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青春校园>中华古代名人录>薛国君王薛献公
里的人物也不是等闲之辈,很可能就是像仲虺这样入主朝廷的顾命大臣。“前掌大商代遗址”经历了商王朝的中晚期阶段,也是商朝最辉煌的时代。数以千计的珍贵文物,给我们勾画出了商代薛国的繁荣景象。正是因为薛国的尊贵和富有,所以它才得以以区区小国,长期立足于鲁南,侧身于齐楚晋等春秋大国的是是非非之中,苟延残喘,和姜太公的后代同呼吸,共命运,子孙后代延续了1500多年。孟尝君的领地公元322年,齐威王将薛地分封给其少子田婴,薛国从此改换门庭,成为齐国的一块领土。田婴是孟尝君的父亲,田婴去世后,孟尝君接班做了薛地的主宰。孟尝君是战国著名的四大公子之一,和他齐名的另外三位公子分别是赵国的平原君、魏国的信陵君和楚国的春申君。四大公子之中,孟尝君闻名于世的是其养士,据说在他的领地里,豢养着上千名士人。这些人不农不工也不商,虽无所事事,却锦衣玉食。孟尝君对这些门人食客十分宽容,除了负担其生活费用外,平时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工作安排。依靠物质和精神上的恩惠,孟尝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比如其门下曾经有一个人爱上了孟尝君的夫人,孟尝君知道后,不但没有责罚这个门人,而且还推荐他到卫国做了官。当卫国的国君想要发动对齐国的战争,危及到孟尝君利益的时候,便是这个门人力劝卫国国君撤销了成命。《战国策》和《史记》宣扬孟尝君养士故事的目的,是褒扬孟尝君的宽宏大度和礼贤下士,但《史记》还记载了一件事,却让我们对这位公子有了另一面的认识。有一次孟尝君路过赵国,赵国人听说孟尝君是个大贤人,纷纷出来观看,但没想到孟尝君的体貌并不怎么魁梧,和其道听途说的形象不相称,赵国人很不以为然,有些嘲笑孟尝君的矮小。这下子惹恼了孟尝君,当时就令其手下人击杀了数百观者,并灭掉一县人口才离去。仅仅因为观者嘲笑其身材矮小就动了杀机,而且灭门而去,可见孟尝君在收养天下士人的同时,也有其十分残忍和无道的表现。所以,当司马迁路经薛地察其风俗时,感觉这里多暴桀子弟,究其原因就是孟尝君招致天下侠士的同时,也混杂了一些奸宄之徒,混杂了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并影响到了西汉时代。5薛国文化前掌大遗址1994年冬,前掌大村前考古发掘商周之际薛国贵族墓葬11座,出土精美的青铜礼器2000余件和三千年前的酒,被评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4年10月至12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在滕州市前掌大遗址进行钻探和发掘,共清理墓葬11座,殉马坑2座,祭祀设施及水井各1处,共出土各类青铜器200余件,漆器近20件,玉器70余件和较多的陶器、石器、骨器2000余件。其中仅铜礼器就有60件,器类有鼎、簋、甗、尊、提梁壶、提梁卣、垒、爵、角、觯、斝、盉、觚等,有20件带有铭文,其他还有铜胄、铜戈、铜矛、铜弓形器、铜铃、铜泡、轴饰、衔、镳等;可见器形的漆器有豆、壶、盘、盾牌、漆牌饰等;玉器有玉璜、玉兔、玉龟、玉蝉、玉蛙形饰等。在2件铜提梁卣、2件铜提梁壶和1件洞垒中,装满了清澈透明的液体,这5件酒器出土时均有子母口盖密封,且直立于墓底,墓中没有积水,推测内装液体可能是当时的酒。这批墓葬结构完整,随葬器物组合清晰。在规模、随葬品等方面,墓葬之间的等级差别较明显。较大的墓有3座,均为土坑竖穴墓,葬具为一棺一椁,设熟土二层台,墓口和墓底呈梯形,墓主人身上和身下撒铺朱砂,下有一殉狗的腰坑,墓内均用夯土夯实。11号墓是此次发现的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墓。东侧二层台有一殉人,侧身屈膝,双手反剪。墓中共随葬铜胄13件,12件漆器,各类玉器27件,青铜酒器及装满液体的提梁卣和垒2件,青铜礼器中有方鼎和圆鼎,最大的一件圆鼎高55cm,口径50cm,部分有铭文。18号墓内有随葬车,随葬青铜器60余件,其中礼器13件,在2件提梁壶中装有液体。在墓内埋车的葬式,在山东商至两周早期考古中尚属首次发现。21号墓共随葬青铜器50余件,其中礼器14件,部分带铭文,此外尚有一组玉器、漆器和象牙杯等,在二层台上,随葬有一只长径65cm、短径60cm的大乌龟。截止到1994年,前掌大商周遗址的发掘已进行了5次,前4次发掘主要集中在村北,已清理出一批商代晚期的大、中、小型墓,初步断定为商代东方薛国的贵族墓地。此次探明的西周早期墓地位于村南,由于绝大部分墓葬保存较好,将会为研究商周之际薛国的历史文化、埋葬制度提供完整的可研究资料。已出土的青铜器、漆器和玉器等,其数量之多,精美程度之高,以及保存之完好,在山东商周考古中都是前所末见的,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前掌大商代方国遗址与西周时期的薛国都城仅一河之隔,而且两处遗址的文化内涵及时代紧密衔接,因此应认定前掌大商代遗址为“商薛”及“任薛文化”。虽然薛之先祖曾数度迁邳(文献所载皆在商代中期以前),但薛迁之地,乃今薛国故城西约15公里的微山县欢城镇附近,未出薛地范围,而且从前掌大及薛国故城遗址的考古发掘结果来看,薛国最迟在商代晚期便定都于前掌大,直至西周早期偏晚阶段,方才又一次迁都于一河之隔的今薛国故城内,从此“更不徙

状态提示:薛国君王薛献公--第3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