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里森不怀好意的笑了笑,继续说:“在欧洲有很多广受好评的电影来到美国之后表现出强烈的水土不服,就说很多在多伦多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也不值一提。这已经能说明很多问题了。”
“您的意思是说《朱诺》毫无东山再起的可能?”
“是的,我想它已经被击溃了。《朱诺》虽然名为美国电影,但实际上它却是一部在加拿大拍摄的独立电影,投资只有五百万美元,最后甚至连宣传费用也拿不出来。对于这样的电影,多伦多电影节总有偏爱。当然,我不是否定电影节的权威性,只是——自家的孩子总归是好的。”
男主播皱紧眉头,或许他并不喜欢这个嘉宾放开之后的表现。他从一个小心谨慎的含羞男人变成了一个口无遮拦的坏蛋。没错,所有人看过直播之后都是这个感受。
“您说《朱诺》已经被击溃了,我这里的数据表明,近几天有很多美国观众前往加拿大观看这部影片,带回来的口碑也是正面的。不知道您怎么看这个问题。”
男主播问了一个相当敏感的问题,一方面全美的媒体都在声讨《朱诺》,而另一方面,加拿大的媒体却在集体声援《朱诺》。这一反一正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激起了很多美国人的兴趣,他们选择出国去看一场《朱诺》也不足为奇。
科里森轻蔑的一笑,说道:“您口中所说的‘很多人’是三个还是五个?一定不会是一群,如果我没猜错的话。”
男主播明显愣了一下,他并不知道具体的人数是多少,报告上只粗略的提了一下很多,这个很多是多少谁也不清楚。可能是三五个,也可能是一群,谁知道呢?nbc可没错卧底进这个跨过观影团体。
这个时候,男主播只能顺着科里森的话回了一句:“也许吧,我想应该是三五成群的。”
马尔基诺面无表明的看着所有表面,他清楚的捕捉到了男主播脸上的惊愕和那个叫科里森的社会学家面孔的轻蔑。科里森的态度代表着大多数美国人的态度。粗鲁、轻视、简单化处理,美国人中的大多数可不会去追求媒体所说的是否是真的,或者说媒体是否验证过这个消息,只是单纯的看报,看电视而已。
马尔基诺心中突然升起一种成就感,他只是大苹果城里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商人,却能够依靠一些不入流的演员和家长协会会长的身份将所有人玩弄于鼓掌之间。看看电视上那些衣冠楚楚的专家学者,他们都在讨论着《朱诺》,在分析着朱诺,可从未有一人怀疑过游行事件有造假的嫌疑。这些人自诩为学术精英,高智商人才,却被他这个低俗的,满是铜臭气味的商人玩弄于股掌之间。
这是一件值得他标榜终生的事情。只可惜——
“一切都将过去,秩序将会恢复。”马尔基诺小声的念叨了一句。就在今天中午,他将向社会公布自己的恶行,并且主动离开纽约家长协会会长的位置。他相信这是物有所值的牺牲。
至少,可以令其不受到洛里斯-兰的威胁,不受良心的谴责,更加不会失去自己的公司——这是最重要的事情。
马尔基诺抽空瞥了一眼墙上的挂钟,时针与分针的错角告诉他,现在的时间是早上八点三十分,不知不觉,他已经在客厅里坐了一个小时,整整一个小时。
没有吃东西,没有喝水,甚至没有动弹一下。他就像一具死去的尸体,在客厅里待了整整一个小时。
突然,一阵刺耳而凌乱的脚步将他惊醒。
“谁!”马尔基诺大声叫喊,同时条件反射的站起身。枪握在手中,指向声音传来的方向。
“别开枪!是我,爸爸是我!”
熟悉的声音令马尔基诺放松下来,握着枪的右手缓缓垂下。他无力的瘫坐在沙发中,身体陷入那一片并不规则的绵软之内。
“你昨天晚上去哪里了?”马尔基诺严肃的说,电视里nbc的直播依旧在继续,科里森-梅威尔依旧在大放厥词。那令人作呕的唾沫仿佛穿透屏幕的束缚,投在马尔基诺家客厅光洁的木质地板表面。
电视屏幕泛出的荧光印出一个男孩的轮廓:身高一米八左右,皮肤白皙,两片嘴唇红润光滑,形状完美。二十岁左右,至多不过二十五岁,但嘴角却蓄起了两撇小胡子,与其年轻的外表形成鲜明对比。他留有一头棕色长发,束成一条马尾,立在脑后。
来人正是马尔基诺的儿子,梅尔斯-本,一个不务正业的年轻人。
“没什么,飞了趟加拿大。”梅尔斯摆了摆手,“我要去休息了,实在太累了,一个晚上没睡。”
说话间,这个大男孩就迈开步子向自己的卧室移动,看起来有些心急,脚步迅捷的想要逃离这个地方。
“等一下!”马尔基诺将儿子叫住,“你去加拿大干什么?”他问,语气依旧严肃。马尔基诺一向扮演着严父的角色,就是想规范儿子的行为。尽管在很多时候适得其反,但他依旧乐此不疲。
梅尔斯停了下来,晃悠了一下脑袋,眼睛里尽是无奈的神色。
“别问了,我很累,需要休息。”梅尔斯说话的语气一点也不像是面对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