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三百六十章:黄旗镇

【抗日之铁血兵王】第三百六十章:黄旗镇(求订阅、求月票、求一切!)

根据马铮所部的作战计划,3月3日,两路大军从沽源县分兵,陈旭东所部南下进攻丰宁,马铮所部东进攻占隆化,不过首先要打击的是日军驻扎在黄旗镇的部队。

黄旗镇位于丰宁县以北三十五公里处,是一个人口只有不到两千人的小镇。但是由于这里是丰宁的北部门户,同时距离隆化县城只有六十余公里,所以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因此日军在这里驻扎了一个步兵大队的兵力作为前哨,只要马铮所部对热河有染指的想法,黄旗镇便是阻击马铮所部的第一道防线。

3月3日夜十一点十分,经过六个多小时的急行军,陈旭东所部终于抵达了黄旗镇外围。部队稍事休息,陈旭东就命令前线的部队做好准备,二十分钟后发动对黄旗镇日军的进攻。

由于马铮所部攻占沽源的消息已经传到了承德,所以陈旭东不认为日军不有所防备。要知道热河冀东守备司令安井藤治可是一个颇有战术指挥经验的指挥官,所以日军必定会加强防范的,只期望晚上进攻日军的飞机可以失去作用,只要天亮之前攻占了黄旗镇,那么日军就等于失去了先机。

不过当陈旭东所部抵达黄旗镇之后才知道,日军似乎已经预料到八路军会对黄旗镇用兵。就在他们赶往黄旗镇的途中,丰宁的日军竟然向黄旗镇增兵一个步兵大队外加一个伪军步兵团。黄旗镇的日军总兵力竟然达到了两千八百人。

尽管日军突然增兵黄旗镇让陈旭东有点措手不及,但是事已至此也没有放弃计划的可能,只能咬咬牙继续按照原计划进攻。

3日晚11点半,总攻开始了,274旅一团担任这次战斗的主攻,旅直属炮兵营以及二团负责火力掩护。三团作为总预备队。

五分钟的炮击过后。一团的战士们熟练地靠近了日军阵地,此时的日军阵地上是硝烟弥漫,根本看不清敌人战壕里的鬼子,但是很有经验的一营知道这点炮击对于有坚固工事的鬼子来说威胁并不大,所以第一轮进攻很谨慎。

果不其然,当一团一营的战士靠近到距离日军阵地不足八十米的距离时,日军的阵地上顿时热闹起来,所有的轻重火力同时向一营开火,而日军的炮兵也开始反击。十分钟的报复性炮击给马铮所部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幸好有炮兵团的压制,不然单单日军的炮兵就够战士们喝一壶了。

而且战斗一开始陈旭东就感觉到了极大的压力,黄旗镇外的工事很完备,不但有战壕和炮楼。甚至于还有不少钢筋水泥铸就的碉堡,加上轻重机枪,在镇子外面等于弄了一个乌龟壳。

此外第二师团的鬼子兵射击精准度高的吓人,几乎是一枪一个准,短短十几分钟,一营便有五十多人被爆了头,似乎对面的鬼子都是神射手。好像他们手拿的就不是普通的三八大盖。而是狙击步枪,每一颗子弹都要咬肉喝血,精锐之称确实名不虚传。

见识了日军的强悍,陈旭东不由的担心起来,他真怕自己这次搞砸了。

一团的第一次进攻仅仅只持续了二十分钟就被日军打退了,负责主攻的一营六百余人最后撤下来的只有五百人,两百人战死在了鬼子的阵地前,这还不算撤下来的兵员里面还有四五十个轻重伤员,也就是说仅仅一次进攻一营就损失了四分之一的兵员。

不过唯一让陈旭东感到庆幸的是,他麾下的这支部队是93师的主力,274旅旅长鹿鸣则是科班出身的军官,不但作战指挥有一套,练兵也是颇有章法,所以即便是日军火力凶猛且射击精度超级厉害,但是所部却没有慌张,受伤了也只是潜伏在阵地上不动,撤退下来后人们才知道受伤了。

要知道只有真正的精锐才会这样做,没有经验的士兵一旦受了伤就会慌乱,甚至于还想着撤到后面去包扎。事实上那样的场合谁动谁死,最好的办法就是潜伏不动,有绷带的就自己给自己包扎,决不能想着回后方治疗。因此战场上新兵和老兵是很容易区分的,经验不足的新兵很可能一个照面就把命丢了。

所部尽管损失不小,但是他们的进攻也给日军造成了不少的伤亡。随后,仅仅过了不到二十分钟一营再一次向日军阵地发动进攻,剩下的四百多没有受伤的战士分成两个梯队出击,第一梯队几乎全部是轻重机枪、冲锋枪等自动火力,第二梯队则是全部是装备了步枪的士兵,看来一营营长是准备用火力取胜了。

看到一团一营这么快就重新组织起了进攻,在主战场后方一公里处的一个小土坡上观战的陈旭东点了点头说道:“不愧是274旅的骨干部队,这么快就缓过来了,而且这次还调整了进攻策略,不错,要是今天能拿下黄旗镇,这个营当立头功。”

鹿鸣边盯着战场边在陈旭东耳边说道:“一团一营是原察南抗日根据地老三团九连编成的,是我们的老底子,战斗力自然很强。他们里面很多人都是司令员亲手教导出来的。而一营长方安更是老八路了,而且还参加过司令员在集宁举办的集训班,毕业时成绩在所有的基成军官中排第6名,指挥才能很卓越,很有魄力。”

陈旭东看了鹿鸣一样,然后说道:“方安我知道,原来是120师教导团一营九排二班的班长,而我是三连指导员,没想到现在这小子竟然也混成了营长了。”

说到这里陈旭东突然笑了笑说道:


状态提示:第三百六十章:黄旗镇--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