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玄幻奇幻>网游之三国逆袭>第一百章 :历史公案

诸葛亮拒绝魏延的提议,也是有理由的。一共有四条:

一、子午谷道路险狭,危险系数极大,一旦魏军卡住谷口,轻则劳而无功,重则全军覆没。

魏延是当时的名将,他久镇汉中,对汉中一带的地理状况必然十分熟悉。所以,他的判断说子午谷可以走,那就应该可以走。其实在后面,大军走子午谷了好多次,虽然不好走,但是人马还是能过去的,比阴平小道要好走的多啊!

至于,魏军是否会在子午谷埋下伏兵,我们不妨查阅《三国志》中的有关史料。

《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魏略》曰:“始,国家(指曹魏)以蜀中惟有刘备。备既死,数岁寂然无声,是以略无备预,而卒闻亮出,朝野恐惧。”

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诸葛亮首次北伐带有极大的隐蔽性和突然性,魏国无论在军事上、物资上,甚至在精神上连一dian准备都没有,怎么可能在人烟荒芜、崇山峻岭的狭长山谷中留下一支伏兵呢?

二、夏侯楙未必会弃城而逃。

夏侯楙何许人也?《三国志·夏侯惇传》注引《魏卢.2£3.■o浴芳窃氐煤芮宄,此人为曹魏名将夏侯惇之子,曹操以女清河公主嫁之?b />

“文帝少与楙亲,及即位,以为安西将军,持节,都督关中。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在西时,多蓄伎妾,公主由此与楙不和。”

可见,夏侯楙只知蓄伎纳妾,聚敛钱财,凭借“主婿”的裙带关系而都督关中,完全是一个典型的膏粱子弟,衙内式的人物。

魏延深知其人,故判断“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是完全有道理的。当然,万一他不逃走就攻不下来长安了吗?

邓艾率领2000没有衣甲的疲惫之师,尚能一路攻下无数城寨,不曾歇息。更何况魏延有5000精兵,只攻一城,何惧城池不下啊!

三、就算攻下长安,也未必守得住:

这是最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但魏延老于兵革,就算收不住,那就不守也就罢了!最多退回子午谷,但是却能调动敌方精锐,给诸葛亮的“平取陇右”扫清障碍,怎么算好像都不算太亏的。

四、万一失败,兵力本来就不足的蜀军损失太大。

这个理由就更是无稽之谈了,损失再大也就5000人。而“安从坦道”,“平取陇右”却不知道死伤了多少人,而违先主遗命而用庸才马谡,所丧之师又何止万人!

诸葛亮真的是浪得虚名?或者战略眼光十分短浅?

其实未必啊!只能说,诸葛亮太聪明了,聪明到司马懿都看不清楚他的意图。诸葛亮的战略意识,高出了魏延整个一个层次。所以,才阻止魏延去立下那盖世奇功。

而魏延,能够在多智近妖的诸葛孔明的属下,还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而不是盲从,显然这一dian是蜀营中其他武将都不具备的优秀品质啊!

任何组织里,都需要有这样头脑清醒,敢于提出不同意见的人。否则,就会像拿破仑一样,遭遇滑铁卢之败的,败得可真的是冤枉啊!果,魏延在拿破仑的属下,拿破仑绝对不会败的。

诸葛亮的高明,在于他明白,弱者的取胜之道。

就像是两个强壮的人在对峙,你想打败两个壮汉,而你自己又不强壮,怎么办?

捅刀子!捅那个最强壮的壮汉。

可是,绝对不能朝要害捅的。

因为,捅到要害,最强壮的死了,自己就被次强壮的收拾了。要是捅不到要害,最强壮的壮汉感受到致命的威胁,可能就会率先把你给解决掉,而后去应付次强壮的。

而长安,就是要害!动了长安,就会让曹魏政权感受到死亡威胁。而蜀汉,就从次要敌人,变成了主要敌人了。而东吴,估计也乐的看曹魏与蜀汉对耗啊!

多智近妖的诸葛孔明,怎么会想不到这一dian呢?然而,世事无常,想要机关算尽,步步为营,最终落得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啊!

果,就按照魏延的意图,像邓艾做的一样,把生死置之度外,直捣黄龙,说不定就能够一战而定乾坤啊!

历史,往往不是由最聪明的战略家创造的,而是由最大胆的实干家创造的!

说这么多,无非是想说,魏延此人,绝对没有三国演义描述的那么不堪。

关于魏延之死,亦为一大冤案。

《三国志·魏延传》载,建兴十二年,“秋,亮病困,密与长史杨仪、司马费祎、护军姜维等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

这是诸葛亮临终前,召开的最后一次高级军事会议。但这次会议的召开,却导致了严重后果。

首先,主帅病危,为了怕引起军心动摇,只与少数人商定后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这少数人,既应包括自己的亲信,也应包括军中最重要的高级将领。

魏延在蜀汉朝廷中的地位,仅次于诸葛亮。而杨仪时任丞相府长史,费祎为丞相司马,姜维任中监军征西将军。以官位论,杨、费、姜三人之官职均不能与魏延相比。

而诸葛亮召开此重要的军事会议,却偏偏将魏延排斥在外,这本身就是错误、自私的决定。

其二,诸葛亮虽作“身殁之后退军节度”,但并没有安排谁任全军主帅。只是“令魏延断后”,姜维“次之”,在前后军中间起衔接辅助作用。

杨仪任何职呢?不知道。看以后事态发展,似乎全军上下都认定,


状态提示:第一百章 :历史公案--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