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白莲能想通的事情,朱知府也能想通。知道赵通判出事,对自己没什么好处。
便趁着这个时间,让朱夫人去赵家,接回赵氏。
接回赵氏,只是一种表态,表示朱家跟赵家是一体的。就冲朱家的这态度,赵家也对陈氏的事情消除了芥蒂。
很快,赵通判就被巡抚衙门的人带去了,赵通判如今是官身,没有顶定罪,巡抚也没为难他,只说是查明一切后再行定夺。
赵家这边因为赵通判的事情,已经六神无主,全指望这亲家朱知府出力。
白莲知道这个消息后,便吩咐了下去:“传信给那个丫头,让她将去母留子的话想办法告诉陈氏,让陈氏闹,但不要惊动朱知府,在朱夫人面前闹,朱知府忙着赵家的事情,顾不上后宅,他才有这样的机会。”
白莲一早就知道,朱夫人对儿媳赵氏不满已久,这次赵氏因为陈氏的事情闹,回娘家。又在娘家出事后,需要朱家的帮忙才回了朱家,这样的事情,朱夫人本来就不喜,这个时候能给赵氏什么好脸色。
她不是男人,不知道朱知府在外的事情,就是知道朱赵两家一体,但是现在儿媳妇正是好拿捏的时候,谁会放过这样的一个契机。
更何况,人都有这样一个心里,你弱他强,他强你弱,自己的儿子成了那般,以后赵氏留下来,难免给家人脸色看,现在借此机会吃死她,看她以后还能翻什么浪。
消息传过去,白莲就安心的等着消息。
朱知府只当是这一件事情,便无所忌惮的将赵家的事情揽了过来,若是他知道,随后便会有不断的麻烦,也不知道他会不会后悔。
之所以找到五城巡抚,不过是因为五城巡抚的于明德。是睿亲王提拔上来的。
朱知府就算依仗着严家,如今事情的主动权控制在政敌的手里,做事总会有许多的钳制。
陆晔知道这一消息的时候,着实的吃了一惊。怪不得那天自己说借着明年吏部考核的时候,将朱家整垮,白莲听到后神色间有诸多的不屑。
原来是在这儿等着。
吏部在睿亲王手中攥着,到时候挑起几件朱家的阴私之事,将他打落到尘埃。也不是不可能。
现在白莲饶了个圈子,借着赵家拉下朱家,还懂得是借五城巡抚的势平衡局面,倒是聪明。
只是太过麻烦,这一件案子,最多拉下赵家,伤不了朱家分毫。
再说了,就算真的有朱家什么事,最后被扯出来了,五城巡抚那边也决定不了。当时候要封了卷宗,递交刑部。
刑部那可是严家的地头,到时候要怎么处理,完全就没有了主动权,说不定还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毕竟这件事并不算大事。
不过陆晔随后想到了白莲说上中下三策时那种淡定的神态,觉得白莲准备的应该不仅仅是如此,这只是一种直觉,陆晔也说不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大概是因为她眼神中所流露的那种睿智吧。
不出两日,果然不出陆晔所料,还有后招等着他们。
没等着朱知府料理好这件事,针对赵家的另一件事情就被翻了出来。
赵夫人是彭城人士。亲故自然多,所以说赵通判在彭城比朱知府的根基深。
正因为根基深,所以才最容易寻到错误。朱家的把柄不好抓,赵家的把柄一抓一把。
之前是赵夫人的侄子强买强卖,逼死了人。这次又是赵大人的外甥强夺民女,那女子不堪受辱。撞死在赵家大门口。
这些都是些陈年往事了,而且这些事与朱家并没有多大关系,若不是这些被人翻出来,朱知府也不知道,这些是发生在他来彭城上任之前。
赵家的事,让朱知府不由得挠头,那两件事似乎只是个引子,引着许多人接二连三的揭发赵家的恶行,朱知府听着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忍不住扶额长叹。
连他都想不明白,这许多年前的事情,怎么一下就翻了出来。
但是朱知府并没有联想到白家,在他的潜意思里,白家就算有动作也是针对着他来的。
这样数罪并罚,朱知府就是能耐再大,也捞不出赵通判了。因为已经引起了民愤。
更有好事者写下对联讥讽赵通判贪赃枉法,昏聩无能。
如“早去一天天有眼,迟去此地地无皮。”
更有慷慨激昂的对联高举在巡抚衙门:
冤,通判枉法,行无道,掩民昭昭日月。
盼,巡抚青天,展正义,还我朗朗乾坤。
朱知府只看了一眼,见那些民众并非是盲目的喊冤,而是非常有秩序的,且将巡抚给捧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似乎不处置赵通判便不足以平民愤。
朱知府想来许久,才想明白,赵家这是得罪人了!
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将这些事一件件,一条条的给翻了出来,还明白在百姓间造势,让人骑虎难下,这绝对不是巧合。
朱知府没有他法,各种路径行不通,便只有买通了人,捎了口信给赵通判。
告诉他外面的情况,以及形势,让他安心,纵然最后真的难以挽回,赵家诸事,他会当做自家的事情看待。
就是收到信儿的赵通判还能说什么,他明白人家已经尽力了,朱知府做到这个地步,已经很仁义了。
赵通判打定主意,闷声认栽,外面好歹还有朱家的人在周旋。
然而朱知府因为赵家的事情,忙前忙后,全然不知此刻朱家的内宅早已经翻天。
手机阅读:http://m.520yq.cc/65291/
发表书评:http://www.520yq.cc/65291/
为了方便下次阅读,你可以在顶部"加入书签"记录本次(第213章 造势)的阅读记录,下次打开书架即可看到!请向你的朋友(QQ、博客、微信等方式)推荐本书,咸客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