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南宋以来,江浙一带发展之迅,便隐隐有了赶超北方之势;直到洪武年间,秦淮河以南更是欣欣向荣。如今倭寇侵入,这才发现南方这一片富庶之地,竟然不在南京之下,个个更是眼红,沿岸的烧杀抢掠,几个大倭寇不甘示弱,隐隐有攻城掠地之势头。
这一日,王国祯尚在屋间批改公文,案上两叠厚厚的卷宗,此间有上至兵部的承鉴,下有各府衙的批示。他一一细读,满篇均是不离倭寇二字,他越发感到烦躁,忽的眼前一亮,紧握信角的手掌高兴的发颤,正是一封浙江巡抚胡宗宪的信函!
他此时不由喜上眉梢,按信上所说,山东登州卫指挥佥事戚继光即日南下,任浙江总兵官,俞大猷调任广东总兵官,率军入驻海丰。他为官数年,早对二人英勇有所耳闻,若是俞家军能驻守广东,那倭寇之流便不足为患。
自嘉靖三十三年南京之役后,戚继光,俞大猷二人的名气更是响彻九州,不少沿岸假倭闻风丧胆,他们之所以不惜转移阵地,南下犯事,只因为了避其二人锋芒。
他此时正是喜不自禁,抬手继续翻阅卷宗。不出片刻,他却是双目生惑,脸色发青,先前的兴奋早已没了踪影。
据下辖江门上奏,听说这些时日皂幕山平白无故地多了些奇人异士,拉帮结派,目的不明,有恐是刁民有心落草,勾结倭寇。
若说倭寇之乱,这自己管辖境内若是出了绿林好汉,兴起兵乱,那就是满门抄斩的罪名。
想到这里,他边坐不住了,忙唤过平日深得其信任的七八名师爷先生来商议对策。但因此事事发突然,是以任这些先生多么聪明,也都是摸不着头脑。王国祯派出人去打探,又过了两日,这才收到回信,信上只说这些人数量不多,大致在一百多人左右,除此之外仍是一无所知。
又过了两三日,信上忽说这伙人突然进了皂幕群山。王国祯大吃一惊,这群人莫非真是要落草,他继续叫人守住山口,又过了几日,回信称自从进山之后,这伙人便再也没有出来过。王国祯心中稍定,若是落草为寇,那理应下山作恶才是,但这伙人进山数日毫无动静,想来并非落草,不过转念一想,他心中又是起伏不定,莫非是民间相传的搬山道人?
如此兴师动众的盗墓,绝然不能发生在自己所辖境内。他下令增派人手,继续守住皂幕山口,这一晃眼又是数日,那伙人却似消失了一般,竟然从未出现过了。
王国祯心中生虑,但是他也知道那皂幕群山毫无人烟,又有野兽出没,寻常人进去绝无生还可能,就算是山间老猎人也不会轻易入山捕猎。
至此,他心念又是一转:莫非那伙人是修道之士不成?如今嘉靖皇帝崇迷道教,若真的是修道之人,那自己此时隐瞒不报,来日走漏风声,岂不是要落了个欺君之罪?
他邀来广东各方才俊商议,决议此事必要禀告圣上。他立即修书一封,令人快马加鞭,直送仪鸾司,然后整装待发,准备进京面圣。
果然,此事不仅得到了仪鸾司锦衣卫重视,就连掌印太监曹吕方也被惊动了,七八天时间,上面便有人传话:着王国祯入京面圣。
(很多人对这一章表示看不懂,如果你看懂了最后一段,那就表示你很聪明了。至于为什么不写的简单点,唉,只可惜我不能写的再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