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4月1日,正是西方愚人节的时候,而印度军方也开始转移兵力,选择帮助东巴基斯坦的反叛军,将孟加拉与伊斯兰堡的关系阻断。
从3月26日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五天,东巴基斯坦的叛乱已经基本被当地的驻军镇压,除了一些残余的另行抵抗还在持续。
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在位于南京的国防部总部大楼里,一场特殊的会议正在召开。
除了华北军区与西南军区的两位最高指挥官以外,还有参谋总部的一行人,以及内阁的几位安全顾问参与。
在会议上,大家的表情都不好,尤其是叶宜伟。
“在这件事情上,是我的失误!”他站起身来,向诸位同僚鞠躬致歉,因为对情势的错误估计,现在令国家陷于两难的境地,这一点上,他难辞其咎。
反倒是华北军区司令王立文,却将这件事一笔带过,好声劝着:“宜伟啊,这件事你虽然有责任,但现在还是说说有什么应对和解决的办法吧,追究的事情等以后再说。”
“现在要改变计划,已经来不及了。”叶宜伟很遗憾的说道:“由于地理上的制约,我们无法像印度人那样,进行大兵团的转移。不过考虑到印度的铁路和公路运输系统,他们即便要调配兵力,也至少要花上两个月。”
叶宜伟伸出两根手指。强调着:“这两个月。就是给我们的准备时间。”
“你打算如何做呢?”林翔也不冷不热的问着,对于叶宜伟的出身,他一直都有些介怀。但至少,不会故意刁难对方,这样的气量还是有的。
“不改变原来的军事部署,但需要更改我们的战略目标。”叶宜伟又找回了那种成竹在胸的自信和从容,“军事行动安排与之前的一样,但目标改为占领克什米尔,然后扶植孟加拉国!”
“什么!扶植孟加拉国!”其中一位元首张景临派来的安全顾问听后大惊失色,“你别忘了。我们现在和巴基斯坦是同盟关系,这种事情要是传出去了,以后还怎么在国际上与人打交道?”
这可不是迂腐或者道德洁癖,而是政治上的道理。
印度就一直以反复无常的小人姿态出现在国际社会的舞台上。看似左右逢源,实则被人不齿。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愿意与这样言而无信的民族打交道。
作为大国,必须要有担当,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才是正道,才能服众,才能强盛。
这个道理,叶宜伟也知道,所以他接下来又解释着说道:“这个扶植。指的是让印度人扶植,而不是我们。”
“首先,从现实情况来考虑,印度无论如何都无法建立一个亲印的孟加拉国,这是宗教本质决定的。”
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之间的冲突,在这片土地上已经经历了无数的岁月,是浸入骨髓的仇恨,不是印度政府可以在短时间内化解的。
“并且,东巴和西巴的关系想必大家也清楚,难道要我们帮助巴基斯坦去镇压孟加拉地区吗?”叶宜伟把孟加拉看做了一个炸弹。与其天天担心这个鸟地方,不如干脆让其从巴基斯坦**出去,然后在拉拢到华夏联邦的阵营中。
正如叶宜伟所提到的,巴基斯坦对于孟加拉地区的治理,确实一直都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从道德角度来讲。东巴的叛乱是可以理解的,君不爱臣。臣自然可以造反。
现在,华夏联邦军帮助巴基斯坦在西线上突破印度人的封锁,占领克什米尔全境,这就已经足以交代了。
至于孟加拉国的**问题,则可以视为一种“无可奈何”,华夏联邦军可以代为驱逐印度的入侵部队,但孟加拉地区的内政则交由他们自己选择。
从头到尾,中国都没有插手这里,并且还帮助驱赶了印度人,这就已经在道义上站得住脚了。而且孟加拉是一个伊斯兰国家,在其**之后,肯定会与巴基斯坦保持密切的合作关系,这一点上,在原本时空里,也是以此作为结局的。
所以说,巴基斯坦也不会为此而有所怨恨,就算有,对象也是印度,而非中国。
到了那个时候,分别扶持孟加拉与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从东西两面夹攻印度,反而比现在的情况要理想得多。
巴基斯坦可以集中全部力量于西部,不必时时顾虑远在天边的孟加拉,兵力也不需要分散。这从战略上来说,更加实用一些。
当然,没有一个国家愿意丢失领土,这样的事情在感觉上是很不好受的。
在叶宜伟的坚持下,这次作战任务的基调算是定了下来,以克什米尔为目标,而把孟加拉当作吸引敌军主力的诱饵。
待到克什米尔地区已成定局,就可以逼迫印度交出孟加拉,到时候还可以通过谈判,“勉为其难”的答应印度,让孟加拉**建国。
毕竟站在印度的立场上,一个分裂的巴基斯坦,对印度才是最为有利的,让其成为南亚地区唯一的大国。
其实,发生在东巴基斯坦的情况,中国方面早就有了相关的信息情报。
在1969年的8月份的时候,印度内阁、议会和国大党分别开会,通过了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孟加拉国”的决议,同时在印巴边境集结军队,进行军事演习。
9月,印度又制定了“解放孟加拉”的战争计划。
与此同时,印度积极进行大国外交,向美国争取支持,并且做好了充分准备。随时都能发动战争。
但中国方面。无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