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青春校园>中华古代名人录>名臣篇之臧文仲(?—前617年)
祭一只飞到神庙的海鸟;为一只大龟建造一座庙宇。传统中此类矛盾很多。人们往往择其一点不及其余。看到臧文仲劝谏鲁僖公不要烧死残疾人祭天,就以为是“无神论者”,就是一例(相同的例子在子产那里也有)。《诗·小雅·十月之交》曾借日蚀、地震,申明上天告警,下界须修德以应天意,却又说:“下民之孽,匪将自天”。这也是一个矛盾。很像臧文仲。上古先民科学认识的复杂性,是不能简单化处理的。如果考察臧文仲的一生事迹,毋宁说,他更像是一个有神论者。

孔子似乎对此人评价不高。在另一个地方,孔子还说:“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孔子批评臧文仲的两件事,一是批评他为占卜用的大龟建造庙宇;二是批评他不能举贤。第一件事表现了孔子“不语怪力乱神”的一贯性特点;第二件事表现了孔子对知贤而不能举贤的不满。于此可以窥见孔子的政道观念。

【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建造大庙给占卜用的大龟居住,斗拱上刻画了山川,柱子上刻画了水草,这算什么明智?”

【注释】

蔡:大龟,蔡国盛产大龟。

山节:节,斗拱;山节,刻画山形的斗拱。

藻梲(音桌):藻,水草,棁,梁上短柱;藻棁:刻画了水草的短柱。

“无神论者”子产:公元前525年冬,彗星在火星旁出现,巫师们断言:宋卫陈郑四国将因此而发生火灾。郑国的巫师请执政大夫子产用国宝祭天免灾,子产不许。第二年,四国果然发生了火灾,预言应验。巫师说:“不听我的话,郑国还得失火。”许多人吓得来求子产,子产仍旧不许。他对此发布了怀疑者的洞见:“天道远,人道近,二者互不关联。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天道和人道的联系规律呢?巫师懂什么天道,无非言多偶中罢了!”这就是后人称颂子产是“无神论者”的故事。但子产后来也因为火灾的缘故,大筑土地神庙,祭奠四方神灵祈求消灾弭祸——他到底也没有挺住。

6臧文仲如齐告籴

鲁饥,臧文仲言于庄公曰:“夫为四邻之援,结诸侯之信,重之以婚姻,申之以盟誓,固国之艰急是为。铸名器,藏宝财,固民之殄病是待。今国病矣,君盍以名器请籴于齐?”公曰:“谁使?”对曰:“国有饥馑,卿出告籴,古之制也。辰也备卿,辰请如齐。”公使往。

从者曰:“君不命吾子,吾子请之,其为选事乎?”文仲曰:“贤者急病而让夷,居官者当事不避难,在位者恤民之患,是以国家无违。今我不如齐,非急病也。在上不恤下,居官而惰,非事君也。”

文仲以鬯圭与玉如齐告籴,曰:“天灾流行,戾于弊邑,饥馑荐降,民羸几卒,大惧乏周公、太公之命祀,职贡业事之不共而获戾。不腆先君之币器,敢告滞积,以纾执事,以救弊邑,使能共职。岂唯寡君与二三臣实受君赐,其周公、太公及百辟神祗实永飨而赖之!”齐人归其玉而予之籴。

译文

鲁国发生饥荒,臧文仲对鲁庄公说:“与邻国结好,取得诸侯的信任,用婚姻关系来加强它,以盟约誓言来巩固它,乃是为了应付国家的急难。铸造钟鼎宝器,贮藏珠玉财物,乃是为了救助百姓的困苦。现在国家遇到了困难,国君为何不抵押钟鼎宝器向齐国要求购买粮食呢?”庄公说:“派谁前去?”臧文仲回答说:“国家遇到饥荒而由卿大夫外出求购粮食,是古代的制度。臣充列卿位,请派臣去齐国。”于是庄公派遣臧文仲赴齐。

臧文仲的侍从说:“国君没有指派你,你却主动要求,这不是自己挑选差事去干吗?”文仲说:“贤明的人应该争当危难而谦让平易的事务,当官者应该敢于任事而不逃避危难,在高位者应该体恤百姓的忧患,这样国家才能安定。现在我不去齐国,就不是争当危难了。处于上位而不体恤百姓,当了官而又懒于理事,不是臣子侍奉国君所该做的。”

臧文仲去到齐国后,用鬯圭和玉磬向齐国求购粮食,说:“天灾流行,殃及敝国,饥荒又降临到人民中间,百姓瘠瘦羸弱,生命受到威胁。对周公、太公的祭祀无法保证,给王室的贡品也难以操办,我们国君很担心因此而获罪。所以不敢再珍惜先君的宝器,请求交换贵国积余的陈粮。这既可减轻贵国管粮人的负担,也可解救敝国的饥荒,使我们能担当向王室朝贡的职守。不但我们的国君和臣子能领受到贵国国君的恩惠,就是周公、太公和天地间的所有神只也靠这可以继续得到祭祀。”齐人于是把粮食借给了鲁国,并退还了宝器。

这便是臧文仲“如齐告籴”的故事。臧文仲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他重视民生。在保民与保财之间,他毅然劝鲁庄公“以名器请籴于齐”。出使齐国后,他又能以出色的外交辞令说服齐桓公,“告籴”成功。这种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的担当意识和救百姓于水火的人道情怀,均值得后人敬佩。除了臧文仲的个人原因外,国际政治也是臧文仲能从齐国“告籴”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当时,齐桓公和管仲君臣正在励精图治、创建霸业的过程之中。齐桓公要取得霸主的地位,不能光凭武力,还必须讲道义,“以德服人”。应该说,齐桓公之称霸诸侯,固然要有实力,但实力之外还要讲道义。他想取得各诸侯国的信任


状态提示:名臣篇之臧文仲(?—前617年)--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