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战神之战>第二章 长征 【五】 大草地

郑幺娃心理素质不行,手脚并用的想翻过身来,淤泥之中又哪里翻得过?眼见郑幺娃快死了、铁英要出事,“龙”、喜来和侦察连长等人慌不择路的又陷落几人。铁英这才真的慌了,浓稠的淤泥已经淹过腰际,他舌绽春雷的一声大吼:“回去。”说话间泄了真气,又见下落。事急,铁英把手中竹竿向远处踏过的硬地奋力掷出,竹竿没于地下两尺,露在地面的一米多杆身还在颤动时,他已经打出了腰上的三齿虎爪,虎爪绕竹竿缠了两圈后,他就借力脱出了险境。

铁英自救,两个起落直奔郑幺娃。“龙”等大喊郑幺娃“别动”,不知是郑幺娃泥浆糊了耳朵还是心里素质太差,反正在要死之前怎么也要垂死挣扎一翻,兀自扑腾得只有一只脚杆还在淤泥上了。

郑幺娃愚蠢,但忠诚。铁英急,人还没到就又打出了飞虎爪。虎爪有三齿,三齿均锋利。他怕伤着郑幺娃,一爪没有抓住他,但人已经到了。等他用竹竿挑出郑幺娃时,郑幺娃已经死得差不多了,铁英不管,见他开始干呕、吐出污水后即向来路回扑;时两个被陷的侦察战士一个已经没顶,一个还在向“龙”们伸出的竹竿乱抓,在还差了大截后眼见也快封嘴了。

沼泽淹了脑壳的战士双手还在淤泥上痉挛,铁英以牛皮绳做套,在飞扑的途中就抛出了绳套。但他有飞镖的技能不等于有抛绳子的功夫,第一次失了准头,不过在他回收绳子准备第二次救援时触到了战士那已经僵直了的手腕,奇迹发生了,本来连抽搐都停止了的手腕突然就一把抓住了触到皮肤的牛皮绳。人之将死,莫说绳子,就是一根稻草只怕也是奈何桥上那最后一回头的坚持,所以直到铁英把他拉出头来还依然紧握,铁英又一次对生与死的感触颇多。

直到依样画葫芦救出第二个战士,头一个战士才有了些声息。由此,铁英和侦察队长等人得出一条宝贵的经验,那就是后续的红军不能走前面没有人走过的路;人被陷后,相救的人只能用树干或绑腿接续起来的长东西救人。铁英命人把得出的经验向军团部报告,仍率侦察大队和前卫连向前探路

等铁英和前卫探路部队走出草地、顺原路返回接应大部队时,一路的景色甚是凄凉——高原的气候多变,开始还娇艳似火,突然间又乌云密布、狂风大着,暴雨冰雹接踵而至。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到了晚上更是寒风凌冽、冰冷刺骨,沿路有不少背靠着背、抱在一起已经死了的人。 更严重的是,大部队虽然有了侦察连和前卫连标出的路标,但出发时就没有多少粮食的人们已经饿得吃野草了;上万人的队伍,又有多少野草可供吃呢?铁英想到了中央纵队和后续三军团。他命“龙”和喜来为一军团带路,自己顺原路回去寻虎子,为担当后卫的三军团带路。

一路回来,满目凄惨,遍地是倒伏的红军尸体,一军团主力已经过去,掉队的红军寥寥而行。伤病者奄奄一息,或挣扎着前行,或无力的跌坐草甸等死。一些十四、五岁的小红军、还有小姑娘们饿得和绝望得开始喊“娘”,如没有人相救,他们死定了。

铁英善良,却不愚蠢;不会愚蠢得把自己私藏不多的干粮拿去救沿路掉队的几百号人,别人没救活时,自己也走不出去了。但他还是分了一半的东西给两个搀护着前行的小战士。

铁英登高一望,看不见后续的中央纵队、就更别说三军团了,看见了又怎么样?前面的人连草根都啃来吃了,后面的部队只会更加艰苦。铁英决定又倒回去,尽自己最大努力带一军团掉队的红军走出草地去。

殿后的三军团不一定走的是同一条道,即使是,要想收容前卫一军团掉队的妇弱病残,也只会脱累更多的人。铁英沿一军团走过、也是自己探索出来的道路又掉头回去了。

离走出草地还有一小半的路程时,他已经收容了两百多个红军,而且半数以上是小孩和伤病员。先前碰上的一些小家伙死了两个,不过两个得了他援助的两个小战士还在;他们见了铁英就像见了救星,可伶巴巴的喊铁英为班长哥哥。

铁英天生丽质,耐寒,又跟着父亲和苗家班认得大部分野菜,但前面的人都把能吃的东西吃光了,连有毒的都吃了不少去,也死了不少人。这一群人相互搀护着,谁也不敢掉队,哪怕就是坐下去、就更别说倒下去了,就永远别想再爬起来。

眼望在瑟瑟发抖、相互搂抱着取暖的两百多人,亲眼看到一些人在前面过去的人的大便里找不易消化的粟麦,然后胡乱洗了吃下,他为人们的坚强和求生本能惊呆了。身上还有仅够自己一天的粮食,自己勒紧裤腰带走出去不成问题,但谁来拯救他们呢?

铁英沿途又陆续收容了百多个人,这些人已经彻底绝望,但仍向着路标指明的方向搀护或爬行着前行;不是理想,也不会是什么

信仰支持着他们,完全只是一种求生的本能。看见铁英带上来的队伍,这些人连欢呼的力气都没有了,但昏浊的双眼却分明的精神了起来。

濒临死亡的人们见了英雄,眼睛虽然也灿烂了一回,但杀神不是济世的菩萨,他也拿不出填肚皮的东西。

茫茫大草地,飞鸟不来、蛇虫不到,连蚱蜢都看不到一只。一军团走过的路虽然泥泞,却不用担心陷落沼泽。然而,沿途仅有的几颗树子连皮都被前面的人剥来吃了,再沿着旧路走下去


状态提示:第二章 长征 【五】 大草地--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