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科幻未来>红警之从废土开始>1581.第1564章 北约印度洋舰队最大危机

平静的印度洋海面上,在远离战场的地方,一艘商船正在沿着非洲海岸线行驶。

就在所有船员全都无心睡眠,在讨论这场距离他们不远的战争时。

在商船不远的海面上,一条水柱升了起来,一枚浑身漆黑的导弹,从海面上串起来,吓了船上所有人一跳。

马上就有船员第一时间拿起手机拍摄了起来,从海底串起来的导弹,个头十分的巨大,长长的导弹在离开水面差不多十五米的高度上点火。

强烈的火光照耀整个商船,也吓到了所有人。

然而还不等他们做出反应,又是一枚导弹从不远处的水里传出来,同样点火升空,紧接着是第三枚导弹也升上天空。

商船的船长以及不少人,几乎全都是面如死灰之色。

“核战争……”

战略核潜艇发射潜射核导弹也就是这个动静,船上的所有人,几乎全都认为,这是三枚潜射的核导弹。

真的是让他们吓坏了,说话都磕磕巴巴,满脸的绝望。

紧接着被吓到的人自然是美国五角大楼,只是他们看到的并不是三枚导弹,而是二十四枚正在升空的导弹。

“印度洋四周发现弹道导弹发射预警信号,导弹发射时间是在十五秒之前。”

v-2fjdd型反舰弹道导弹发射,和其他弹道导弹一样,都是会产生尾焰、羽流和柱状烟雾。

而尽管导弹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可以采用缩水甘油叠氮聚醚低温燃烧剂降低发动机尾焰温度,加入钾盐抑制二次燃烧,降低尾焰中烟尘浓度,用发泡高分子物抑制烟雾,用添加剂使发出的红外辐射避开大气窗口,来降低美国导弹预警卫星的发现概率。

但是只不过是十五秒的时间,美国天基红外系统同步轨道预警卫星还是发现弹道导弹发射。天基红外预警卫星灵敏度比数字信号处理卫星高出十几倍多,能够透过大气层进行观察。

但考虑导弹采用了多种红外隐身技术可以降低大气窗口的红外辐射,大约要到空气稀薄的一万米以上高度才会失去大气掩护,因此判定卫星发现时间延迟15秒。

同步轨道预警卫星同时携带扫描型和凝视型红外探测器,分别用于大范围探测和小区域持续监视,如果导弹采用机动发射方式脱离探测器可能进行监视的范围,就能延缓被发现的时间。

只不过印度洋这里,是战场的中心,美国的大量的卫星云集,还花费巨大的代价,移动了一颗同步预警卫星过来。

为了就是及时发现应对伊叙联邦的反舰弹道导弹,毕竟之前的琼斯号驱逐舰,被干净利落的击沉,给美国敲响了沉重的警钟。

花费巨大代价的摇杆卫星,原本还让五角大楼有点肉疼,但是现在,剩下的只有庆幸。

此刻的北约印度洋舰队,已经陷入了苦战之中,如果让这些导弹得逞了,那情况就将更加的悲剧。

“预警卫星开始进行导弹轨迹测量。”

在发射的导弹被锁定之后,天基红外预警卫星发现红外辐射时首先要根据红外特性分辨出其波长范围和特性,进而推断其温度甚至推进剂种类,据此分析分辨出目标的类型(如弹道导弹或者运载火箭),然后测量目标的矢量速度。

由于采用红外探测器,观察到的导弹轨迹是一个个连续的点,所以必须积累足够多的数据才能判定目标轨迹,美国天基红外系统卫星的扫描型红外探测器扫描周期为1秒,也完全可以在10秒钟内能够完成导弹轨迹测量。

但是用红外设备测量弹道导弹的轨迹,必须2-3颗卫星在不同角度同时观测才能得出三维空间内的弹道,单颗卫星只能得出一维平面上的投影,而融合其它预警卫星的观测数据不可能由预警卫星自行完成,必须经过地面控制站处理,所以这时候得出的导弹轨迹缺乏弹道高度与倾角,仅仅是弹道在平面投影的速度矢量,而不是导弹的真实速度矢量,因此无法预测导弹的打击目标。

此刻美军在印度洋上,也就一颗同步卫星,如果是在远东或者是欧洲以及太平洋,那情况就完全不同了。

一发现卫星之后的十秒内,就能够计算出导弹攻击的大概目标,但是在印度洋这里,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办法。

“马上将信号传递给战区内的联合战术地面站、澳大利亚的海外地面站和美国本土夏延山的的北美防空防天司令部、美国航天司令部预警中心,进行数据融合与处理,以最快的速度确定其弹道。”

五角大楼内,反导指挥中心,第一时间做出反应,快速的将预警卫星得到的数据,分发到每一个数据站,让更多的卫星来对导弹弹道进行计算。

弹道导弹的抛物线轨迹,其水平加速度是一个累积数据的平均值,必需有一定时间积累才能推算轨道,例如发动机推力不变,但工作时间延长任何时间,其弹道必然不同,因此仅靠10秒钟内观测到的飞行轨迹还不足以判定导弹落点。

而且现代弹道导弹多采用机动变轨技术,不等到主动段结束无法确定其最终弹道,所以真正的导弹落点预测不会很快得出,也就无法对战区内部队发出警报。

此刻,整个五角大楼全都高度的紧张起来,虽然大家已经都准备接受海军的再一次失败。

但是失败归失败,依靠舰队此刻保有的航空力量以及舰队本身的防御力,就算是伊叙联邦占据了优势,要自保也是没有太大的问题。

可要是对方


状态提示:1581.第1564章 北约印度洋舰队最大危机--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