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红色警戒之民国>第两百零四章 开国阅兵(中)
p>

坦克方队过去后。解说员稍稍一顿,随即整个广场上空传来了密集的飞机引擎声。

几十万人抬头望去,只见整个东部天空已经被飞机布满了,至少由近百架飞机组成的机群。正在朝华夏广场上空飞来。

“即将飞临广场上空的是此次阅兵式的空中阅兵部队,它们由战斗机方队、轰炸机方队、侦察机方队等三种机型组成。他们是帝国的蓝天骄子,在对外的两场战争中,我们的空军部队不负人民所望,取得了极大的战果。不单单是支援对陆攻击上,还在中英法之战中,以数量上的弱势,共歼灭敌人飞机七百多架。取得了人类空战史上一次伟大的胜利……”

近百架飞机组成三个梯队,第一个梯队摆出两个阿拉伯数字:88,告诉所有华人,莫忘这88年来的国耻。第二个梯队是由五十四架战斗机组成的:万岁。这两字是向陈绍的敬意,也是对这个新生帝国的敬意,期望这个新生国度能万古流传。第三个梯队由轰炸机组成一个大大的:杀,杀字虽然没有杀意,但在轰-2全金属巨大的机身上。那种冰冷的杀意显露无遗。这个杀字是对世界的一个jing告:犯中华者虽远必诛。

从分列式开始,广场上欢呼声一波接一波,不管是气势如虹的徒步方队,还是震撼十足的装甲方队。每次的欢呼chao一浪高过一浪。

欢呼,几十万人一起发出的欢呼声。许多站在最后面的人,其实并没看到阅兵大道上发生了什么。但只凭着那广播中传出的整齐步伐,都已经让他们热血沸腾。

阅兵式的进行期间,前方的观礼群众,观礼台上的国内外华人华侨代表们,更是满目含泪,连将军校官们,也忍不住落下男儿虎泪。

这才是真正的人民军队,这才是新帝国、新华夏所需要的强大军队,一往无前的气势,敢于与任何敌人作战的决心。

国外观礼台上,各种一轮声也不绝于耳。他们有的惊呼,有的赞叹,有的担忧,有的嫉妒。当然还有些依然是愚蠢、盲目的自信,拿着以前的辉煌不放手,无法接受现实,实在是可悲。

“可惜,如果他们的军工业再强大一点,坦克的数量达到几千辆的话,他们或许可以直接推进到莫斯科,抢回他们的失地。”一名德国观礼军官,小声地感慨道。陈绍在德国面前也不是什么都表现出一副什么都厉害的样子,最直观的一方面就是工业。

“隆美尔,这里是中国,不是德国。而且我们不也装备了这种坦克吗?到时候我们再帮这些中国朋友,拿回属于他们的土地,该死,我现在都有些爱上这个国度了。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多么朴实的华人,比起那些吸血鬼犹太人和混蛋法国人,华人好太多太多了。”

隆美尔点了点头,显然是同意他的话。作为德**官,来华接受训练,并且接收一些已经开始交付给德国的装备,这一年来,隆美尔和一起来到中华的德**官都被这个国家深深的迷住了。加上中华一举打败了英法,让许多德**官在内心中,对这个国家的好感度再次上涨的一截。

一战的失败,让德国许多人愤愤不平,中华这次算是帮他们报了仇。虽然不是他们亲自动手,但心中那种满足感一点也没有减少,只要看到英法吃瘪,他们就高兴。

德国的军官现如今普遍和中华军官成为好朋友,一些问题上,私底下经常在一起聊天喝酒。不少德**官还在开玩笑中说,以后一定要来中华养老,学习中华的文化。

“我们伟大的苏联,已经会生产出更先进的坦克,一举碾碎东方的矮铁皮盒子。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蹲着驾驶和she击的,这样的坦克根本不是合适我们高大的苏联勇士。”一名苏联军官看到轰隆隆行进中的坦克,忍不住嘀咕的一声。

“可我要告诉你,我们苏联还向他们购买坦克,就是你口中的矮铁皮盒子。”苏联军官身边的朱可夫听到他的嘀咕声后,开口说道。

朱可夫作为这次出席中华帝国建国阅兵的苏联代表,身为苏联的将领。理智让他并没有带上一副有se眼镜去看待中华的军事力量。人家装备先进是事实,你再不爽,再嫉妒也必须尊重事实。

飞机的来临让这原本的还有些小声的议论声变得有些激烈起来。

“不得不说,空军是他们三军中最出se的部队。”一名阿根廷军官忍不住赞叹了一声。

战鹰-1型战斗机的战绩让世人瞩目。在外贸上备受喜爱的同时,也让他们由衷的赞叹。

“先进的飞机,难道他们是上帝的宠儿,为什么这样的战争利器会出现在这样的国度。”

“全金属化的设计,中华在这方面的确走在世界前列。实在是太让人难以置信了,科技含量如此高的飞行器,居然是在这个原先还落后愚昧的国度诞生。这难道就是奇迹吗?”

飞机和坦克过后,阅兵并未就此结束。

在坦克后面又开的几队阅兵队伍。只是这些东西除了陈绍外,其他人看起来根本就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们根本看不出这是什么东西。

最开始是普通的重型卡车,后面是一个长方形盒子。完全密封,根本看不出来是什么东西。原本两个解说的声音,此刻也沉寂下来,广场上的人群也停止了欢呼,观礼台上所有人也停止了议论。除了持续在回荡的阅兵进行曲和卡车的行进的声音外。其他声音在这个方队出现时,陷入了短暂的静寂。


状态提示:第两百零四章 开国阅兵(中)--第2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