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六章特别行政区下
自从五月份许用和陈永华组建同盟会福建行省宣政院,到了月份,在福建全境光复之后,正式以宪历纪元。{.}首.发同盟会所有的布告文书都以宪历元年为名发布,这在福建省内登时引起了轩然**o。特别是三藩使者,更是众志澎湃,对于同盟会悍然自立之举,竟以国贼示之。
在那些保守官绅的眼里,这同盟会的改元之举,可谓是不伦不类。高旭身为同盟会的总理事长,并没有登基为帝,同盟也不是他的年号,宪章也不过是同盟会的纲领而已,改元为宪,实在是莫明其妙。要是高旭像李自成、张献忠那样自立为帝,改年号为同盟,倒也不落人口柄,但他没有。
对于这点,作为同盟会的宣传机构宣政院没有注释,会报中华报也没有注释,高旭只是以现实来宣示同盟会的自立主张。把宪章作为改元的年号,自古以来,也大约只有同盟会这么干。
高旭面对三藩使者的口水战早已烦不胜烦,既然再奉业已不存在的隆武朝廷没有意义,便把同盟会改元自立的决心昭告天下。现在虽然时机并不完全成熟,但是福建作为同盟军光复的第一个省份,将成为以后行殊复区的样本。要是同盟军每光复一地,就要接收大明朝数百年积存下来的弊政,随着光复区的扩大,那就愈加的积习难返。那还不如趁着现在同盟会的地盘还小的时候,一步一个脚印的把同盟会的新政付以实践。
福建省,将成为同盟会除江南长三角光复区之外的第一个识特别行政区。
既然满清摄政王多尔衮那残酷的剃发令都能推行,同盟会的新政当然也能够。
对于那些不支持同盟会新政的旧式官绅,高旭也不媳,也希望他们去两广的永历与绍武这两个南明政权去内哄扯皮。要是他们闹得再欢,有着同盟军这支强兵,大能够一力降十会。
对于同盟会的改元之举,在同盟会大本营的崇明岛,民众虽然不理解,但还是无条件地拥护支持的。至于江南的光复区,朱明王朝的严肃早就形同虚设。现实上,在江南,随着同盟会的一系列恢复社会生产的措施,民众已经把同盟会作为一个代明而立的朝廷来看,同盟会改不改元,高旭登不登基,在满清铁骑的要挟之下,根本没有别的选择。{.}
但是福建刚刚光复,对于同盟会的ji进思chao还在消化之中,对于同盟会悍然扯去隆武朝廷这块遮丑布,以宪历纪元的举措,在官绅阶层之中自然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对于那些对于朱明宗室中兴大明的期待已完全绝望,执意投身于同盟会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事业之中的开明官绅来说,比如刘中藻、张肯堂、曾樱、路振飞等人,他们是当中沉默的大多数。对于那些有着强烈投机意识的官绅来说,竟是向宣政院上书,劝进高旭称帝,对于这些人,高旭只是一笑置之。他改元为宪,不过是提高同盟宪章的影响力,至于现在称帝,那真是不成熟,至少光复了南京、北京这样的具有政治意义的大城市之后,再可能考虑这种事。
当然,反对同盟会改元为宪的人也有不少,其中就以隆武朝的原大学士朱继祚为首。
朱继祚是福建莆田县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历任礼部右shi郎。在隆武朝廷中曾任大学士。当然,在隆武当政的时候,为了收买人心,大学士的名额达到二十多人,像大白菜一样不值钱。他集聚一批福建的保守官绅,活跃在桂、唐、鲁三藩的使者当中,对于同盟会的改元为宪之举,言道“自古以来,改元之事,从未如此草率而行,毫无章法,简直是海盗行径!”
朱继祚此言直指高旭出身海盗家族,对于国政信手涂鸦。~
对于朱继祚的指控,同盟会会报中华报终究作为正式回应,言称同盟会改元为宪,只是同盟会内部会政,宪历纪年为了配合新政,只在同盟会的光复区推行。
明眼人都看出了,历来只有先称帝,才有改元之事,而这高旭根本是反其道而行之,先是改元,将来时机成熟的时候,才正式称帝。至少高旭的出身,当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出身很好么?所谓窃国者候,到时真的有了问鼎天下的实力,谁还会算计开国者的出身?
其实高旭现在并没有想得这么多,以他看来,他领着同盟军拼死拼活地从鞑子手中收复汉家河山,到头来,又是那帮腐朽不堪的士绅阶层坐享其成,这是他绝对不允许的。
既然高旭决意奉行重商主义,在驱逐满清之后,进入大航海时代,那批守旧的、固步自封的、目光短浅的士绅阶层恰恰就是拦路虎。推广同盟宪章,淡化士绅阶层的影响力,提高商人、匠人阶层的地位,必须从现在就开始做起。
他不会像李自成那样拷掠这些官绅,因为没有必要,在闽海光复、郑氏瓦解之后,同盟会的发展资金,以及同盟军的钱饷,完全能够通过华商会的商业渠道筹集,海上贸易的巨额利润,现在足以支撑他的事业。
对于高旭改元为宪的ji进举措,身在苏州掌管江南抗战大局的沈廷扬也来信相劝,但是高旭回信道“岳父大人,我们要想走得更远,必须独树一帜,必须完全抛弃这大明朝的数百年积弊。但是光是凭着一面中华旗还不够,我们还要把同盟宪章的观念深入人心。因为我们驱逐鞑虏之后,不是恢复一个已经腐朽到骨子里的大明朝,而是制造一个焕然一新的大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