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青春校园>发个微信去地府>第七百一十二章 诺贝尔奖

扶桑在2001年计划要在50年内获得30个诺贝尔奖,当时华夏媒体大加讽刺,然而16年过去了,扶桑人已经获得了25个诺贝尔奖。

是什么原因使得同是黄皮肤的亚洲人的扶桑人获得了那么多的诺贝尔奖?作为人口13亿的大国,为何人口比人家多几倍,获得诺贝儿奖却比人家少了那么多?

或许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你可以讨厌你的对手,但你一定要了解你的对手。

10月3日,2016年诺贝尔奖开奖第一天,扶桑科学家大隅良典折桂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进入21世纪,扶桑科学家获奖人数快速增长。本世纪以来的获奖者包括物理奖8位、化学奖6位、生理学或医学奖3位,共计17位,平均下来差不多一年一位。从1949年汤川秀树成为首位扶桑获奖者以来,则共计有25位扶桑科学家获奖(含两位美籍日裔科学家)。可见,扶桑人在诺贝尔奖的发力集中在本世纪,集中在物理和化学奖项。

2001年,扶桑出台了第二个科学技术基本计划。该计划雄心勃勃地表示,要在50年内拿30个诺贝尔奖。按照目前的情况推算,扶桑这项诺奖计划有可能成为现实。

知名生物学家、京城大学教授饶毅之前表示,扶桑的生物医学研究在1980年代就达到了相当水平,这次扶桑科学家的突破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华夏目前在前进,但尚未达到日本上世纪九十年代的程度,生物医学总体而言落后日本二十年以上。

扶桑人为何能频频获得诺贝尔奖?除了科学家善于自我反省和勤奋工作之外,扶桑的科研环境、评价机制以及经费保障等因素都功不可没。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扶桑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大多有着相对美好的童年,喜欢亲近自然、探索自然,喜欢阅读、善于阅读,而且父母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启蒙和引导角色。

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这些获奖者无一例外地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保持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有优秀教师的引领和指导,得到了宽松而自由的学术政策的支持,并受益于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

接触大自然萌生好奇心是科研的“原点”

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

从小体弱多病的大隅良典非常喜欢自然,采集昆虫是一大爱好,他还是小学科学教材的编撰者。在他看来,让小孩子们爱上自然、爱上科学,对世界抱有宝贵的好奇心,是一切的起点。

“小时候热衷于飞机模型、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夏天喜欢在小河里捞鱼、捕萤火虫、采集昆虫,手持网子在野外一走就是一天。采筑紫、野芹菜、木通、杨梅、野草莓,能够感受自然的四季变迁。抬头看见满天的星星可以很容易辨认出星座,银河像地上的河流一样奔腾。这些当时都没有想过,但今天作为自然科学专业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者,这样的体验,就是一切的原点吧。”

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下村修谈及自己为何走上科学之路时,说:“我做研究不是为了应用或其他任何利益,只是想弄明白水母为什么会发光。”应该说,对大自然和周围世界保持一颗好奇心,是引领诺贝尔奖获得者走进科研世界的直接原因。

1973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江崎玲于奈有此感悟: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理应无比珍视、精心培育、不断激励和呵护。

从多位扶桑诺贝尔奖获得者身上,我们也能看到他们亲近自然、观察自然的经历。对2002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小柴昌俊来说,他最难忘的就是小时候在学校后山与同学追逐赛跑、拔农家蔬菜、肆意玩耍的那段时光。

虽然扶桑属于岛国,地理条件有诸多不利因素,但扶桑人往往对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怀有一种亲近感、自豪感,对各种自然现象也比较敏感,这不仅反映到日常民俗之中,也反映在扶桑的文学艺术之中,如川端康成的《雪国》等小说。扶桑的学校教育也很重视让儿童亲近自然,很多幼儿园和中小学会结合地理条件,因地制宜地保留了当地的自然特色。

阅读引领人生成长方向

从几位获奖者的言谈和著述中,明显可以感觉到阅读对于他们成长的重要意义,其中几位更是因为阅读而坚定了人生方向。小柴昌俊在《我不是好学生》一书中坦陈,上小学时班主任金子英夫送他一本书——爱因斯坦著的《物理学是怎样产生的》,使他对物理产生极大兴趣,并最终走上物理研究之路。

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福井谦一在《直言教育》中写道:“在我的整个初中、高中时代,给我影响最大的是法布尔,他于我可以称为心灵之师,对我的人生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199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从小就有抄书的习惯,他在书中坦陈:“为了读书写下很多笔记,并且持续这种读书方式,成就了今天在此处的我。”

家庭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精神

如果说阅读是诺贝尔获奖者之所以成功的内在因素,那么良好的家庭教育则是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

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野依良治表示,他


状态提示:第七百一十二章 诺贝尔奖--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