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福宁这次推荐的,是位于大连市内的一所私立学校,从初中到高中,全程包办。
宏立院,其实就是一所具有贵族性质的私立中学,能够进入这里就读的,都是达官贵人的子弟,而且每年都只有少量的招收名额。
在来之前,吴福宁就曾经近距离地观察了一下这所学校。
学校的名字就叫做弘立书院,沿袭了古代私塾的名称,而教学方式也与古代华夏的贵族豪门所办的私学十分相似。
除了文化课程,还包括礼仪、音乐、绘画和其他的兴趣爱好课程,甚至还有专门的武术教师,教授剑术、拳法等知识。
正如同古代贵族豪门培养他们的子弟一样,既注重文化修养,也注重体魄和昂扬的精神。
那种软绵绵的贵族和文人,也只有在集权制体系下才会被倡导,因为当权者不希望看到狮子,唯有羊羔才利于压迫和统治。
不过宏立书院不同,这种带有贵族私塾性质的学校,一般的知识课程与公立学校没什么差别,而且分级方式也采取了国家统一规定的小学、初中或者高中之类。
但是在具体的教育模式上,基本课程之外的东西才是重点,毕竟知识仅仅是人的其中一个技能。而待人接物的技巧,艺术上的修养,甚至是体魄和精神的强健,更能体现一个人的气质。
就教育体制来说。目前的华夏联邦也很有特色。
首先是面对普通民众开放的公立学校。就以成绩的排位为主,而公立大学的招收也大多是以成绩为准,所以不少平民出身的人,就只能硬挤这个独木桥。
但是在私立学校中,成绩仅仅是其中一个因素,而且因为私立学校中的学生,本就不用靠这个来谋求出路,因此教育上相对自由和宽松。
许多大家族也不再是那种肤浅的暴发户,除了成绩,其他领域的成就更能展示一个家族的底蕴和气质。比如艺术,比如武术。
事实也证明,在公办学校中通过考试杀出一条血路的那些学子,最终有所成就的人并不多。抛开家世和背景方面的原因。恐怕和自身的修养以及心态也是有关。
没有了赶鸭子上架的勉强,自由而从容的规划人生,有着思考和决断,当然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不过一般老百姓,哪有这样的待遇和资本?
所以,当吴福宁向赵明娟说出推荐连飞逸入读宏立书院这件事情之后,她就动心了。
括了初中和高中的课程,而且拥有许多知名大学的推荐名额,可以直接保送。
当然,华夏联邦的大学可不是后世的那种大学。属于进入容易出来难,能不能毕业就是你自己的问题了。
想靠钱买到毕业证的难度,可不小,而且被人知道了,也只会沦为上流社会的笑柄而已。
宏立书院,就在白云山山脚下的莲花小区,因为离得近,赵明娟就曾去看过,那里的教学楼算不上漂亮,但是却是崭新的。
而且每当放学时间。学校内部就会排满各种白色的高级小巴,那种样子,完全是准备发往大连各地。而且学校方面还雇佣了专门的安保公司,光学校的门口就有各种保安五名,铁门双重。
私立学校就是这样。因为招收的学生都有着特别的背景,因此十分重视学校的安全工作。
在大连。弘立书院是一所很有特色的学校,古汉语教学是这里的一大强项,培养阅读古代典籍的学生是一个重要目标。
一般的公办学校,虽然也开办古文教学课程,可是仅仅是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分支,被归入“语文”课程中。
事实上,许多私立贵族学校都十分重视文化传承,将古代汉语单独列为一门重要的科目。当然啦,这也和许多著名的私立学校都是古文会开办的有关。
学校有各种美好的硬件设施,赵明娟当然没有资格进去,所以她没看见过,可是吴福宁确是可以进去的,而且他在来这里之前,还特意去考察了一边。
宏立书院里,有着两间十分巨大的活动室,以及一室内足球场,还有两间**的图非常丰富,以供这里的学生借阅。
而除了这些,当然还一座可供休闲的综合性花园。
而且学校的教学软实力应该也是很强,高教学品质和精英化教学是有很大关系的,而决定教学精英化程度的重要指标就是课堂的大小。
细看,与一般公办学校最大的不同就是弘立书院的这些教学班级规模都很小,估计每个班只有1020名学生。
吴福宁就曾经看到过,初中一年级的教室,只有四张桌子,里头估计最多只有15个学生这样。
中国古代教育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释“教,上所施下所效”;“育,养子使作善也”,教育就是教诲培育的意思。是人类文化传播的首要手段,为中国教育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说到私立学校,也就是古代的私学,主要是起源于春秋时期。
春秋战国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历史转变时期。教育也随着经济政治的变更而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即由“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
私学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由于士这一阶层中的人为谁服务就代表那个阶级的利益,且他们的学说会传承体系也各不相同。所以产生了各种学派林立与诸子争鸣的局面。
以孔丘为代表的儒家重视教育。以六经为教科书;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