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红色传奇>第十章 修路与交涉

1897年4月17日,俄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在目前公共租界以东靠近提篮桥的一处花园,这里从现在的法理上来说属于清政府上海县的土地,也就是俗称的“华界”地段。当初虞洽卿购买这里的乱石滩恐怕也是做了租界扩张的打算。

维特前世的时候本科在上海复旦大学历史系读书,那时有一名上海本地的好友便居住在平凉路一带,当时经常到那位好友家中去玩,因此维特对于这一块还是很有印象的。现在所占的地维特记忆中就是靠近厚德里一带。

这座建筑外观采用中国传统式房屋造型,共三幢独立楼房,呈品字形布局,其中最大的一幢楼高三层,加上阁楼和地下室共五层,位于院落的正中央,这幢主体建筑也是领事馆的主要办公场所。地下室采用地上地下各一半的方式修建,有玻璃窗户可以透入阳光,主要是厨房和储物间;第一层主要功能是宴会厅,用于领事馆举办一些小规模的宴会使用;第二层则是领事馆参议的办公场所和三间客房,参议用房都是套间,分为会客厅、办公室和卧室,面积在280平米,而三间客房,每间房面积在60平米左右,均配有电话、自来水、电灯和卫生间,主要供一些来访贵宾居住使用;第三层是维特的专用楼层,共三间房,分别是卧室、办公室和会客室,楼上的阁楼同维特的卧室相连,构成了一个loft的格调。

除了主题三层楼房外其他两幢均是两层,没有地下室,也没有阁楼。进门左手的这幢房子主要用于领事馆的日常办公,一楼分别是领事馆档案室、对外联络部、后勤部、警卫部;二楼则是情报局上海分部、行动队、机要室和电报室,这幢楼的顶上则架设着用于发报的天线。右手边的两层楼房则是领事馆所有工作人员的宿舍。

虽然领事馆舍的外观采用中国元素,但是房间内的陈设却大部分为西洋风,除了维特的卧室,维特将自己的卧室布置的颇具中国风,并且其中的一些家具也是在上海本地定制的红木家具,纯手工打造,就这些家具的费用都是不菲。

领事馆除了三幢建筑外,领事馆的前园专门修建改造了一个喷泉,并且用灯光装饰,而后院则是纯西洋的庭院,罗马式的圆顶凉亭位于一众花丛之中,而在凉亭的北段则是专门引入的河水修建的池塘。整个改造工程耗时一个多月,花费50万银元,不过维特心中的想法则是这处院落之后如果出售至少200万银元,如此可谓是赚的暴利。

俄国领事馆的改建工程在进行的同时,维特、哈同和虞洽卿三人也开始了对领事馆附近道路的修建和改造,自公共租界杨树浦路东段连接继续向东修筑,维特将这条道路命名为“圣尼古拉路”,也是为了让那位自大的沙皇陛下高兴一下;而在北边领事馆正门新修一条道路维特将其命名为“瓦西里路”,这里则是为了让自己可以留名青史,不得不说维特的自恋也是蛮严重的。

除了这两条路之外,同时开工的还有连接圣尼古拉路和瓦西里路,南北走向的敖德萨路,而这条敖德萨路也就是维特记忆中前世所在的大连路。除了这三条已经开工建设的道路外,维特的规划中还有南北走向的第比利斯路、路、华沙路、维尔诺路和基辅路;东西走向的谢尔盖路、鲍里斯路共八条道路,这些工程总工期将耗时三年时间,而与此同时维特也决定对公共租界黄浦路俄罗斯领事馆的设计和建造进行招标。

“弗拉季斯拉夫,目前的情况怎么样了?有多少家洋行前来投标应征?”维特走进弗拉季斯拉夫的办公室问道。

弗拉季斯拉夫连忙回道:“设计方面现在总共有怡和、宝顺、祥泰、鲁麟、华盛五家洋行前来报价,建造方面现在除了上述五家之外,还有泰昌、宝文、咸亨,还有一家清国的名叫王发记营造厂的建筑行前来报价。”

“哦,王发记营造厂?他们的资质怎样?”维特一听还有中国企业前来投标,立即很感兴趣的问道。

弗拉季斯拉夫回道:“这家王发记营造厂修建了江海关北楼,整体工艺来说还是可以的,只是目前整个租界内除了清国自己的建筑外,其他国家不会选择清国人来修建。”

维特听后说道:“只要他们有资质,价格方面和质量方面没有问题,我们一视同仁。我们来到上海要打开局面,就不得不同清国人打交道,而这些人也是我们了解深入清国的基石。”

“领事阁下,清国上海县派警察封锁了领馆,上海县长要求与您会面,并要求我们停止修建道路。”正在维特和弗拉季斯拉夫商讨招标事情的时候伊万诺夫斯基前来说道。

此时上海俄国领馆门外,上海县和上海道的衙役正与俄国领事馆的保卫人员进行对峙,清国的衙役穿着补服,手拿钢刀面对着荷枪实弹的俄国卫兵,虽然脸面上一派严肃,但是拿刀的手却在摇晃,显示出内心的恐惧。

身为上海县知县的郑清廉站在衙役的护卫中间,想起今日道台大人的嘱托,心中的惊恐依然存在。俄国人越界修路已经一个多月了,本想着这件事情恐怕就这样的让洋人自行而为了,可是没想到京师突然传来邸报要求制止,且还是军机大臣、户部尚书、总理衙门大臣翁同龢的亲笔手书。

郑清廉今日一大早就被上海道刘麒祥叫到道台衙门,刘麒祥跟他叮嘱一番,并出示了翁同龢的手书,其内容无非就是要阻止俄夷越界修


状态提示:第十章 修路与交涉--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