽然自己连着两次重挫李良军,甚至策反了李良军的先锋部队,可李良的实力仍不可小觑。
他的军队十分精锐,又是久经沙场的老兵,如果一个大意或者疏忽,很可能被李良翻盘。
但是不久前斥候归报,李良杀光了所有的伤兵,甚至徘徊在河道里的先锋部队也被李良军斩尽杀绝,这样残忍的手段,使李良失去了军心,也让赵凯意识到,机会又一次来临了。
懂得把握机会的人,才能成功,赵凯让武商带领三百余人悄悄靠近了李良的军营,他们用白布写好的劝降书被绑在箭镞上,在李良军斥候刚刚离开之后,武商率先向营****去了五支羽箭,而后,那三百多名弓箭手也各自射箭,羽箭如雨点般落入李良的军营,却没有伤到一个人。
敌军很快发现了这些羽箭,有骑兵奔出大营,来到了武商等人之前所在的位置,但是这里已经人去楼空了。
武商他们跑了,但是射去的羽箭却被李良军的将士们看到了,他们翻看里面的内容,有认识字的人拿着劝降书,大声的念着,其中意思,大致是说李良无道,残忍杀害伤兵等等,劝说众人尽早叛离李良。
这个事情很快传到了李良的耳中,他下令军中收缴赵军射进来的所有劝降书,有私藏者,杀无赦。
虽然在李良的威势下,大部分劝降书都被收走了,但是有一些胆大的人还是把劝降书留在了身上,有的人被搜出来,当场斩首,有的人躲过一劫,之后的半个夜晚里,李良军士兵口口相传,赵军的劝降书基本上人人知晓。
虽然没有兴起多大风浪,但是,李良的军心无形中再一次被动摇了。
清晨,太阳才刚刚升起,两座军营里同时敲响了战鼓,鼓声震耳欲聋,回荡在旷野之中。
有斥候骑兵往来奔驰,在两座军营之间巡逻,也有士兵徒步在军营前方走动,清理最后的战场。
这时的双方将领,已经整盔贯甲,将士们在五更天已经饱餐一顿,准备迎接最后一战。
双方的实力相差并不大,可赵凯由于夜里支走了两支部队,他此时的军力仅仅有六千余人。
可这六千人,已经是赵凯最精锐的部队了,能以六千敌一万,何等的气魄,虽然赵军中弥漫着一丝恐惧的气息,但是大多数赵军士兵却已做好了视死如归的准备。
马革裹尸,将士百战死,如果真的逃不出死神的呼唤,这一天迟早会来的。
当第二轮战鼓敲响之时,双方的营门同时开启了,赵军的军营略显简陋,但是当营门开启之时,最先出场的是战车,战车卷夹着尘土驰出大营,之后,强大的步兵阵营紧随战车奔出,六千兵马,六个方阵,横亘在旷野上,气势并不输给李良军。
而李良军也是在骑兵与战车奔出大营后,步兵紧随而出,李良的军队并不是按千人分布的,他们整体呈一字型,犹如一个巨大的方阵一样,在中军纛旗下,几名士兵闪身让出一条过道之后,李良驭马来到了军阵前。
在李良对面,赵凯站立在战车上,他也在凝望着李良,在沙河几次过招之后,两军的主将终于见面了。
对于赵凯而言,李良这个名字经常会在历史书上见到,只闻其名,今天终于见到真人了,而李良,却很是诧异,这么一个年轻轻的少年,就是这一万多赵军的主将吗?
李良向身后的亲兵一挥手,一名亲兵驭马来到李良身边,李良低声吩咐了几句,亲兵驭马向战场中央奔去。
李良的亲兵来到距离赵凯有两百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