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治拜访剪辑室的那一天,是预告片剪辑小组重聚的第二次会议。兰斯糟糕的状态是无意而为之,但发现了乔治居然迫不及待地上门直接拜访,话里话外充满了刺探,兰斯将计就计,上演了一出苦肉计。
事实上,虽然预告片出了问题,但“后天”的后期制作却没有受到影响,正在有条不紊地展开,兰斯和亚伦-门克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至于成品质量,在剪辑出来之前自然无从得知。不过,预告片在兰斯心中的地位却无可取代。
在2003年的当下,虽然商业大片已经逐渐开始重视预告片的分量,尤其是“独立日”在1996年开创历史地把预告片投放在超级碗的中场秀广告时间里,让人们真正意识到了预告片的重要性;但客观来说,人们还没有准确地把预告片的精彩与电影完全联系起来。
在不远的十年之后,有一种电影叫做“预告片就是最精彩的精华了”,这种电影让观众走进电影院之后就大喊后悔,因为仅仅看过了预告片就等于看过全片了。但问题就在这里,精彩绝伦的预告片,还是让观众走进了电影院——虽然后续票房跌幅会十分惨淡。不过,预告片的强大威力还是可见一斑。
在“后天”的宣传计划之中,此前六个月温室效应的社会热点效应能否转变成为观众对“后天”的关注,就维系在这一版预告片之上,由于这版预告片将投放在超级碗,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后天”宣传效果的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所以,兰斯不惜自掏腰包,花费了十万美元组建了这个预告片团队,就是为了孤注一掷。前期的伏笔,后期的电影本身,就依靠这一个预告片搭建桥梁了。当然,第一版预告片成功之后,每隔一个月,兰斯都会再次发出一版全新预告片,然后配合相关的前期宣传活动,将温室效应的影响力再次炒热,一直等到“后天”的上映。但,前提就是,这一版预告片必须成功。
预告片固然重要,但抽出一个晚上的时间出席金球奖颁奖典礼,对于兰斯来说,不是难事。兰斯也清楚地知道颁奖典礼的重要性,这就是圣丹斯电影节私人派对的增幅版本——增幅一百倍之后的版本。
可是,退一步来说,以兰斯现在的身份出席金球奖,即使他主动去搭讪那些顶尖人物,恐怕效果也十分有限。如果是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提名,那么另当别论,但金球奖就是一个利益至上的名利场,目前兰斯除了圣丹斯评审团大奖之外,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筹码,在金球奖上将会很难展开拳脚。
更何况,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得奖与否,其实对于“上帝之城”、对于兰斯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不仅因为金球奖对最佳外语片始终都不太重视,而且金球奖对于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影响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相反,如果兰斯缺席金球奖,可以迷惑乔治和瑞恩等人,让他们进一步放松警惕,这算是一个划算的交易。兰斯可以想象他们的得意和兴奋,但他们都忘记了,笑到最后的才是笑得最甜的,这是一场马拉松,谁先放松警惕,谁就会先掉队。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一个接着一个的蚁穴,往往就在不经意间留下,等最后发动时,悔之晚矣。所以,兰斯不介意以缺席金球奖为代价,再次挖一个蚁穴。
相对应的代价是……全心全意地投入预告片的制作,打造出一部真正优秀的、专业级别的预告片。那么,这就是一笔合算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