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言情小说>军事历史>悍赵>第一百八十二章 攻府逼宫

="(" =>

赵造造谣祸军一案纯属扯不清楚的无头官司,意在案外。 ..毕竟赵胜只有两个人证,并无物证。而赵造更好,连替自己洗白的机会都没有,因为这么久以来,特别是最近这段时间里。他和他的一帮人所做的事正是在无所不用其极的要扳倒赵胜。

这一点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所以这种事没法定案,可也没法翻案,最终要想有一个明确的说法就得看赵王怎么处理了。然而到了赵王这里问题更大,虽然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真正的原因在哪里,但谁都看得出来他在护着赵造。而赵王如果不杀赵造,赵胜便有理由不履行请辞的约定,最终一切又回到了原先的僵局里,依然是互相抻着的局面,只不过与原先相比,赵胜与赵造的矛盾已经完全公开了,再想妥协已无可能。

没有妥协必然会爆发冲突。赵胜已经失去了为大局着想而对赵造一味妥协退让的耐心,高调宣布返京,那么这意味着赵国将在短时间内面临沙丘宫变之后最大的冲突,这场冲突因为所牵涉的人员更加复杂,酝酿过程更加长久,引起的惶恐更加剧烈,公开度更加高,所以将被波及到的面甚至会比李兑之变时还要大。

这样的局面其实完全可以避免,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赵王具有强势的手段和全面占优的控制能力,这样的话他可以强硬的取消赵胜的相位,或者干脆杀了赵造以说明自己之前做的都是错的。希望能够恢复到原先君相一心的局面,这两种做法虽然都会有弊端,但却也不失为快刀斩乱麻打破僵局的手段,然而现在的赵王并不具备这个能力。那么也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那两位又是至亲又是重臣的大佬碰撞出谁也不知道会带来什么后果的巨浪了。

赵王在丝毫不考虑后果的一番胡闹之后忽然选择了“不作为”,这种态度势必进一步加深危机,惶恐不安中的朝臣们也只能按照各自的需求进行选择了。于是“料事于先”的大将军牛翦一早便严令军队不许擅离职守,并离开邯郸四处奔波,为的就是防止二赵矛盾波及军中,直接危及赵国社稷。

牛翦选择中立加逃避既是明智也是出于无奈,因为他根本无从选择,毕竟他清楚这场混乱的根源是什么。知道所谓的权力之争下面所掩盖的是王位危机。按说作为一个效忠了三代赵国君王的定鼎老臣来说,他更加应该旗帜鲜明的站在赵王一边,这才不失忠臣之名。然而要了老命的问题是,那位有可能动摇王位的人恰恰是赵国复兴的唯一希望。如果他牛翦不想让赵国回到沙丘宫变之后的那种局面,那就不能站到这个人的对立面。

反对赵胜是为短视,公开支持赵胜在赵王那里却又是不忠,而且还极有可能促使赵胜心生谋位之想,那种混乱将更加加剧。所以牛翦虽然看不起赵造那一帮子人。却也不能明着去帮任何一方。这么两难的局面下他还能怎么办?唯一的选择当然只能是将自己和自己能影响到的人统统拉出这场漩涡了。也只有这样才能尽量保证赵**队在这场难以避免国乱之后依然能抗住外敌的入侵,或者在必要的情况下出强手将混乱控制在不至于将赵国烧成灰烬的程度之内。

牛翦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矛盾双方都将乏兵可用,虽然牛翦做不到控制住军中的每一个人,必然还会有许多将领因为不同的原因抗住他的命令站到赵胜或者赵造一边。但牛翦所能做的也只能这么多了,只要大头不乱。还怕剩下的人乱下天么。

牛翦是这样选择,其他人却又有着不同的选择。如今的局面之下。矛盾冲突的两位主角赵胜和赵造必然都会将自己即将采取的行动完全置于保密的状态里,除了参与其中的人以外谁也不可能知道,这样的话剩下的那些连矛盾爆发原因都不清楚的朝臣们只能当无头苍蝇了。

触龙在短暂的茫然和失望之后,很快便明白了问题要遭,所以虽然之前已经用请辞打过赵王的脸,但还是腆着脸拉着剧辛等人和在府里装死的虞卿求到了赵王那里,希冀能够劝动赵王对赵胜做出公开的道歉,以求将混乱灭于未萌。只可惜赵王这次彻底选择了不作为,什么也不打算理会了,依然还是连宫门都不肯让他们进,他们这些没有强力手段依傍的人也只能望宫门兴叹,连一点办法也无法去想了,要不是实在心有不甘,还盼着赵胜回来之后给他们一个说法,差点没当真挂印而去。

触龙他们只能压住火头继续回衙理政,唯一能让他们得到些许动向消息的只剩下了大司马赵禹。自从司军分开以后,司马署虽然不再直接指挥军队,但与军事相关的各项事务却依然要经司马署的手,而且在邯郸城防事务上,司马署也有一定的指挥权。

这一便利条件总算让触龙他们不至于完全眼瞎,就算云台那里暗中截留了许多真正有价值的情报,但至少即将回邯郸的赵胜那里的公开情况以及邯郸内外的情形,触龙他们还是知道的。

根据每i一封的快马传报,赵胜的车驾已经离开燕国经由武垣回到了赵境,并渐渐行至了吕城。根据行程计算,约莫五六i以后就将回到邯郸。正如赵胜那份奏章所说,他这次回来只带了数百随行护从,至于伐燕军队则全部交给了廉颇,这既是他同意牛翦大将军令的结果,同时也是向朝廷明示他没有借军队逼迫赵王的示诚方式。

这种情况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地,赵胜如果带着大批军队回来,


状态提示:第一百八十二章 攻府逼宫--第1页完,继续看下一页
回到顶部