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九百二十三章:水淹坦克(求订阅!)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九百二十三章:水淹坦克(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杨成武此时的心情除了激动还是激动,他没想到施文虎到了现在还有对付日军战车部队的办法,不得了。

“哈哈,你小子还真是鬼点子多,怪不得司令员那么赏识你!”杨成武道。

施文虎笑了笑说道:“师长,板垣那个老鬼子手里现在也没有多少战车了,整个真车第三师团一共才两百五十多辆战车,但是这段时间则损在我们手里的就有一百七十多辆,算上前面阵地上的那五十几辆的话,日军现在已经没有了隐蔽的战车部队了。”

“说的对,只要消灭了这五六十辆鬼子的战车,那么我们就等于全歼了日军战车第三师团的主力。你小子真他娘的是个怪胎,呵呵呵呵!”

其实日军的战车部队刚刚驶入这片松软的地方就发现了异常,只不过他们以为是中日本队在这里埋设了重型地雷,所以除了用大炮将这里梨了一遍之外还出动了一百多个鬼子工兵进行排雷。

为了掩饰真实意图,施文虎还真在这里埋设了大量的地雷,甚至于其中还有三颗巨型地雷。

日军的这一番动作还真取得了不小的收获,随着地雷被击中,顿时间爆炸声此起彼伏。

而日军的工兵部队也算是了得,业务何止是熟练,短短十几分钟就起处一百三十多颗大小地雷,当然了日军的工兵也损失不小,八路军的狙击手也不是吃素的,不一会就狙杀了三十几个日军工兵。

但是相对于战车来说,工兵也就是一次消耗品,所以尽管工兵损失很大,然而板垣并没有命令工兵撤退,而是调了一个步兵大队上来压制中国守军。

有了这个步兵大队,中国守军的攻势很快就被压制住了,仅仅半个多小时日军的工兵部队就将方圆一百米的以内的所有地区的地雷都排完了,得到指示之后日军的战车部队则是继续前进,工兵部队则是后续跟进。

几个轮番下来,日军的战车部队终于接近了守军阵地三百米的范围之内了,正在日军的战车部队准备继续前进的时候,眼前的一幕将日军的战车兵都吓呆了。

只见一股洪流顺着不高的缓坡迅速向着这片松软地冲来,巨大的浪头很快就将前面的松软的土地变成了泥泞的沼泽,日军的战车在这烂如稀泥的地方不断地下沉下沉......

战车师团仅存的几十辆战车的覆灭,直接宣告日军组建不久的战车第三师团只剩一个空架子了。而板垣征四郎也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原本他也对那片巨大的松软之地怀有戒心,要不是因为必须通过那块地的话,以板垣小心谨慎的性格是绝对不会让部队涉险的。

看到战车部队已经彻底完了,冈村宁次的心都在滴血,有了这边沼泽的阻挡,最起码一个星期之内日军别想正常进攻了,这让板垣将很不满意。

一鼓作气势如虎,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所以按照他的既定计划就是不要给八路军**的时间,而且之前几天的进攻他确实也已经做到了,他的这种不间断的进攻确实发挥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但是现在客观环境的变化致使板垣的计划彻底流产了,有了这一个星期的时间,土八路必定会得到有效的补充。到时候再想将他们逼到这个地步必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的,然而就算是板垣知道这个结果,也丝毫改变不了眼下的形势。

正如板垣征四郎预料的那样,那片巨大的沼泽直到一个星期之后才逐渐恢复到了之前的状态,原本按照杨成武的做法还想让一旅继续给沼泽地注水,好继续滞缓日军进攻的时间。

但是施文虎很郁闷地告诉他,那个办法只能用一次,因为张家口的城南没有河流经过,最近的河流就是从市中心流过的那条大青河。

然而从大青河引水的工程十分浩大,就算是工兵团的一千五百多号战士费了一个星期也就只是挖了一条宽不足一米的小水渠。

那天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将诺大的一片软土地变成了沼泽,一方面是由于三旅直接将围堵了一个多星期的水库的泄水坝给炸毁了,积蓄了一个多星期的水量直接冲了出来,水量充沛。另一方面则是地势所致,整个张家口的地形是北高南低,背面是高山,南面是平原,那个水库修建的时候就被可以修到了山上,所以谁是才会那样猛。

现在日军已经有了防备,再想取得战果已经不可能了。所以也就这一两天日军就会继续进攻的,而且由于防御工事损坏严重,就算是这几天已经加固了几次,但是想要守住这道阵地也十分困难,所以施文虎希望师部要做好打巷战的准备。

9月11日,停滞了一个星期的张家口攻防战再一次拉开了帷幕。

板垣征四郎虽然因为疏忽大意而被吃掉了仅剩的几十辆战车,但是整个华北方面军元气未失。这几天板垣征四郎也不是傻等着,他很清楚土八路不会轻易放弃张家口的,所以想要拿下张家口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了。

经过这半个多月的攻防作战,板垣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在张家口遭到攻击的三个地方,支那人的兵力分布各不相同,南边和西边的守军不仅人数多,而且武器装备也极为先进。

但是这两个方向的敌人战斗意志并不算太顽强,一旦遭到不可逆转的攻击就会主动撤退。而东面的守军却恰恰相反,东面阵地虽然


状态提示:第九百二十三章:水淹坦克(求订阅!)--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