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凡人的篡清之路>第22章 英使额尔金

这两个恶劣消息,一个是‘黑狐’情报组织通过秘密渠道传递过来的,情报说有二千多名团练乡勇一路逃窜到望江,登上了雇来的英国商船队。。更多 。这些‘操’庐州口音的团勇被称之为淮勇,练总是一个按察使衔道员,名叫李鸿章。

这支淮勇团练武装将被载运到上嗨,全部换装洋枪洋炮,协助清军防御上嗨这个重要口岸城市。

虽然消灭了湘军主力,但是更险恶的敌人···淮军还是想法设法窜到了上海,在英法侵略者羽翼庇护下,这支汉‘奸’队伍终究会发展成太平军的生死大敌。贵福哥无可奈何的咬了咬牙,知道现在自己无能为力,太平军没有船能阻拦住英国的武装轮船,只能眼睁睁的瞅着李鸿章这个心腹大患脱逃而去。贵福哥于是暗自做出个决定,占领两湖后,西征即告一段落,自己需要回身先对付了洋枪队和李鸿章的淮军再说。

第二个消息是英国特使额尔金率领四艘军舰停驻在湖口,监视观察江上太平军往来船只,并派舢板炮艇进潘阳湖测试水文情况,面对太平军水军哨船的盘诘,这些洋鬼子提出要派使节觐见太平军幼主殿下,当面递送照会。

这些洋鬼子在接走李鸿章的汉‘奸’淮军后,居然还要见自己,不用说就是提出一些见鬼的不平等条约了,贵福哥很想不见,并且有骂娘的冲动。可是后来他又一琢磨,目前敌强我弱,孱弱的太平军正是忍辱负重,卧薪尝胆的时候,目前除了自己这位了解历史的穿越哥,真没有人能对付得了狡猾‘奸’诈的洋鬼子啊!

于是两天后,贵福哥在九茳府衙摆设仪仗队,垂帘接见了英国舰船上派来的使节,一位名叫雅龄(pl)的舰长,他声称奉海军司令何伯之命照会太平天国,提出包括允许英人船只航行长江,以及太平军如进攻九江、汉口、镇江时勿侵及英人生命财产在内的八项要求。

经过考虑,贵福哥对英国人的这些要求基本给予了满足,只是要求英**舰路过太平军驻守的沿江城镇和据点时,事先告知一声,以免误击,发生不必要的冲突···没有防御力量,江防大开啊,中国的江河领海只能任由外国侵略者来去。贵福哥内心发狠,表面却很热情,会谈中一再强调,作为基督教徒,英国人与太平天国是“同一家庭中的兄弟”,英国使节对太平军幼主的友好态度很是满意,并且带着幼主殿下馈赠的很多土特产礼物返回军舰。

而到了第二天,雅龄舰长领着英方代表巴夏礼再次照会幼主贵福哥,要求“太平军不得侵入上嗨吴松附近百里(三十英哩)以内,否则将于武力制止。”

上嗨乃是中国的城市,英国代表这一蛮横无礼的要求贵福哥也同意了,他的条件是英法政fu在太平军与满清政fu所进行的内战中严守中立,不得提供武器装备与清军,上海不得作为清军攻击太平军的前进基地。

关于武器禁运这一点,英国代表并不能保证,他的理由是英国官方并不能阻止洋行的商业行为,但他保证英法会严守中立,官方不会支持清军以上嗨为出发基地攻击太平军,而后他又提请太平军注意一点:上嗨周围县镇现由不明身份的黑旗叛匪所占据,如果这些叛匪威胁到了英法租界的安全,英法远征军将会出动军队驱逐剿灭他们,太平军不得帮助叛匪,否则视为同英法宣战。

这一点贵福哥也同意了,他在垂帘后通过‘女’官传话表示,如果英法远征军进攻上嗨周围县镇的叛军,太平军也将保持中立的姿态,绝不会违反太平军不进入上嗨周边的承诺,但是若有清军占领周边城镇,太平军将予以歼灭、驱逐,也望洋人能信手诺言,不袒护清军。

英方代表巴夏礼表示幼主贵福哥的要求合情合理,因此完全同意这一主张,并且提议双方就此签署一份文件,贵福哥也欣然应允了。就这样双方都很满意···其实英国人根本没想到遵守中立,他们把李鸿章的淮军载去上嗨,就是要武装它,训练它,让这支汉‘奸’部队为他们看家护院,而李鸿章的洋枪队发展壮大之后,必然要进攻太平军的。

中立条约签订后,额尔金率领四艘军舰继续溯江而上,一直行驶到汉口,并在那里停留了数天之久,倵汉三镇如此迅速的被太平军占领,是额尔金勋爵始料未及的,于是他给当地的守军将领李秀成发出了一份照会,“要求太平军保护当地外国传教士和商人,不得阻止土产商品输送到前述口岸或地方;也不得阻止英国商品从这些港口地方运入内地。”

李秀成的回复是‘和平往来,商旅不禁,但是订立条约诸事,必须由太平天国幼主裁定。’

额尔金碰了这个软钉子后,又让军舰驶回一路驶回湖口,然而这时候贵福哥已经离开九茳,据说是督军北上,攻打驻扎在安徽临淮的清军去了,额尔金只好返回上嗨,准备和法国领事协商后统一行动,进行下一轮对太平军天国的外‘交’讹诈。

······

其实贵福哥并没有走,大胜之后,他回到宿松,一方面派赖文光、赖文鸿率军溯江而上,攻取黄州、蕲州等城镇,沿途扫‘荡’长江两岸州县的清军及乡勇团练,这两支军队的主要任务就是消灭这些地方的地主团练武装,坚决镇压所有的土豪劣绅,任命和执行太平军的乡官政策,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广大贫民,从根本上巩固太平天国的政权。另外,他派人传召


状态提示:第22章 英使额尔金--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