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大明的脊梁>第一百一十三章 底蕴(上)

书香门第!

书是最为关键是得东西,倘若少了书籍那么即使再有钱的家族永远都缺乏了文化的底蕴。

在唐朝以前,山东的世家大族之所以能屹立千年不倒,最重要的便是他们掌握的天下七层的书籍,也就是所谓的文化垄断。

这样的家族无疑是可怕的,也是对文化的一种侮辱,杨铭已经踏入了士大夫的门槛,他还想让杨家从此辉煌下去,所以书籍对于杨家来说就显得非常重要。

杨铭现在便是在整理书籍,手里拿着李道远赠送的心得经义,这些手抄本无论是放在那个士绅家族都已经可以算得上是镇宅之宝了。这些书杨铭都已经在这段时间完全的默记于心,但是里面很多东西他却并不赞同。

儒家学说其实就是针对孔子等圣贤的论语等书而进行的一种思想放射,然而这些人在缅怀先贤的时候却忘记了滚滚历史的车轮正在不断的前进,儒家的思想有他的可取之处,但是随着时间的延续很多东西都已经不符合时宜了。

就比如古代人因为没有先进的炼钢知识,他们便采用不断锻打的办法几乎是千次万次,这样不断让铁在压缩中排除杂质从而形成钢材,但是在后世的人们却可以很轻易的在高炉中一次性炼制成千上万吨钢材,这就是文化的诧异。

在后世是不可能采用锻打的方式来进行钢材的生产的,所以先贤的思想不可谓不对,至少在他们曾经生活的当时是非常先进的思想,但是如果这样的思想用到现在那么肯定就会造就许许多多缅怀圣人而并无多少实际用处的人。

中庸之道!

乃是儒家学说的一个重要思想,在上千年间便造就了一大堆这样的官员。杨铭都还记得,在后世有个笑话。

两个大学生同入一家银行做事,其中一个比较勤快什么事情都干,而另一个却擅长钻营,为人处事察言观色都是面面俱到。

两年过去了,勤快的人依旧是职员,而另一位不爱干活却喜欢钻营的却当了领导。这个故事非常浅显易懂,正符合了那句多做就多错,少做就少错,而不做就不会错。

能考中举人乃至进士的人基本都可以说是整个大明朝的精英,但是这些精英就如同故事里第二种人一般往往都是为了自己的官帽子为了自己在做事,至于国家的利益都被放在了第二位。

杨铭一边想一边把自己的书籍和刘夫子赠送的书籍都开始分类,书,手抄书,论语注解.......

他需要在出发之前将这些书籍中比较重要的部分重新抄录一份,一来是作为即将开办族学的授课母本,原作就存放在书房之中。

读书十年,书籍非常之多。

四书、五经、经义、杂谈以及杨铭自己的读书心得,被他整整分成了四大部分,共计三百二十册满满的堆放了四个书架。

“哥,你干什么呢?要不要我来帮忙?”杨兰从门口探出个头看着杨铭忙上忙下的把一本本书在书架上抽上抽下,然后又放回书架,整个人累得满头大汗。

杨铭回过头,杨兰已经走了进来,手里还端着一杯茶水不由得他心里又是一暖!这就是家的味道,在家中有老爷子,有父亲还有小丫头,她们都在用自己能付出的一切默默地关心着自己。

“不用了!”杨铭笑道:“这些书你也不认识,我正在把它们归类呢,怎么了,奶奶那里不忙?”

杨兰把茶水轻轻的放在了桌子上,嘟起小嘴:“奶奶正和隔壁李大娘他们说话呢,爹也出去了,娘和张嫂在厨房里做饭,奶奶就让我来看看你帮把手!”

杨兰的话中并没有提起老爷子,不用想这位老人家肯定是端着大茶壶在工地上当监工去了,老爷子对新宅的工程非常上心,即使杨老三两父子已经力尽完美了他依然还是喜欢在一旁看着,他就是个耐不住的主,况且这是在他生命中即将入住的第三处宅子,而且一次比一次好,好几次在家里他就不住的笑说,老汉我活了六十多年了,想都想不到啊!三进三出的青砖大宅子,那是老爷相公们才能住的地方,能有今天还不是当初我看出狗蛋儿是个读书的料?

老太爷的功劳无疑是最大的,不仅大过了老太太等人就连作为当事人的杨铭也没有他大,每当如此杨铭都非常配合,老人家能多开一心一点儿总是好的。

杨兰就这么默默地陪着杨铭整理书籍,虽然帮不上忙,但是却可以做点儿简单的事情,比如抹桌子、书架什么的,两兄妹干的非常起劲。

“哥,你不和嫂子成亲就走么?”

正当杨铭空闲下来准备开始抄录李道远的《尚书》注解,杨兰突然间问道。

杨铭先是一愣,好一会才反应过来。

大明朝不像后世,男子十五六岁成亲的并不稀奇,更有甚者早早就定了娃娃亲,知道女方长到十三四岁便成亲的也有,但是这样的年纪连发育都没发育好怎么行?

杨铭觉得非常有必要和这妮子好好上一堂生理课,他现在突然有些担心,自己的妹妹杨兰也有十三岁了,过了年便是十四岁,自己这一进京万一家里给他说了亲事嫁出去那可就麻烦了。

年少同房不仅妨碍发育,而且还会影响身体,就像一枚并没有成熟的果子还是青涩的便被摘下,这样子的果子那是根本就不能入口的。而且,在中国古代,无论是士绅阶层还是平民百姓,对于子嗣的渴望和重视都是深入骨髓的,女子的地位高低其实很大程度就


状态提示:第一百一十三章 底蕴(上)--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