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番,狗日军虽说是用了一招声东击西之计。可是,长江沿岸失守的根本原因并非在此,而是赵怀忠此人贪生怕死昏庸无能之故。
事后,当夜一战的详情大白与众。原来当夜,狗日军攻打赵怀忠所部的,仅仅只是一支人数不过五千的小部队。它们在长江江面之上,虚设了大量空船。只有靠前的一部分,才是满载狗日军的战船。而靠后的各船之上,虚设船灯,锣鼓等物,命令小部分军士制造声势。这才有了赵怀忠等人,所看到的满江灯火,耳畔满是震耳的喊杀声的缘由所在。
可是赵怀忠其人,被眼前狗日军虚布的假象所骇破了胆,将狗日军当夜的进攻当成了大兵压境。惊骇不已的赵怀忠,在沿岸防线没有出现危机之时,就擅自令人点燃了沿岸的烽火,进行求救了。就是他这个贪生怕死的行径,彻底断送了数万大军的生命,也使得原本固若金汤的长江沿岸防线,被狗日军轻易攻破。
卫清云得知这番详情之时,心中的震怒可想而知。若是赵怀忠那厮当时就在他眼前的话,怕是早已被砍成几大块了。
对于,文官执掌干涉军权一事,卫清云一直以来,皆是严厉反对的。虽然文人之中,亦不乏军事奇才。好比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千古第一人,卧龙先生。但,类似这般满腹韬略熟悉军阵的文士实在是凤毛麟角。绝大多数文人,不过是纸上谈兵之辈。他们不仅缺乏战阵经验,不具备领军作战的才能。而且,他们骨子里深具贪生怕死胆小怯懦的劣性。
好比赵怀忠,在狗日军小股部队几番试探性的攻击下。居然就害怕的令人点燃了应急的烽火予以求救。这般行为,对于卫清云等人而言,绝对是难以想象的。
自古以来,烽火台的设立,为的就是应对巨大的险情。其目的或是用于示警传讯,或者就是借机求援的。若不是形势万分危急,轻易不得动用烽火台,这可是基本的常识啊。
可是,赵怀忠所部。在占据了沿岸有利地形,况且又有坚固的营寨堡垒用于坚守的情形下。防线内的军士,哪怕单单是用火箭射敌烧船,也足以使得狗日军的战船难以登岸了。更何况,守军的屏障何止于此。类似炮石,飞枪,等远投之物。类似埋设与沿岸水面下的暗桩水刺等等。单单五千数量的狗日军,又如何能够打破十万大军固守的沿岸防线呢。
虽然万分悲痛,但已经发生的事已是难以改变了。稍稍平复了激动的心情,转而众人很快就将全副心思放在了眼前的局势之上。
板垣征狗郎亲率的这队狗日军,它们的目标显然就是华浙国的都城长安城了。做出这番判断的依据很简单,自从狗日军登陆长江北岸,扫清沿岸守军之后。除去留下五万人马,看守江岸渡口船只之外。余下的大军,则刻不容缓兵锋直指长安城而去。一路之上,狗日军只是攻打了几座横亘在要道之上的城池。对于长江北岸华浙国余下的三十余座城池,却没有丝毫的顾及。
狗日军此举,着实让众人吃惊不已。这般孤军深入之举,无疑是兵家之大忌。该是说狗日军狂妄呢,还是说它们根本就是一群疯子更来得恰当些。不过,狗日军也确实是有这般狂妄的资本。它们的战力,明显是要在华浙国大军之上。在板垣征狗郎领军直袭长安之际,半道之上,有各城守军组织的大军不断骚扰阻击。可是,无一例外,这些人马最终皆被狗日军两翼或是断后的小部人马杀退了。这些从附近城池赶来的守军,根本就没有拖住狗日大军多少的行程。
就在于胥领军到达燕国之际,狗日军早已是攻打潼关多日了。潼关是扼守长安城的最后一道关隘,有“长安屏障,锁扣要隘”之称。潼关建立与谷道要冲之地,两侧山连山,峰连峰,谷深崖绝,山高路狭。谷道之中,最狭隘之段,仅容一车一马往来。
眼下,狗日军就是受阻与潼关之下。也正是因此,燕国与长安城的消息往来已是被彻底切断。于胥领军至燕国之后,由于得不到皇帝诏令,心内更是忧心不已。当先两日,于胥则是按兵不动,命令全军,在燕国境内休整。虽然众人皆是心急如焚,想要进兵华浙国。可是,众人也都深知一点。这二十万大军,数日间急行军上千里。眼下大军上下尽皆疲惫不堪,若是贸然作战,后果绝对不堪设想。更何况,狗日军的战力尚在华浙国大军之上。这种情况下,以己方疲惫之师,迎战狗日军以逸待劳之精锐。不仅解不了华浙国的危机,反而还会葬送这二十万大军的性命。
是以,众人对于于胥暂令大军休整的命令并无一丝抵触。可是随后,在出兵事?上,众人却是有了明显的分歧。于胥认为长安城危急,形势刻不容缓。因此他主张领军迅速直扑潼关,配合潼关守军,前后夹击狗日军,以解长安城之危。另一方面,则是以秦通为代表的部分将领们。他们则主张先行领军消灭驻守江岸的狗日军所部五万人马,以避免日后陷入狗日军的两面包围之中。
众人争执所在,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时间了。谁都清楚,狗日军的战力强悍。它们不仅攻势猛烈,而且守城的能力同样不弱。先前济城之下,诸国百万联军,苦攻仅仅六七万人马驻守的济城,损兵折将最终含恨退兵的例子犹在眼前,这自是不得不让众人在意。若是,大军先行攻打江畔的五万狗日军,就不得不考虑需要多长的时间才能攻下有坚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