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三国之诸葛书童>第六十七章 提前的历史。

曹操在汉中的大胜可以说是出人意料的迅速,从战后总结来看,秦岭和巴山之间的缺口有多难突破其实曹操是心中有数的,所以尽管曹操在上庸集结了三十万大军,并且大造声势向汉中推进,可这依然无法掩盖这路大军是个幌子,只想调张鲁率主力离开阳平关,为夏侯渊的突然杀回和杨松的叛变制造条件。

张鲁投降的消息传到武陵时,诸葛松正独自坐在内堂上,看完战报后用毛笔在一张大纸上画出曹操与张鲁交战前两军的态势和接下来发生的一系列进展,直到曹操和夏侯渊东西夹击将张鲁困于绝地,张鲁投降为止。

他深深的被曹操动用三十万大军却只是用来做诱饵的大手笔给震惊了。之前诸葛松自以为自己是从未来世界来的,通晓三国时期许多战役的前因后果和双方的真实想法,又加上之前的对吴作战取得一些小胜便洋洋得意,以为自己现在有一郡之地,只要好好整顿军备训练出一两万精兵出来,将来就可以在关键时刻出兵南郡粉碎吴兵的偷袭计划,这样刘备不失去荆州,复兴汉室就有望了。

可当曹操用这种方式降服张鲁之后,诸葛松才终于意识到,三国的形势是瞬息万变的,虽然他之前依靠自己的力量加快了刘备取蜀的步伐,也就变相的增加了刘备扩充军力的时间。但随着而来的,却是孙权因为刘备提前得益州而随着提前的与刘备在荆州的争夺战!

并且不仅仅荆州争夺战提前了,伴随着刘备与孙权在荆州对峙,曹操趁刘备调主力到荆州之际攻取汉中的时间也大大提前了,再加上孙权得到荆州一半后提前对寿春展开的进攻,整个三国大势全都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变化!

表面上看,该发生的三国时期的大战役除了提前都似乎还是沿着之前的轨迹在走,可实际上,虽然大的走向除了提前了进程没什么变化,可对三方的影响却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说曹操,现在距他赤壁的大败只不过才过去了四年多时间,也就是说他战后休养生息的时间要比历史上要短,但不要忘了,他在荆州除了损失了许多士兵外,粮草物资都是之前从荆州军那里缴获的,他北方的大部分物资都还好好的保存在家里。主要将领没有任何阵亡的他其实只要再从河北征够了兵,就又恢复了他的强大实力,再加上他这次攻取汉中因为奇谋而没损失什么反而缴获了汉中大量的物资和吸收了张鲁近五万兵力,所以提前两年攻取汉中对他来说和晚两年攻取相比还是更有利。

再说孙权,现在的形势对孙权来说,和历史上相比等于提前从刘备手中得到了荆州的一半,也就是提前扩充了实力,多得到江夏、长沙和桂阳的两年赋税。他的东吴军新占到便宜后士气正盛,当然他马上要去对付曹****,这对刘备来说也是个好事。

最后说刘备,蜀中现在和历史上相比因为战争时间被大大缩短,所以受到的损害便少了很多,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他不需要时间进行安抚和巩固权力。而荆州方面,其实也是受影响最大的关羽,他因为少了两年的时间在荆州扩充军备,所以他现在的兵力还没有超过三万人,还不到历史上他发动襄樊战役时能动用六万兵力的一半。也就是说,以关羽现在的实力,根本不可能像历史上那样发动一场对襄阳曹军的战争来为刘备进攻汉中分担压力!

当然,这对诸葛松来说也没什么不好,关羽不进攻襄阳,孙权也就没机会偷袭南郡,荆州反而变得安全了。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诸葛松除了继续训练士兵,积蓄物资,就是反复的研究曹军在汉中作战的每一个细节,争取为今后有可能的对曹作战提供一些帮助。

然而就在汉中之战还没有被诸葛松研究完全的时候,孙权终于在濡须口做好了准备,开始向合肥出兵的消息又传到武陵了。

合肥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了曹魏防御东吴的北上的一个重要据点。合肥交通便利,水路北通淮河,南达长江,汉代时它就已是南北水路和货物的集散中心,到了三国,从攻势来说,曹操要想由合肥越巢湖伐孙权,合肥就是一个重要的后勤补给基地。合肥南面控制著巢湖,而巢湖东端有条濡须水(今运漕河),自巢县东南行,流至芜湖北方入长江。曹魏据合肥,随时可以自淮河调水师舟船,至巢湖集结整备,然後从濡须入长江攻吴。东吴不得不在濡须水险处夹水立坞,以防曹魏水师南下入江,这就是有名的濡须口的由来。孙权进攻合肥,就是希望将前线推到那儿,以合肥为北屏障,以巢湖为水师根据地,必要时可以让水师北入淮河攻魏。

赤壁之战后,孙权就屡攻合肥不下,待到曹操援兵至,便只好撤兵。

这次孙权亲率水军出长江,进皖口,溯皖江而上,攻击皖城。吕蒙推荐甘宁为升城督,督导攻城部队,自己押精锐在後跟进。甘宁手持鍊条,亲自率军爬城,奋勇当先,遂破皖城。掳获太守朱光、参军董和及男女数万口。张辽援军至夹石,闻皖城已陷,被迫退兵。

在取得皖城之后,孙权仅仅修整了一日,便又率军五万向合肥出发,意在趁曹操大军还在上庸之际,夺取合肥,建立进攻徐州的基地。

合肥守军只有七千余人,张辽在七千人中募选死士,选出了八百人,杀牛宴飨将士。第二天凌晨,披甲持戟,带著这八百人杀进孙权初到尚未整阵的部队,张辽带队冲进


状态提示:第六十七章 提前的历史。--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