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大汉骑军>第六章 崇拜您伟大的献帝陛下

以后的十几天里,我天天缠着二姐给我讲家族及大汉国的历史。从老爸老妈的脸上,可以看的出他们非常欣慰。奶奶也对我说:“我们的老虎真的长大了。”

这里面可能只有二姐是最辛苦的,她为了我,投入了自己的所有时间、投入了自己所有精力。每天从早到晚没有一刻在休息,完全满足我的求知**,孜孜不倦的为我讲解着。遇到她自己也比较模糊的问题时,她就带着我去求教老爸或者奶奶。

有的时候连我自己都看不过去,但她还是很快乐的做着这一切。这一段时间的学习,使我得以完全的了解家族的历史和帝国的初期的历史,特别是关于献帝陛下的部分,因为我对此是最为关心。

献帝陛下汉元387年出生洛阳,也就是现在帝国的东京,幼小时就有神童之称,深得灵帝喜爱。幼年拜大儒卢植为师。

黄巾之乱时,献帝不知用什么方法说服了灵帝,册封自己为楚王,封地为荆州。

献帝被册封楚王后的392年四月,黄巾之乱刚过两年。献帝带着卢植及黄门侍郎荀攸等人来到荆州,献帝没有把荆州最大的襄阳城作为自己的居城,而搬到了长江和汉水交汇处小小的荆州城驻扎。

而后全力治理荆州,兴水利,重工商,减赋税,办学堂。不出数年,荆州大治。这时全国各地零星起义层出不穷,而荆州之地成了当时大汉仅有的一块人间乐土。

在老师卢植的影响下,各地前来躲避祸乱之士纷纷云集荆州。一时间荆州是人才济济、群雄归附。

颖川郭嘉、荀彧、陈群等贤良,以及江东孙坚、并州高顺等豪杰也是在这个时期投靠献帝的。

后凉州董卓乘宦官之祸进入洛阳,在洛阳自称摄政王。这违背了高祖所定的非刘氏不能称王的祖训,引起满朝文武的反对。

董卓杀并州刺史丁原兼并其部,北军和西苑军也陆续被董卓控制,一时间董卓势力大增。并多次残杀朝廷官员立威。

袁绍、曹操等人见朝廷之事已不可为,纷纷逃离洛阳到各地组织兵马以讨董卓。汉元396年1月由袁绍、曹操等十余关东郡牧携十余万人马会盟,正式讨伐董卓。

2月董卓胁迫少帝迁都长安。

3月关东军十余万人驻酸枣一带和董卓麾下大将徐荣所统领的西凉兵对峙,群雄鉴于西凉兵的凶猛不敢出战。

只有曹操独自领兵西上,欲攻洛阳。在荥阳汴水处遭遇吕布所部并州军,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曹操本人也被流矢所伤。

而后关东军再不敢言出战,接着又是诸军之间生了相互火并,联盟随即崩溃。

联盟散后,群雄相互攻伐,大汉帝国领土上一时间战火纷飞,百姓流离失所。献帝势力没有参与此战,境内居民安康,大量流民因而涌入。

献帝将流民迁移安置在荆州南部数郡内,既解决了流民问题,又使得荆南地区得到很好的开。

汉元399年王允勾结吕布计杀董卓。由于王允不肯赦免西凉军,西凉军反。吕布战败逃出长安,王允被西凉军所杀。

吕布逃出后占据宛城地区,南部和荆州接壤。而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多次生冲突,初始荆州军常败,连荆州大将孙坚也战死其中一役。

献帝军事上这时已经实行了军农分离,所以每年趁吕布领地农忙时节,便出兵骚扰吕布。加之时有灾年生,所以不出五年,吕布败亡。

吕布亡后献帝收其残部,组织了自己的第一支骑军部队。这支骑军的主将就是我的祖先张辽张文远。

汉元405年献帝派遣孙策、周瑜率部攻打江东地区,一年后江东平定。随后攻击刚称帝的袁术。这时献帝麾下军力充沛,军资齐整,不出数月袁术灭亡。

汉元407年4月献帝伐汉中张鲁,9月张鲁灭亡。

汉元409年3月献帝兵分两路进益州,张辽所部从小道入川后,奔袭 里巧取成都,益州不战而降。

同年西凉马氏家族归顺献帝,随后与献帝合兵消灭了韩遂,凉州及三辅地区遂归于献帝。同年末并州南匈奴也同时归附献帝。至此大汉大部地区已经掌握在献帝手中。

汉元414年因汉贼曹操胁天子已令诸侯,献帝起兵清君侧。此时曹操占据司州、豫州、青州、徐州、兗州五州之地,手下三十万精锐青州军,实力强劲。

双方历四年攻伐,最终献帝击败曹操。曹败后在退至青州临淄,献帝围城数月。直到城中粮草耗尽,曹操放火烧城。少帝及残余曹部均烧死于城中。只有曹操族亲夏侯渊,在曹操的授意下在司州归降献帝。

汉元417年始,献帝宣翼州、幽州牧刘备来朝。备自以皇叔身份,屡宣不至。献帝于汉元419年下令讨伐刘备。

献帝大军北上,备部军心溃散,将领纷纷归降。刘备无奈退至北平坚守不出。献帝于汉元419年5月围城到8月攻克北平。备手下大将张飞战死、关羽被擒、备畏罪自杀。

至此献帝收复东汉的全部领土。

汉元420年,献帝于荆州荆州城称帝,都名改为上都并更改纪元。

汉元425年,献帝临时迁都北平,改名为bei精,就近征讨鲜卑、高句丽。

汉元428年,三年苦战后高句丽归降。

汉元433年,征讨鲜卑。三年驱赶鲜卑人过乌拉尔山,开疆万里。

汉元432年起,献帝于江东建业城东部靠海处筑城,三年后城起,命名为南京。并于汉元435年临时迁都与此。


状态提示:第六章 崇拜您伟大的献帝陛下--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