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仙侠修真>太湖英雄传>第二百二十一回 范蠡西施

范蠡,字少伯,又称范伯,春秋末楚国宛三户人。出身贫寒,微时“佯狂,倜傥,负俗。”一生倡“道”,“气”,主“恒”,“常”,重“持盈”,“定倾”,“节事”,认为世界上一切事情都在变化,时世必有盛衰,顺其自然,待机而动,才能取胜。

文种任宛令时,与之交。后同至越国出仕,惧为著名大夫。

范蠡既出仕,尽心辅助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富国强兵。终有一日,帮助越国强国灭吴,之后,范蠡功成身退,乘舟泛海,离越适齐,化名“鸱夷子皮”,经商治产,获利千万,受任齐相。后弃官散财,间行至陶,逐什一之利,复赀累千万,自号陶朱公。

范蠡年轻时师从奇人文子计然。

计然者,蔡丘濮上人,姓辛氏字文,名研。其先晋国止公子也。计然其人,博学无所不通,尤善计算,尝南游于越,范蠡师事之,所学甚广,有阴阳之道,治国之道,经商之道,理财之道,范蠡从修算计,皆有所通,后来出仕越国,尽展生平所长,终于功成名就,衣锦还乡,为后人所推崇,更被后人誉为三谋圣手,其中缘由,自然有其师计然教导有方之故。所谓:“名师出高徒”、“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果然名不虚传,确实不假。

后来,范蠡老死于陶,一生三次迁徙,皆有英名,名播天下,垂于后世。后人曾经茶余饭后,闲谈文种范蠡时,评论称:“文种善图始,范蠡能虑终。”由此可见,范蠡之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比之文种。要略高一筹了。

而范蠡与西施之间恩怨纠葛,情仇爱恨,当从范蠡尽心辅助越王勾践,立志二十年。最终,终于成功强国灭吴之事说起。

当年,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使越国民富兵精,兵强马壮。

三十八年,夫差手持吴王夫差矛,率吴军主力进至黄池,与晋及中原诸侯会盟,“欲霸中国”。此时吴之霸业达于顶点。

越王勾践趁吴王夫差率吴国精兵于黄池称霸未归之机,遂亲率三千越军精锐士兵趁虚奇袭,杀入吴国,擒吴世子友,夫差返国后被迫求和。

勾践听从文种范蠡之言。情知灭吴时机未到,遂同意双方和解,乃议和之。

一年,越国向吴国进贡蒸熟的种子。吴王夫差不查,听信大臣伯嚭之言,直道种子颗粒饱满,实是优良种子,竟信以为真,命国中百姓播种,从而致使第二年吴国大饥。大大削弱了吴国储备的军粮,国力大减。

越王勾践见时机成熟,趁吴国闹饥荒之机,杀入吴国。

吴王夫差求和不成。兵临城下,见大势已去,万不得已,自杀殉国,自此,越国灭了吴国。

随后。勾践北上,迁都琅琊,与齐国,晋国等诸侯会盟,经周元王正式承认为霸王,称霸中原。越王勾践即为春秋霸主之中最后一位霸主。

此乃春秋末期吴越战争之事,史料都有记载,其中越能灭吴,功劳之一,自有范蠡西施之能。而范蠡西施后来命运转变,多有波折,自也从此事开始。

当时,越国既灭了吴国,越军攻入吴国都城姑苏,为了平息民愤,大军暂驻城外,不入城内。此时,范蠡一人轻装简行,得入城内,于馆娃宫中接回西施。

早年,西施乃范蠡亲自于民间访来,二人初见,便已一见钟情,后来,经过交谈,商议了国家大事,二人相处了数十日,时日久了,竟然日久生情,互生爱慕,心头均是燃起了相爱之情。只是国家大事在前,范蠡一心为国效力,只以国家大事为重,儿女私情为轻,因而,狠一狠心,终是不去表白,为了国家大事,向越王进献美人计,忍痛割爱,亲送西施与郑旦入吴。西施乃忠烈女子,身入吴国,情知已入虎狼之口,有来无回了,便依范蠡之计,久以施行,只盼有朝一日,大业终成,范蠡能来迎接自己,让自己得能回国,孝敬父母。

这时,越国灭吴大业已成,大局已定,越国坐拥两国领土,势力得能称霸一方了。范蠡西施会着,忆惜往日之情,二人心中实是好生难过,泪水不禁涔涔而下。西施不愿见旁人,只愿与范蠡一人在一起,二人情之所至,情投意合,遂私自出了馆娃宫,驾扁舟,泛东海,浪迹天涯,隐于江湖。

越王勾践素闻西施美貌,一直以来,只未谋面,心中贪恋美色,想见其人,随后也便入吴馆娃宫内,想与一见。入得其内,未见其人,询问士兵,得闻二人已然私奔出逃了,心中顿时火起,勃然大怒,青筋直爆,暴跳如雷,急命士兵传令下去,严把各地城池交通要道,只不让二人趁隙逃出国去,又派士兵沿途追捕,直要将范蠡西施二人生擒活捉回来。

范蠡西施二人一路驾船行去,路上屡遭官兵追堵。范蠡情知越王勾践为人性情,做起事来,持之以恒,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若是不然,他又怎能“卧薪尝胆”,隐忍二十年,最终壮大越国势力,强行灭掉吴国的呢?因而,此番见他派兵追捕自己二人,深知他意坚决,非要捕获自己二人回去不可,若是不然,纵然自己二人得能顺利逃出国境,逃到天涯海角,他也要派兵或者派出众多刺客追了过去,只不放过自己二人。而心中思虑所及,情知想要悄悄潜出国境,已是万难,本想回去见过越王勾践,又想到若是被他拿住,回去见他,多半会有异变之事发生,因而,思之所致,遂拒捕之,手持


状态提示:第二百二十一回 范蠡西施--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