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四更,求推荐,求订阅!
看完“阳光小美女”之后,尼尔-达西不由自主就拍掌大笑,虽然知道“断背山”和“阳光小美女”一同出现在多伦多是一个意外,但是前有“断背山”制造的“贝尔现象”后又有“阳光小美女”讽刺主流价值观的无趣,这一前一后,让人不得不多想,也不得不觉得欢乐,这一个大大的耳光甩在主流媒体的脸上,没有声响,没有任何的声响,却让主流媒体一个个火辣辣地疼,还不能龇牙咧嘴地喊疼,只能老老实实地把这个耳光吞进肚子里,然后一本正经地站在媒体立场上进行评论。
尼尔-达西严重怀疑,多伦多电影节的主席皮尔斯-韩德林是不是故意的,把“阳光小美女”拉过来多伦多的是他,把“断背山”安排在前“阳光小美女”在后的也是他,这一次多伦多电影节倒是真的闹了许多媒体一个没脸。不过对于尼尔-达西来说,他倒是不介意,反而对埃文-贝尔的佩服又多了两分。
想象一下,一堆媒体唱衰“断背山”就巴不得说埃文-贝尔自我毁灭了,结果却要当做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一样,对“断背山”大唱赞歌;这赞歌还没有传遍全世界的春风大地“阳光小美女”的耳光又接着打了上来,对主流声音的嘲讽、不屑那可是一个直接鲜明的巨大中指,让媒体一片目瞪口呆。
提起“断背山”的事,大家都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而“阳光小美女”所反映的主题,却只有内行人才知道,所以才说这个耳光是没有任何声响的。“阳光小美女”里对选美进行了大量侧面的嘲讽,又通过胡佛这一家人来对“成功者”、“失败者”进行重新思考——并非重新定义,而是让所有观众对于主流价值观定义的成功与失败产生质疑,重新陷入思考。这毫无疑问的是对主流价值观的一种讽刺,而“断背山”之前因为题材敏感备受质疑结果上映之后又大受欢迎的事情,放在“阳光小美女”的主题之上。就成为了活生生的现实案例,活灵活现地向所有人解释了,什么叫做“主流价值观的荒谬”。
进一步来说的话,电影里那可爱的小奥利弗就是“断背山”的投射。奥利弗带着一副大眼镜遮掩住了她漂亮的眼睛,一个小肚腩则让她不同于其他选美孩子们的纤细苗条,在选美之中,奥利弗是不会被认可的,更不要说奥利弗那套惊世骇俗的脱.衣.舞表演了——七岁孩子的脱.衣.舞,其惊骇程度也就是同性恋电影登上大屏幕的水准了。在“阳光小美女”电影的结尾,奥利弗被禁止参加所有加州的选美比赛。但是一家人却开心地踏上了归途,这何尝不是对“断背山”上映之后主流媒体的巴结的一种反讽。
所以,尼尔-达西是真的大笑不止,觉得肚子都疼了,他对于埃文-贝尔实在是太佩服了,让所有所谓的主流媒体都吃了一个大亏,却愣生生什么话都说不出来:因为这根本就是两部完全不同、没有任何瓜葛的电影,如果媒体要在那里联想。就是媒体自作孽。即使尼尔-达西也是这被嘲讽对象的一员,他也觉得太欢乐了。
当然,这话被埃文-贝尔听到。他就要真心说冤枉了。且不说他拿到“阳光小美女”剧本的时候“断背山”都还没有正式开拍,只是在前期训练中;单说两部作品制作完成之后“阳光小美女”会来多伦多就是一个美丽的意外,而埃文-贝尔本人更是没有打算为“断背山”鸣不平的意思:因为他从来就不在乎媒体说什么,他就是坚持做自己罢了。这才真正叫做无心插柳柳成荫。
不过尼尔-达西可不管埃文-贝尔是怎么想的,他看到了这里面的隐蔽关联,估计其他记者察觉到不对劲的也不在少数。此时此刻,埃文-贝尔怎么想不重要,重要的是。媒体记者丢人现眼已经成为了现实。
于是,尼尔-达西用了一句话来为“阳光小美女”做了定义“开创独立电影新时代”!这句话的评论以粗体大字的形象出现在了“纽约时报”的头版头条之上。
尼尔-达西首先进行了简单的一句话评论“这部电影不仅因为仅仅八百万的投资,不仅因为十一工作室的独立色彩,不仅因为演员均不是大牌。不仅因为题材涉及家庭、公路、lún_lǐ等多范围,不仅因为剧本并不符合主流媒体的审美眼光,更因为埃文-贝尔用一种非主流的方式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主流都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这种黑色幽默的表述方式,就足以让‘阳光小美女’的标签上留下‘独立电影’的关键词了。这部电影告诉了所有独立电影制片厂,独立电影万丈光芒的个性一样可以让主流媒体侧目;同时也告诉了所有主流电影厂牌,独立电影其中的独立色彩并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是区别于所谓‘主流’而形成的‘独立’。那么,‘阳光小美女’还算是独立电影吗?算,因为它不是大家会意料到的那种作品;但同时也不算,因为在它的身上,本就没有主流和独立之分。”
尼尔-达西的这番评论被超过三十家媒体转载,也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阳光小美女”这部电影真正出彩的地方,也是让人侧目的地方。就连罗杰-埃伯特都对尼尔-达西的这篇影片表示了认可,他对于“阳光小美女”的观点也基本如此。
而在尼尔-达西的评论整体里,则是对“阳光小美女”本身进行了解析,至于媒体的遮羞布,公众不知道,尼尔-达西自然也不会去触霉头,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