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为这事,孙主张召开民选的国民会议,而段祺瑞主张召开军政商学实力派组成的善后会议。因为双方未能达成共识,直到1925年2月1日,善后会议才正式召开。
可孙逸仙的小命却等不了许久,3月12日孙便病死于北京。而1925年7月1日**党在汪兆铭的主持下,任命姜瑞元担任主帅,于广州的东校场的北伐誓师仪式上阅兵
广州成立正式的**政府,而10月份之时,北方也爆发反奉战争,1926年4月反奉战争失败。张作霖奉军占领北京,并与吴佩孚修好联合,段祺瑞下台。冯焕章再次犹如丧家之犬,众叛亲离,无奈隐退。
可此人还不死心,只身跑去苏俄“学习深造”,抱着北极熊干爹的粗腿,妄图东山再起。
其人1月在奉、直军联合进攻下被迫通电下野,旋赴苏联考察。到了8月中旬便已回国,迅即被广州**政府任命为**政府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在苏俄和国内红门的帮助下,9月17日在绥远五原誓师,就任国民军联军总司令,正式宣布全体将士集体加入中国**党,参加国民**。
并且根据广州国民政府要求,在李守常等国内红门门徒的建议下,制定“固甘援陕,联晋图豫”的战略方针。随即率部参加北伐战争,出师甘、陕,11月解西安之围。
**党**政权发动北伐的时候,段祺瑞已经下台。当时,北洋政府控制在以张作霖为首的奉系军阀手中。直系军阀吴佩孚沦为附庸,占据两湖、河南三释河北、陕西,控制京汉铁路。而直系军阀后起之秀孙传芳则占据长江中下游,**党只能困居广东。
由于孙逸仙的竭泽而渔,加上不懂得经营地方,广东已经处于半荒废状态。而且姜瑞元作为**党的军事支柱,却在粤省成为了不受欢迎的人物,黄埔一系也随着而遭受各方面的排挤。
在这样的局势下,如何获取支持,进行北上才是唯一的出路。因为这样的历史背景,姜瑞元接受了刘浩然的建议,与陈泽商讨了有关出让东南的具体协议。在这件事情上,姜瑞元并没有太多可选择的余地。
云南滇军、广西桂军、以及深藏于南沙的南军,与**党内部姜的反对派一起,让他几乎陷入了内外交困的死局。被杨希闽和刘震寰收刮一空的广州,也无法养活**党的八万大军。
孙逸仙死得太早,姜在党内的地位与资历尚浅,难以服众。甚至不得不屈居与汪兆铭之下,维持着表面上的和睦。其实在暗中,军政两派的关系并不友好,虽不至于成为丑寇,却也离“同志”还有很远。
正因为如此,姜瑞元必须和陈泽达成交易,才能换取北伐的实力。军火物资、金钱援助、粮草供应,全都是姜瑞元难以获得的东西。没有这些物质基础,他就是再有谋虑,也只能一筹莫展。
在原本的历史上,没有天宇集团和联合政府的存在,姜瑞元凭借着高超的外交手段和权谋机变,笼络住了李宗仁和一大批原本被打压的商团人士,这才解决了经济和物资上的难题。但在事实上,仍旧时常要面对财政空乏的窘迫。
如今钟泱的出现,广东的商团人士也有了更好的选择,已经不会再投于姜瑞远的麾下。至于李宗仁,他的确仍旧是新桂系的领袖级人物,但却是南军的战斗序列,和姜瑞元没有丝毫交情可言。
在这个时间段里,北洋军阀直系吴佩孚军约30万人,控制湘、鄂、豫等释直隶保定一带。从直系分化出来自成一派的孙传芳军则约20万人,重兵盘踞于赣、闽、浙、皖、苏五省。
至于奉系张作霖军更是坐拥35万大军,雄据东北三省、热河、察哈尔、京津和山东等地。吴、张勾结,控制北洋政府,在北方,向南口、多伦等地倾向**的国民军进攻。在南方,吴佩孚增兵入湘,企图联合西南军阀,进攻广东**根据地。
其余人还好说,**党最大的敌人在于孙传芳和唐继尧。前者虎视东南,在赣、闽伺机行动,而后者一直就对**政府抱有敌意,是当初陈炯明联省自治的最有利支持者,可谓政治上不死不休的敌人。
陈泽和姜瑞元的私下见面,未曾见诸于史书上的任何一处,当时随行的人本就不多,而且日后都身居高层,在这件事情上更是讳莫如深。
证诸于日后的历史,只有少部分学者才在重重的黑幕之中探索到了部分的真相。其中著名历史学家,庞大传媒帝国继承人蟹炜,就曾想过要报道这件事情。不过自从内务部的人请他去喝了一晚咖啡,他在回来之后,便再也没有提及此事。
作为解明宏之子,尚且如此,更何况其余之人?
论到当前**军8个军10万余人的实力,真正的主力还是黄埔学生军。只要大战一旦爆发,这些未来的军官队伍,就会在战火的熔炼下逐渐成长,甚至会成为整个**党的基石。那些杂牌部队,也只有被收编和消灭的份。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姜瑞元和汪兆铭之间的实力差异。历来成就霸业的统治者,几乎没有文官出身,开国君王更是如此。
1926年7月4日,为完成党魁孙逸仙的遗愿,**党中央在广州召开临时全体会议,通过《**军北伐宣言》,陈述了进行北伐推翻北洋政府的理由。
随后不久,姜瑞元便出任总司令,李济深任总司令部参谋长,白崇禧任参谋次长代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