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青春校园>梦想涟漪>品《指动青浦——微博读书感言》
寓意的一堂《正心修身超越自我》的课,再读余惕君教授的《大道之间》,犹如又做了一次心灵氧吧,言语幽默又很有寓意,精彩生动的内容,明白如何完善自己走向成功,学到了很多。--娴漪

19、毛主席带领人民取得了革命胜利,建立了一个新中国;邓老打开国门、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走向富裕文明的中国。美国人库恩在《江总书记传》中直言不讳地认为:江总书记同样是一个改变了中国的人。尽管存在着贫富差距、贪污腐败等诸多问题,但丝毫改变不了中国更加稳定、自信和繁荣的变化和事实!

20、读书是不仅让人丰富学识增长知识,还能让人的心得到平静,让人在面对处理问题上更加冷静。我喜欢陶醉在散文的字里行间,那时心如漂浮在空中的云。我喜欢穿越在历史的光影之中,历史让我明鉴。偶尔我也会沉醉于书本里的爱情,心顿时回到青涩的年代。

21、人生没有一帆风顺,《亲爱的苦难》所带来的震撼,激励着上进者不断拼搏。苦难这所真正的大学,塑造着另类的人生。

22、《写作这点事》是一本好看的写作教科书。作者是恐怖斯蒂芬金。通过写他的成长、家庭和事业。用朴实的生活记录让我们看到了他对写作的不懈追求。还分享了英文写作技巧。不过作者告诉我们技巧和天赋必须建立在笔耕不辍的基础上。

23、作为一个拥有过五千年文明的国度,洗尽屈辱、重新崛起是中国人的共同心声。改革开放中我们奋起,却让外人产生困惑、迷茫甚至恐惧。崛起中的中国究竟何去何从?张维为的《中国震撼》用当今中国模式下的八大特点和八大理念让人们理性地去理解崛起的文化内涵,更提出了“文明崛起”的美好愿景!

24、偶然看到本土作家单金龙的散文集《梦中江南》,勾起内心无尽情怀:石板老街、茶楼书场、摇撸小舟、石拱小桥,江南水乡时常萦绕在我梦里;唱田歌、喝阿婆茶、打莲湘、听苏州评弹、看沪锡越剧,淀山湖畔乡音难忘、乡情如歌;挑马兰头、拔芦花、做青团子,麦笛声脆、牧童晚唱,乡村野趣情难忘!

25、朴读,从你我做起,从此生活不再庸俗。

26、家有好书,如得挚友;家有群书,快乐常伴左右!

27、阅读《真气运行法》一书,学习并实践是一种缘分,一种福气.一百十七天了,通过简单易学的真气功调息凝神,培养真气,挖掘身体内部的固有潜能,很神奇的打通了任脉,排除体内浊气、废气,现进入第四步,真气沿督脉上行自我治疗,修复着腰部旧伤。当今防病治病、健健康康、延年益寿首选真气法!--娴漪

28、一直很喜欢杨澜,她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知性美让我深深折服。她说“生命有无数的可能性,你的梦想还在沉睡,为什么不把它唤醒”。在过了30岁之后,有种危机一直在心里发酵,对于即将的人生充满不安与恐惧。但近日读完她的《一问一世界》,我懂了,带着梦想前行,人生就一定没错。。

29、假日外出旅游,漫漫旅途中重温《鲁滨逊漂流记》,再次被坚强、勇敢、聪明的鲁滨逊所打动。勇敢可以折服任何困难,聪明可以创造不可能的奇迹。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看到风雨后的美丽彩虹。

30、人的一生不停的在培养各种习惯,但是我想阅读会是这其中最好的那个。

31、一盏酥油灯,感动数亿人。《酥油》是酷爱旅行的安徽女子江觉迟用生命书写的一首传递着善,情节生动细腻,梅朵与月光的爱情美丽、纯净而缠绵,梅朵和月光在茫茫草原上一个个寻找到那些孩子的每一个故事都感人至深。书中质朴、真实、真诚、真挚的情感深深的感动着我。--娴漪

32、读书能培养我的精神,使我不断强大,充实自己,作为高中生的我们,更要广泛地阅读,获取知识。书中的点点滴滴的细节都吸引着我的目光,我们要读好书,好读书。

33、注意风浪…她用风暴的故事告诉我们:注意身边的幸福瞬间;她用魔床的故事告诉我们:既然我们不能完美地适应灾难,就好好地活过每一天;她用和儿子环球旅行的故事告诉我们:幸福就在眼前,我们需要的就是勇敢地去追逐……毕淑敏阿姨的《幸福的七种颜色》诠释了幸福的种种。七彩幸福色,抹亮人生路!

34、“读书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它可以让人忘记烦恼,帮你解决问题,只要你愿意,我想它都会帮到你的~~”

35、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一种阅读生活,有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养成了独特的阅读习惯。一个人要养成一种良好阅读习惯,一要培养爱读书的兴趣爱好,二要坚持阅读,三要在阅读中学会思考和反思,四要养成一种系统性的阅读习惯,这也许就是我在《湖畔》上读了叶辛“我的阅读生活”的最大收获。

36、缤纷“悦”读,字字珠玑,行行金玉,本本真情。知识改变命运,阅读滋养心灵,“悦”读结交挚友,让我们在读书中参加到“悦”读的行列,团聚在“清阅朴读”论坛。

37、小时候,每个人都是本未曾付印的书,掌握在家长手上,期待家长有心,成为好书。长大后,每个人精装也好,平装也罢,交付了成书,总是有些许思想在内的。后来啊,每个人历经生活磨难,终将入土。可纵使斯人已逝,书籍


状态提示:品《指动青浦——微博读书感言》--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