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外的阳光有些刺眼,照在大红的喜袍上,晃得人眼睁不开。
喜娘一见她竟这般出来,忙叫道:“哎呦,我的小祖宗哎,您怎么就这样出来了呢?忘了盖头了!”
说着,喜娘便打算回去去取盖头。
“不必了,不用盖头,我就这般出嫁。”
景月的声音极轻,极静,却让周遭吵吵闹闹的人住了嘴,一时间寂静无声。
喜娘也不知是因景月这静如死寂般的语气被震慑了,还是碍于景月公主的身份,竟是没有坚持去取盖头,就由着景月这般样子出了挽月宫。
宴会上,吉时将至,皇上已经到席,蒙骑的使臣桀机自然也是要到席的。
众臣已入座,歌舞咿呀,一切就绪,就待新人到此拜别,便可以随着桀机北上入蒙。
景月一身红衣,身后众人相拥,远远走来,公主之仪极盛,让人忍不住想要跪地叩拜。
宴会场上,歌舞皆退,觥筹俱停,一众人都被这样风华卓彩的身影吸引了目光,看着一步步走来的景月。
行至殿前,景月三跪九叩,行大礼:“蓝雪国月公主景月,拜别皇上。”
而后她微微转头,朝向着冷婉处,一拜,道:“景月拜别母后。”
行过拜别治理后,皇上这才问道:“这盖头呢?”
景月直视皇上,反问道:“蒙骑民众乃是直爽之人,又何必要盖头这样的东西?”
皇上听着景月这样丝毫不知礼数的回答,并不与她计较,反倒几分赞同:“皇姐此言有理,即是要嫁于蒙骑,自当随俗。”
桀机听了这话,似是对景月极为欣赏,朗声一阵大笑,全不顾御前失仪。
好一阵大笑后,他开口道:“看来,景月公主生来就该是我蒙骑的人。”
景月闻言,淡淡看桀机一眼,不曾言语。
既已拜别,便该是上路的时候了。
送亲的护卫之首乃是随着贤王入京的樊昊。
那一日|贤王引荐了樊昊给皇上,皇上御书房面见此人时不知谈了些什么,竟是对这一位老实耿直的男子极是看好,直接委派了宫廷内卫驻守帝寝殿这样的差事。
而第一次委派外出任务,竟就是送公主出嫁这样大事。
皇上对其的另眼相待,实在不难看出。
对此,贤王亦是安慰的。
他在治理虫灾时遇上了这个尚不及弱冠之年的孩子。
他的责任心是最打动他的地方。
那时候,因为受灾区的百姓数目不足,便号召尚未受灾的村子中人一同捕捉蝗虫以避免灾情蔓延。
然,民夫见识粗浅鄙陋,竟是想不通这样简单的道理,一个个的都不能积极响应。
就在贤王无奈之际,正是这位孩子动员了全村的百姓,并到他处陈明百姓之前所行之事的缘由,乃是由于官员多是鱼肉百姓之徒,又官官相护,乃至于百姓对于官员极为反感,有着深深的不信任,所以才会以如此的态度对待贤王的号召。
贤王对此人这样的作为很是赞赏,便决定将他引荐给皇上。
只是,心中却也是担心皇上会因着此人乃是他的引荐而不肯全心信任。
如今看来,甚好!
景月该走了,一位为国家社稷舍了身的女子,自是当得起群臣相送的。
景月走在皇上身侧行在队伍的最前方,在景月的后侧方,桀机紧紧相随,其后乃是一众公主,再后方便就是一众的大臣。
浩浩荡荡的队伍从清平宴出了宫门。
宫门口,皇上亲自将景月送上轿辇,深深地再看她一眼,下令道:“启程。”
八人台的轿辇缓缓离开了宫门,前方有侍卫开道,后方跟着送嫁的公主与大臣以及陪嫁的侍女,还有皇家备下的嫁妆,最后方则又是侍卫守卫。
浩浩荡荡的队伍达万人之多,从宫门口启程,一路穿街过巷,接受百姓跪拜,最终出了北城门,来到了柳亭。
柳亭得名于亭旁种着的大柳树。
本是送别处,人们伤别离,便取了“柳”之“留”音,栽一株柳树于此处。
已至柳亭,送嫁之人该要回去了。
都是些无关紧要之人,景月丝毫不放在心上,只是,看着景宁,她的眸子里不舍满满。
二人相看泪眼,无语凝噎。
然,该走的人终归要走……
片刻后,景月转身上了轿辇,队伍再次向北而去……
而相距千里的江南处,在汝城呆了许久的毓筱也再次动身,向着自己的目的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