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青春校园>义门演义>肝肠寸断哭文育,一代英主魄归天

说尧帝见虞舜坚决不答应,生气了,声音沙哑地吼道:“舜啊,你也太不孝了,朕已经一百岁了,你忍心让一个百岁老人起五更睡半夜地为国事操劳吗?国内除了你,又再没有更好的人选了,你还是服从吧网游之天下无双。”

群臣也劝道:“是啊,尧帝已经一百岁了,年老力衰,精力不继,你年轻有为,就挑起这个重担吧,恭敬不如从命啊。”

虞舜见尧帝坚决传位,群臣固请,只好点头同意了。

尧帝大喜,便在河洛筑祭坛,于正月的一个风和日丽,万里无云的大吉大利的日子,率领群臣,亲自将一块玉石沉入洛水,然后登上祭坛,烧柴祭告天地,三跪九叩之后,庄严宣告道:

“皇帝唐尧,年老力衰,难当大任,谨将帝位禅让给虞舜,统摄全国朝政,抚临四方,承天应命。军民人等,不可有违!阄”

舜稽首拜谢后说:“臣德薄才拙,受帝如此信任,定当不遗余力,会同百官,尽智尽职,为帝分忧,为国出力,为民造福。”

舜接受了尧帝的禅让册命后。他观察了北斗七星,列出了七项政事。于是向天帝报告继承帝位的事,又祭祀了天地四时,祭祀山川和群神。又聚敛了诸侯的五种圭玉,选择吉月吉日,接受四方诸侯君长的朝见,把圭玉颁发给各位君长。这年二月,舜到东方巡视,到达泰山,举行了柴祭。对于其他山川,都按地位尊卑依次举行了祭祀,然后,接受了东方诸侯君长的朝见。协调春夏秋冬四时的月份,确定天数,统一音律、度、量、衡。制定了公侯伯子男朝聘的礼节、五种瑞玉、三种不同颜色的丝绸、活羊羔、活雁、死野鸡,分别作为诸侯、卿大夫和士朝见时的贡物校园全能高手。而五种瑞玉,朝见完毕后,仍然还给诸侯。五月,舜到南方巡视,到达南岳,所行的礼节同在泰山时一样。八月,舜到西方巡视,到达西岳,所行的礼节同当初一样。十一月,舜到北方巡视,所行的礼节同在西岳一样。回来后,到尧的太庙祭祀,用一头牛作祭品。以后,每五年巡视一次,诸侯在四岳朝见。普遍地使他们报告政务,然后考察他们的政绩,赏赐车马衣物作为酬劳。舜划定十二州的疆界,在十二州的名山上封土为坛举行祭祀,又疏通了河道。舜又在器物上刻画五种常用的刑罚。用流放的办法宽恕犯了五刑的罪人,用鞭打作为官的刑罚,用木条打作为学校的刑罚,用铜作为赎罪的刑罚。因过失犯罪,就赦免他;有所依仗不知悔改,就要施加刑罚。谨慎啊,谨慎啊,刑罚要慎重啊!于是把共工流放到幽州,把三苗驱逐到三危,这两个人穷凶极恶的人处罚了,天下的人都心悦诚服。

虞舜又与四方诸侯君长谋划政事,打开明堂四门宣布政教,使四方见得明白,听得通彻。“啊,十二州的君长!”舜帝说:“生产民食,必须依时!安抚远方的臣民,爱护近处的臣民,亲厚有德的人,信任善良的人,而又拒绝邪佞的人,这样,边远的外族都会服从。哦”

于是舜就组织人马,制定天下统一的历法,并颁布农时政令,指导农业生产,让老百姓遵从历法行事,安定天下之民,全国统一历法,统一四时,天下从此进入大规模的农业社会,耕作有序,不违农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舜帝说:“啊!四方诸侯的君长!有谁能奋发努力、发扬光大尧帝的事业,使居百揆之官辅佐政事呢?”

群臣都说:“伯禹现在作司空。”

舜帝说:“好啊!禹,朕命你平定水土,还要努力做好百揆这件事啊!”禹跪拜叩头,道:“禹才疏学浅,难于胜任,稷、契和皋陶,德才兼俱,帝还是选用他们吧!”

舜帝说:“好啦,别谦虚了,还是你去吧!”

却说舜帝命禹治水,竭力扶禹,共谋大业,禹在舜的召唤之下,总结前人屡治不成的教训,认为共工、鲧在治水过程中单纯以堵的方法,筑坝截流,是失败的主要原因。尔后,舜指导、监督禹制定了新的治水方案,“分导其流而分其量,疏浚河身,以安其流。”舜又委派身边大臣皋陶、伯夷等助禹实施治水工作。在禹治水的过程中,舜屡颁召令,号令诸侯百姓,顾全大局,团结一心,协同作战,治理洪水,从九州到四海,每州集征三万人,共计二十八万人,由各州长分管带队服从禹的调遣。正是在舜帝的英明领导下、关怀指导下,大禹才得以顺利完成了治理洪水的重任。

舜帝说:“后稷弃,人们忍饥挨饿,你主持农业,教人们播种各种谷物吧!”

后稷弃领命去讫。却说后稷弃乃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其母姜原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足迹,踏之,践之而动如孕。生一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从他旁边过都不踩它;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弃小时候就有远大的志向。他看到人们追逐动物、采食野果,终日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就想:如果能有一个固定供应食物的地方就好了。通过仔细观察,他把野生的麦子、稻子、大豆、高粱以及各种瓜果的种子采集起来,种在自己开垦的小片土地里,定时浇水、除草,悉心照料。等到它们成熟了,结的果实非常饱满,而且比野生的味道好。成人后,好耕农,相地之宜,善种谷物稼穑,民皆效法。尧听


状态提示:肝肠寸断哭文育,一代英主魄归天--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