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什么礼才好呢。这个问题在主仆四人的脑海中盘踞了好几日,都得不到好的主意。
纪老夫人自小便锦衣玉食,嫁入夫家几十年,也是过得一日比一日好。在她眼中什么没有见过,在她嘴中什么没有尝过。一般的东西怕还真是入不了她的眼,若是身在纪府,却是随意送些东西略表孝心便也足够了。但,纪慧娴不一样,她第一次进府,第一次见这个从未谋面,对她并不看重的祖母。不说能够一举得到青眼,最起码不能让她反感。再说,又是不打自招就进去的,这礼若是再送得不好,便肯定一下子就打了回来的。
这个问题也是难倒了纪慧娴,她虽有现代的思想,可那些思想除了能让她活得舒心一些之处,并不能再带来更多的好处。这一份礼,就把她有些为难住了。
后来还是杨妈妈无意中说了一句,说纪老夫人是信佛的。
但信佛又能送些什么,相信知道纪老夫人这个爱好的人怕是不再少数。所以,什么金佛玉佛相,送得人怕也是多了去。纪慧娴若再送这些,就显得有些不入流了。再说她也没有什么积蓄可以让她送那些贵重的金器。可送礼,能投其所好是最保险而又最能发挥作用的。
纪慧娴就在这佛相上又打了几日的主意,想起在现代倒是送礼很流行送十字绣的。不如就绣一幅观音相送去。
这主意一出来,却是再也挥散不去。这怕定是头一遭的。就算以往有人送过,但定也不会多。到时在绣像上再费些功夫相信也能出彩。还有就是,也能体现出她的绣艺来。再古代的大家闺秀,可以允许你不识字,但绣艺不会却是绝不允许的。有很多人家娶媳妇,除了看人品,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绣品。
纪慧娴对自己的手艺倒是有些信心的,平日里没有什么娱乐休闲,除了练字,还有的就是绣些东西。她脑子比较活,绣出来的花样却是很受杨妈妈的赞赏。
纪慧娴把这想法跟杨妈妈几人一说,倒是得到了赞同。
杨妈妈还道:“姑娘去白月庵里借幅观音娘娘的画像来,那里的菩萨最是庄严慈善,绣出来的菩萨定也是最好的。”
于是,这借画像的事,却是让采吉前去了。本来纪慧娴想去的,杨妈妈却是再也不肯。头次从庵来回来便发热的事,让杨妈妈却是一直心有余悸。连带着,对迎平也有些不放心下来。
采吉去了大半日才回来,杨妈妈见到她便劈头问道:“你这小蹄子莫不是偷了懒去,怎么这天都要黑了才回来?”
采吉被冻得脸颊有些发红,听了杨妈妈的话,便把手中用油纸包好的一幅卷轴塞进了杨妈妈的手中,回道:“庵里多了许多香客,庵里的师傅们都很忙碌,等了半日才再招呼我呢。”说着,便掀起毡帘进了东间向坐在炕榻上的纪慧娴行了礼。
纪慧娴自也是听到了她的话的,便有些疑惑问道:“白月庵里香火并不旺,这若说忙到无人招呼人,这却是头一遭。”
采吉把手放在火盘上烤了下,然后又接过迎平替过来的一杯热茶喝了下过,人这才缓了缓,回道:“奴婢也是奇怪的,这不,便问了那比较熟悉些的悟静小师傅,姑娘猜,她都说些什么了?”
杨妈妈把画轴正放在炕桌案上正拆着外面的那屋油纸,听了采吉的话,回头就没好气的道:“在姑娘面前还弄得这些虚假做什么,有话便直说罢截教仙。”
采吉嘴一撇:“妈妈也是的,就不能我卖弄下不成?”说完才又笑吟吟的对纪慧娴道:“悟静小师傅说,却是那周王妃上次来庵里上了香后,那先天有些不足一直不肯开口说话的小郡主,自庵里回到王府后的当天晚上,却是开口唤了爹娘。却是喜得周王爷与王妃,直嚷着白月庵的菩萨灵验。这一消息,却是第二日里便传遍了整个汴京城。以往周王妃为了这个小郡主却是踏遍了不少数寺院,一直无效,却是不想在这名不经传的白月庵里如了愿。这不,这事一传开,这白月庵的大门却是要被香客踏破了去。”
杨妈妈听了这话,也是直念阿弥陀佛:“小郡主能开口说话,却是好事啊。周王妃是个和善之人,菩萨理应保佑的。”
纪慧娴也是一笑,想着那日在庵房里见到的那个小女孩,很快又想到了小郡主的兄长,那个有些傲气的世子。心里莫名的又有些郁郁,却是对着杨妈妈展开的那幅观音相,一瞬间失去了兴趣。
对纪慧娴的情绪转变,杨妈妈等人也只当她累了,并未多想。
第二日,天气很好,阳光早早的便照进了宅子里的院里,不多时,青石板上便散出淡淡的热气。似乎觉得这院子暖和,却是不知从哪飞来两只小雀,唧唧喳喳的在那有些光枯的桂树上上下蹦跳着。
杨妈妈推开窗看到这院中情景,却是笑着回对正在梳妆的纪慧娴道:“姑娘,看来今日是个好日子。”
收拾好心情的纪慧娴梳好妆,吃了食后,这才细细的打量了从白月庵里借来的观音像。在开始把画像临摸有绣帕上前时,却是把画像挂了起来,然后上了一柱香表示敬意。
纪慧娴住的小宅子,坐落在白月庵的西面。附近都是大片的田地,而这些田地百分之九十都是属于纪府的。当然田地里的收成,纪慧娴是没有份的。除此,却也还有些农家散落在周边。但却很少来往,那些农夫却是对纪慧娴所住的两进小宅子有莫名的敬意,知道里面住的是纪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