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青春校园>中华古代名人录>君王篇之盘古
悠远的神话传说。更因有盘古庙及盘古庙会而闻名四方。在山周围31.5平方公里内,还广泛分布着与盘古有关的诸多人文历史景观,自古以来灵迹甚多。为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第二种说法,在湖南省怀化市沅陵县境内有一盘古洞,洞内有一巨大的石锁,和很多人工刁凿的生活用具。据说在一张石床上有一钟乳石柱,高有数米。专家推测,想这样的大型钟乳石柱,其形成时间约万于年。那么,这年代就可想而知了……

第三种说法,在宜川县的集义镇和寿峰乡之间,有座大山叫“盘古山”,雄踞群山,高耸挺拔,谷深林密,人迹稀少。东临黄河,西接大岭(梁山主峰),南是龙门,北近壶口。而且在集义镇东2公里处有座盘古庙遗址,据当地人讲此庙过去规模很大,也很古老,现仅存石窑洞一排,庙宇已荡然无存。当地有个公山母山的传说,说集义南边的山是公山,即盘古,北边的山是母山,即盘古妹妹,在很久很久以前,世上还没有人的时候,他俩晚上婚配,白天就分开,这样就繁衍下人类。后人为了纪念祖先,在两山之间的川道里建起盘古庙。据寿峰院明代碑文记载:“西耸盘古真梵”。说“盘古寺”在寿峰院的西边,可见盘古庙的存在更早。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陕北黄土高原、黄河中游,这里确有古老的盘古山,这里不但有盘古山,而且还有人祖山、人祖庙。在盘古山南不到100公里处的韩城市禹门口,发现的“禹门口洞穴遗址”,从实物证实在5至8万年前,这里有人类生存。在盘古山的西边不到100公里处,发现的“黄龙人”化石,是属早期智人向晚期智人过渡型,距今3至5万年。这两处遗址足以说明由猿到人的演变事实,与盘古的传说有着密切的关系。

山峰

盘古峰矗立在湘西德夯村西侧,海拔700m,四周绝壁,是一座人迹罕至的古老原始的独秀峰。远远望去,只见翠峰浮沉于雾海之中,犹如蓬莱仙岛,人称为“大山之骄子”。令人想起远古那个开天辟地的大力神,高入云端的山峰的确象想象中的“盘古”那样,有一种自然原始的力感,巍然屹立,险峻而又神秘。诗人黄先顺赞曰:武陵矗立盘古峰,辟地开天美言同。千仞雄姿今相识,苗家旗语响九重。古时相传,盘古峰顶有沉香木,乃木中珍品,名扬四海。洞庭君山寺方丈和尚闻讯后,千里迢迢专程寻找至盘古峰下,但因峰高入云,且无路可攀缘,只好望而空叹,拱手谒拜道:“此乃盘古峰也。”今人在盘古峰上开凿了一道石级天梯,但多奇险处。游人可以沿着开凿的“之”字形石级,穿密林、上天梯、进遂洞、转石咀、出斜径、过仙桥、在奇妙惊险之中达至峰巅。峰巅则云雾蒸腾,古林幽深,山风寒气逼人。峰顶是一片原始次森林,面积40多亩,下石上土,为球面圆台状。圆台土丘上覆盖着葱茏的古树,幽幽静静,千百年的古木奇干怪枝,藤萝翳漫,自生自灭。据考察,峰顶有球核虎皮楠、乌冈栎、蚊母树、海桐、红炳木犀、川桂、黄祀、杜鹃、山矾、石斑木、小红栲青冈树、椤木石楠、黄连木等等,森林遮林遮天蔽日,荫深凉爽,空气特别新鲜。游人立于峰巅高处,可览周围百余里绵绣河山。在峰顶观日出也别具情趣,旭日从雾海峰波中喷薄而出,其壮观景象不亚于在泰山极顶看日出。

由来和发展

1、《三五历纪》记载:大禹同伯益民治水,在开挖徙骇河时建立殿堂,纪念盘古。

2、《元史·本纪·世族七》记:世祖十五年夏四月乙卯,修会川县“盘古王祠”祀之。

3、明永乐四年重修,成化元年知县刘素再修,(二十年后倒塌)。弘治十四年知县周忠,易小以大,易甓以石,易涂泥而金铁之,历时四年而工成。

4、清康熙二十七年因河水汴刷庙毁,故南迁河西,并有传“盘古墓在水中,又石棺,铁锁系之”之记。但是新建的盘古庙规模缩小了很多。

5、中华民国五年盘古毁于天火。主持僧本信信苦形(用两根铁丝穿在脚后跟的筋骨之间,用一条铁链再连在一起,以示自己有罪带镣),徙步去天津斋化。得津沽巨商宁世福等八家施舍,遂于民国八年重修,历时十年。不仅殿堂比以前又小了不少,而且因资金不足,有些工序未能如愿便草草收工。

1937年9月18日,几名日军占领盘古殿顶,向百姓开枪,后进驻伪军,建立据点。在1946年秋,青县人民武装攻克盘古据点,盘古整个盘古庙毁于一旦。可谓“建于战乱,毁于战乱。”

6、1987年秋盘古人自发成立“盘古庙筹建委员会”。借村民一处,权作“盘古庙堂”。92年重修盘古墓,建了盘古墓碑亭。2005年再度粉刷、修整。

(建国后盘古庙的三大殿被拆除将木材用于了建设县政府剧院。所剩房社成为新成立的盘古人民公社的办公所在地。2008年在道路阔宽过程中,所剩房社也被拆除。)


状态提示:君王篇之盘古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