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青春校园>中华古代名人录>名臣篇之叔齐
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武王手下欲动武,被姜太公制止,说:“此义人也”,扶而去之。后来武王克商后,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逃隐于首阳山,采集野菜而食之,及饿将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4评价西汉太史令司马迁曾说:“末世逐利,彼乃奔义;让国饿死,天下称之。”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求仁得仁,又何怨乎?”孔子在《论语》里品评古今人物,除了尧舜禹汤这些上古圣王之外,最推崇的第一是吴太伯,第二就是伯夷、叔齐。要知道孔老夫子对“仁”字一贯用的慎重,很少说自己的朋友或弟子是仁人,却毫不吝惜地评论:“古之贤人也,求仁而得仁”。可见这两人在夫子心中的地位。伯夷、叔齐饿死前所唱的那首《采薇歌》,十分感人,千载之下,犹如亲闻:“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太史公接着评道:“由此观之,怨邪非邪?”这是接着孔子的“求仁得仁,又何怨乎”说的,可见太史公并不完全赞成孔子的说法,伯夷、叔齐大概仍是有怨在心的;不过这怨并非为了自己的利益得失,而是为了理想的破灭,正符合“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诗教。这样的怨,就算再多一点又何妨呢?伯夷、叔齐兄弟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为王位相争而相让,是可贵的。因此有关伯夷、叔齐的美德,自古以来就广为传颂,对谦恭揖让的民族传统的形成产生过积极影响,他们身上所折射出的高尚民族气节,永远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弘扬。


状态提示:名臣篇之叔齐
本章阅读结束,请阅读下一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