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干净利落的扫掉了蒋涛团队,知道实情的人自然对陈远鸣的实力有了新的认识,也对他的克制颇为赞赏。但是大多数硕鼠的警惕和夸奖都对大局无益,这种程度的手腕根本无法触动盘根错节的利益网,也不会让他们放弃唾手可得的利益。
体制内部的老鼠仓和无序拆借才是困扰着证券市场的关键问题,但是这个绝非一人之力可以改变的,所以陈远鸣也没想在这上面费工夫,而是干脆的掉转了枪口,开始自己真正的布局。
12月中旬,一篇论文突然在北京的财经院系风靡起来,发表人是对外贸易口的一位大拿,内容核心则是关于年初的美国债券风波。单从这个角度来说,论文的内容相当清晰明了,资料详实、结论惊心,矛头直指美联储的加息对于美国长期债券的影响,又因为这种影响,对于欧洲市场产生了可怕的化学作用,导致美国债券市场的全面崩溃。
论文是篇好论文,是个业内人士都能看出来。但是这可是北京城,没人会把一篇文章当成是简单的文章来看,特别是对外贸易这种关键部门的说法。论文刊出几天后,风向马上出现了变化,一些矛头开始直指财政部的国债贴息政策和目前国债期货市场的热炒现象。
要知道太祖曾经说过:党外无党,帝王思想,党内无派,千奇百怪。作为政治军事的顶尖高手,这句话基本道出了政治圈的核心内涵,也成了很多人的行动纲领,各个部门内的派系斗争和内部矛盾从来都不罕见。
如今这一纸论文在节骨眼上发表,明眼人马上就能看出,这是财政口产生内部纷争了。有纷争自然就有利益纠葛,转瞬间关于是否继续增加贴息的问题就炒的沸沸扬扬。这时国内严重的通货膨胀刚刚回落,进一步放开期货市场,还是整顿期货市场过热现象成了关键的问题。
只是国债期货实在太过特殊,关系到财政部的国债发行问题,这可是一个天大的钱袋子,谁也不敢擅自做出决断,因此焦点也就汇聚在了贴息与否和额度标准之上。
如果以美国的债券风波为参照物,任谁都明白在国库券上贴钱是个引起二级市场动荡的隐患,但是如果一点不贴,又没人敢保证下面持有国库券的普通民众不遭受损失,更没人敢保证遭受损失的群众会继续购入下次国债,维持国家正常运营。
盘子太大了,决定政策就变得异常艰辛,本来就够扑朔迷离的国债期货市场,顿时又蒙上了一层阴影。这个论文发出后,上海方面也很快做出了反应,几大上海老牌劵商都有赞同之意,认为减息势在必行。很难说在这重重压力下,财政部还敢不敢贸然行事。
上面吵得不可开交,放到下面人耳朵里,就成了另一个模样。在几家报纸简短转载后,美国债券风波成了一种“期货市场有风险”的明示,上万亿资产说没就没了,让一些老百姓们又是幸灾乐祸又是心生恐惧。现在熊市牛市的概念已经通过股市传开,部分有头脑的炒家开始明白了市场过热后带来的反弹,这时再来看看期货市场,上次“314”期货的火爆不正在眼前?钱没拿到手,那就是账面上的数字,在这种乱局下究竟要不要继续入市,反而成了关键问题。
趁乱捞钱的投机分子当然有,但是心生警惕,不愿再冒险豪赌的也不在少数,尤其国库券实行的是摊派制度,持有者有很多都是国企和机构这些非投机性又习惯揣摩上意的团体,有了这个僵局,敢于直接入市的就少了大半。
两厢叠加,整个期货市场陷入了一片暴风雨前的宁静,不论是中经开代表的消息集团,还是万国代表的市场预测集团都开始暗中发力,想要从大老板那里套出点可乘之机。大鱼不肯擅动,钱和市场却不能就这么冷下来,因此一些在前期取得利益或者吃了大亏的中小散户开始了动作。
而这个动作,才真正进入了陈远鸣的计划中。
如今国债325期正值12月的现券交割期前夕,按照惯常的方法,一般炒家只需要反向交易平仓即可,不会进入真正的实物交割。但是月中时,最近市面上突然出现了一波收购现券的风潮,据说是有人觉得1995年中到期的923券有相当的保值价值,就算不在期货市场炒作,根据贴息也可以收获稳定的收益,至少要比券面的128元要高上几块。
这种说法没人能够肯定,毕竟贴息政策还没定论,但是就算按目前的贴息标准,确实现券也该在132元左右。这么一算账,一些金融机构难免就产生了意动。不少原先拿着国库券入库单的小证券公司就跑到了上级证券交易中心,想要交割自己账面上的现券。
谁知这个动作,却捅出了一个天大的篓子。不少持有武汉证券交易中心分仓入库单的证券公司,根本就无法提到现券,因为他们持有的入库单根本就是假造的!
消息一传出,立马激起千层浪。都是通过正经渠道购入的国库券,怎么可能出现这样的纰漏!接到举报,上交所马上行动起来,开始针对这批伪造入库单进行查处,结果一条水面下的大鱼浮了出来。
至少有80单以上的伪造入库单,出自辽国发之手!
在这时,进入国债期货市场是需要席位的,想要坐庄炒期货,就必须有金融机构或证券机构的许可证,但是辽国发明显不具备这种条件,就通过租用其他证券公司的空白席位进入了国债期货市场。
这对于证券公司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