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青春校园>中华古代名人录>君王篇之郑桓公(前806—前771在位)
周灭亡。司徒郑桓公则在“犬戎之乱”中,为保护幽王而战死疆场,以忠臣的形象而名垂千古,死后葬在陕西骊山脚下。

郑桓公墓位于陕西华县西关螺钉厂后院中西侧。长20米,宽15米,总面积300平方米。

墓地原有3间郑桓公祠及一座功坊,明嘉靖三十四年(1556年1月23日)农历腊月十二日,为发生在以华县为震中的8-8.3级,列度为11度的强烈地震(华县地震)所毁。明万历年间,郑桓公祠及功坊修复,将原功坊上所题“缁衣遗爱”四字,改题为“周宗忠贤”。明末时祠与坊又废毁,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县长吴至恭修葺。1957年,郑桓公墓列入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解放后1972年战备时略有破坏。1988年县文管会与螺钉厂将残留土冢四周用砖砌封,顶部用水泥抹盖,周围栽植树木花草,现墓周长10米,高2.1米,保存完好。

4郑氏始祖

郑姓是中华五大郡姓之一,是当今中国第二十一大姓,在台湾地区是第十二大姓。据统计,郑姓历代名人入《二十五史》者达443位之多。百家姓中,郑姓的来源不象其他姓氏那样复杂,其血统源流也较单一和纯正。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通志·氏族略》和《中国姓氏》所载,汉族郑姓主要有四大来源:姬姓、子姓、姜姓和外族的改姓。

第一支派出姬姓。姬姓郑氏出自周文王之后。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弟姬友于南郑,在今陕西华县东,史称郑桓公。周幽王时,桓公见西周将亡,将财产、部族、家属连同商人迁移到东虢和郐之间,史称东郑。不久,大戎联军攻破西周都城镐京,杀了周幽王和郑桓公,南郑遗民逃到汉水上游的南郑,即今陕西汉中的南郑。桓公之子郑武公在东郑即位,先后攻灭了郐和东虢,在京(荥阳)建了初都,后又迁都到郑(新郑)。郑武公、郑庄公相继为周平王的卿士,郑国一度曾是春秋初期的强国,后渐衰弱,公元前376年,韩哀侯出兵灭郑,郑国子孙以国名为氏,散布于陈宋之间。姬姓郑氏2800多年的历史,国亡之后始普遍使用郑姓,这也至少有2300多年的历史。

第二支出自子姓。子姓郑氏出自商王武丁(公元前1250-前1192年在位)之子子奠之后,子奠也称奠侯,以主持祭奠用酒而得名,为商朝一方国。奠、郑古为一字,奠国即郑国,子奠亦称王子郑。子姓郑国最初在商朝都城近地的北郑,今河南濮阳西南古帝丘之地,后来为防周、羌之敌,西迁到商朝西疆的南郑,在今陕西华县东。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子姓郑国也随之灭亡,周人迁子姓郑人到渭水上游,约在今陕西宝鸡附近。子姓郑氏的历史至少有3200多年,这支最古老的郑姓,人寡势弱,以后一直无闻,可能淹没于姬姓郑氏之中。

第三支出自姜姓。姜姓郑氏出自姜太公之后。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姜太公之少子井叔于郑,以统治子姓郑人,史称西郑,故城在今陕西凤翔县。周穆王(公元前976-前922年在位)夺西郑为下都,姜姓郑国实际灭亡。国人姓奠井氏,或为郑井氏,亦即郑氏,这支姜姓郑氏也有3000年的历史,后来史书上未见这支郑姓的去向,可能也淹没于姬姓郑氏之中了。

第四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我国的郑姓家系比较单纯,直到宋朝前没有发生其他外族基因流入的事件。宋朝以后在郑姓人群中的外族混同的主要事件有:北宋金国女真人石抹氏族改汉姓郑,清朝满洲八旗舒穆禄氏、郑佳氏等氏族均改汉姓郑。这些少数民族长期与汉族混居后逐渐被同化为当地的汉民。

当然,今天的郑姓人除此以上所述外,还有其他一些来源。如唐朝的郑注本姓鱼,郑愔本姓鄚,明代的郑和本姓马,都因不同的原由而改姓郑。

诚如上述,姜姓和子姓郑氏因为姬姓郑氏的强大,而淹没于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郑国在战国时因为韩国所灭,族人便以国为姓,散迁到河南东部及山东、安徽等地间。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荥阳。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郑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之时。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末,又有河南故始郑氏随王潮、王审知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始于郑成功;播迁至海外,始于清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

郑桓公不仅是一千二百万郑氏子孙的太始祖,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忠臣良将,中国历史上东周王朝的兴起,是和郑桓公的深谋远虑分不开的,让我们永远铭记他的丰功伟绩,代代相传。

5史书记载

《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第十二》

参见:郑世家

郑世家第十二

桓公郑桓公友者,周厉王少子而宣王庶弟也。◇集解徐广曰:“年表云母弟。”宣王立二十二年,友初封于郑。○索隐郑,县名,属京兆。秦武公十一年“初县杜、郑”是也。又系本云“桓公居


状态提示:君王篇之郑桓公(前806—前771在位)--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