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青春校园>智能工厂>第一千零二章 工业会展

“咱们华扬重工也要有这样的意识,要逐渐地把一部分利润率较低、劳动密集型的产品转移到中西部去,做到未雨绸缪”

“明白了”高管们都是来自于经营一线的,对于企业的成本构成了如指掌刘永灼所说的情况,他们或多或少都有所体会,只是因为平时工作太忙,没有过多去思考而已.

既然林刘永灼已经这样说了,大家也就明白过来,纷纷在心里盘算着本公司的哪些业务需要进行迁移,又有哪些业务是需要继续加大投入来加以发展的

王华明最先开口:“我和刘总商量过了,过一段时间,我们会安排几个考察组到中西部去选点,初步计划在中部地区建立三到四个生产基地,大家回头把需要转移的产业汇总一下”

国家为了鼓励企业迁移到较贫困的内陆省市,出台了许多政策,尤其是廉价的土地,对企业家们可是有着很大的吸引力

“本着贴近原材料供应地、贴近产品市场以及贴近劳动力来源地的原因,分别转移到各个生产基地区现在的厂区,则主要用于生产各类产品”

“永灼,这样一来,我们的生产又分散了,管理成本可就加大了”机床公司的奚雷鸣担忧地说道,“我们原来分为武汉和柳州两个生产基地,协调起来已经是比较麻烦了,现在如果再把一部分业务转移到内地去,未来我这个总经理就只能是当空中飞人,每天在几个城市之间飞来飞去了”

“雷鸣,你就知足,你好歹还是在国内飞,我现在可是天天绕着地球飞哦”熊述国笑着说道

化工设备公司的业务遍及全球各地,熊述国经常要去巡视各个工地的情况,与项目业主洽谈有关事宜,所以出国的机会特别多,一年怎么也得绕着地球转上七八圈的

奚雷鸣对此也不服输:“我们在澳大利亚也有生产基地的只是大家照顾我腿不利索,所以遇到这种需要出国的事情,都是几个副总分别去的像姜涛他们几个也差不多是常年在外了”

“你们谁有我惨?”坐在一个角落里的海外销售部总经理徐荣敏苦着脸说道,“你们都是计算一年有多少天在国外,我可是反过来的,只能计算一年有多少天在国内”

“刘总总部是不是该考虑一下,什么时候能够把我调回国内来眼看孩子该上高中了,我不在身边,孩子让爷爷奶奶都惯得不成样子了,再没人管以后他可就要像我一样,成一个半文盲了”

“哈哈,荣敏,我看你这个半文盲混得也不错嘛,现在能说好几国外语了?”在制冷设备公司当副总的农立群群调侃道

他们几个都是和刘浩然一起创业的老人,虽然没上过大学,但如今也都能在各个岗位上独挡一面

徐荣敏摇着头说道:“光会说外语有什么用,有时候和客户谈判的时候人家说一些技术指标我只能是半懂不懂刘智在这方面就比我强多了,人家是正牌大学毕业,随便说点啥都懂我和我婆娘说了,无论如何也得让孩子考个名牌大学,替我圆圆这个大学梦”

“荣敏的话说得很好啊”刘永灼接过徐荣敏的话头说道,“有一名俗话说得好啊想要大展宏图,什么最重要?人才咱们现在最缺的就是人才啊”

“你这不是俗话?”王华明笑着,“不过这句话倒是没说错咱们华扬重工目前最缺的,的确是人才这就是我们今天这个会的第二个议题了,引进人才在这方面,大家有什么想法吗?”

相比国内的其他企业来说,华扬重工的人才队伍建设算是搞得不错的了

早在多数国内企业还不太过重视人才收罗的时候,刘永灼就引进了诸如王华明、安浩宇、熊述国等一大群优秀的业内学者,以及不少国内名校的毕业生

在以后的岁月中,华扬重工在引进和培养人才方面也是毫不含糊,公司里海归和高学历人才的比重,在国内企业中绝对是首屈一指的

但即便是如此,众人还是感觉人才不够用,市场开拓、产品研发、内部管理,这都是需要使用人才的地方

刚毕业的大学生还需要磨砺,一时很难挑起大梁,老牌的人才数量有限,恨不得一个人填好几个窟窿

如今,刘永灼又提出了要进行二次创业,几乎各家分公司都要进行产业升级

这样一来,传统产业需要单独分出来,派专人进行管理,产品需要进行研发,还要进行市场推广,这人才的压力可就大得无与伦比了

“还能有什么办法,只能是继续进人”制冷设备公司的总经理付宋义说道,“我们公司去年进了四十多个大学生和研究生,其中还有八个是从英国剑桥大学海归回来的不过,他们要发挥作用,至少也得三年以后了我们的业务扩张太快了,现在各个部门都缺人啊”

奚雷鸣也说着:“现在进人也不容易了国内毕业的大学生倒是越来越多,海归也越来越多,但质量方面,可远不如王副总时候的那一批人了”

王华明摆摆手笑道:“雷鸣过奖了我们那个时候,主要是人数少,一年出国留学的也就是几百人,所以看起来相对水平要高一些现在一年出国留学的有上万人,其中良莠不齐也是正常的从总量上说,我觉得现在的人才比我们那个时候还是要多得多的”

华夏联邦建国之后,非但没有大肆抵制出国留学,反而加强了与西方各国的学术交流当然,这种交流,是平等的学习,而不是谄媚和迷失

启蒙运动以来,西方诞生


状态提示:第一千零二章 工业会展--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